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0251019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Get笔记与数字花园的工作流

#数字花园

笔记内容总结: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全流程与核心思考

一、工具选择:从会议纪要到永久笔记

  1. 会议纪要工具飞书妙记因收费(69元/月)未使用,目前主力用 get笔记(总结效果优于[[腾讯会议]] )。
  2. 永久笔记库:核心工具 obsidian+Dinox,搭配腾讯 [[ima]] 笔记做公开内容归类。

二、信息采集→加工→沉淀全流程

  1. 采集:通过抖音「精选」功能(宫格视图,高效筛选6条内容)获取优质视频,复制链接到豆包转文本,存入 Get笔记(作为闪念/文献笔记临时库)。
  2. 加工:在Get笔记中提炼内容,完成后转移到 Obsidian永久笔记库
  3. 沉淀
  • 永久笔记库分 索引笔记(中文标题,负责组织)和 永久笔记(无需单独命名,通过索引定位)。
  • 标签(线性)+双链(网状) 关联,结合数据库插件激活卡片盒系统,模拟可扩展的「数字卡片架」。

三、Obsidian核心优势与使用逻辑

  • 本地化存储:内容归个人所有,排除Notion等云端工具。
  • 简洁高效:纯Markdown格式,聚焦内容而非排版,适配大模型处理。
  • 强大组织能力:标签+双链+数据库插件,通过索引笔记快速定位内容,大幅减少索引量,提升检索效率。

四、知识管理的核心原则与反思

  1. 避免「软件徘徊症」:关键原则——笔记需本地化、归自己所有,以此排除多数工具,锁定Obsidian。
  2. 大模型解决「收藏家吃灰」问题:通过加工高质量专业笔记存入卡片盒,方便大模型后续总结/回答问题,形成「输入→加工→复用」闭环。
  3. 个人知识库的不可替代性
  • 公共库适用于固定领域(金融、医疗等),但 文学、效率、心理、个人日记/经历 等需个性化沉淀,帮助记录反思、避免重复错误、强化独特记忆。

五、系统价值:从个人到分享的复利效应

  • 形成「采集-加工-分享」自动化系统,通过腾讯[[ima]] 笔记将非敏感内容同步到3个公开库(凡人修仙传周刊、官方知识库),既方便个人检索查漏,也能向专业领域人群分享。
  • 核心竞争力:热爱+主题知识掌握,精细活需人工把关,这是AI无法替代的知识沉淀能力 ✨。
    (整个系统的核心:用工具串联流程,用原则锁定工具,用个人化内容构建不可替代的知识资产)
滚动至顶部
酷口家数字花园 粤ICP备171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