[[正在思考]] 的主题
背景
- 经历了各种[[知识管理工具]], 再深度体验[[obsidian]],发现自己之前的知识管理缺乏体系,从[[wordpress]]时代开始线性的记录,但是总感觉[[知识管理能力]]的流程不顺畅,2022 年接触了[[卡片盒笔记法]]、[[KG笔记法]]以及[[obsidian]]的[[双链]]结构,发现了[[知识管理]]可以进行原子化形成卡片盒, 通过建立[[MOC]],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这种方式才是贴近真实的知识结构。 为此,全力转向了[[obsidian]],进一步探索这种模式。
- 本网站就是基于这个背景,一个新的开始 - 221003国庆节, 通过这个结构,就可以尝试每天更新这个[[数字花园]],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通过内链将已有的内容进行关联,把大脑的知识具象化,降低了写作门槛,更符合自己发散性的思考结构,希望能自下而上的产生一些洞见和著作,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与大家进行交流,获得反馈
三个原则
底层知识
- 一个借鉴[[数据仓库]]、[[特征工程]]底层知识,实践[[卡片盒笔记法]]和[[KG笔记法]]的[[数字花园]],帮助自己实现[[知行合一]]。
- [[卡片盒笔记法]]与KG笔记法、数据仓库、特征工作的关系:
- 笔记系统整体框架:是卡片盒笔记法,把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项目笔记]]
- 闪念笔记:要求笔记原子化(一个笔记只讲一个观点),导致笔记数量无限扩展,降低了笔记的检索效率,由KG笔记法形成的永久笔记,解决了这个问题
- 永久笔记:[[KG笔记法]]的[[实体笔记]]、[[概念笔记]]、[[关系笔记]],正好就是[[永久笔记]]的分类。把闪念笔记组织为KG笔记,检索效率提升,关系图谱更加清晰,同时解决了自己想建立个人百科的愿望。
- 笔记加工:如果笔记数只有100条内,那么笔记怎么管理都没有问题,但当笔记超过10000条,很不幸,自己的笔记数已经超过了10000条,那就稍显复杂,就借鉴数据仓库的[ODS]、[[DWD]](数据明细层)、[[DWS]](数据汇总层)加工体系,建设自己APP层(也就是自己的[[知识库]])
- 心理表征:加工后还是觉得内容太多,就像[[用户画像]]需要建设[[特征工程]]一样, 研究主题也要找到该主题的专业[[心理表征]],就借鉴特征工程知识体系,找出研究主题的关键特征,建设主题的[[属性]]体系,帮助自己更好抓住主题的核心。
- 感谢[[卢曼]]和[[ryooo]]以及大数据技术。
输出倒逼输入
- 本数字花园希望记录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历程,为自己的个人数字助理准备数据,同时通过卡片笔记的管理过程,训练大脑,做到像[[卢曼]]的那样:
“这些不是我思维过程的记录,它们就是我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我的思维活动都是在纸上进行的。
不忘初心
- [[关于我们]]提到酷口从博客时代就开始经营[[博客]],中途有中断更新,但是个人知识管理研究重来没有间断过,如果知识管理也是一种编程(类似乐高一样,通过简单积木可以搭建各种[[建筑]]),那自己积累的[[知识管理]],最终能否帮助自己形成什么有价值的洞见呢? 自己也不知道,希望通过自然发展,看一下最终能达到什么境界?
- 不是特别喜欢博客的线性文章,按照时间线阅读,更喜欢[[双链]]模式,类似[[维基百科]]的阅读方式,可以任意跳转,从任意页面开始读,最好的方式是搜索或者跟着首页(即[[MOC]])往下探索.
- 在探索个人百科的历程中,发现数字花园符合这个特征,结合了[[数据仓库]]的架构,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数字花园架构]],每天浇灌本[[数字花园]].
声明
- [[采集能力]]是知识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有新的想法和看到优秀笔记(特别是[[小红书]]、[[公众号]]、[[得到]]、[[B站]]),自己都采用[[十行笔记]]、 [[五彩]]、[[微信读书]]进行采集,然后通过[[GTD]],[[卡片盒笔记法]],[[KG笔记法]]根据主题建立连接,方便自己学习,如果笔记内容涉及版权,请联系[[关于我们]]进行删除.
使用腾讯云轻量应用服务器,重新搭建数字花园
我说怎么看着看着就访问不了了,原来重新搭建了呀,哈哈。
嗯,之前的服务器总出问题。 另外就是内容太多不成熟的地方,重新建设,只发布成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