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中的谋士李义山,既非仗剑天涯的豪侠,亦非权倾朝野的王侯,而是北凉朝堂中以一己智谋,成为三州之地乃至整个春秋乱局中最隐晦也最致命的一枚棋子。
李义山是北凉王徐骁的肱骨谋臣,更是世子徐凤年真正的授业之师。早在徐骁尚未封王时,他便投身帐下,与阳谋见长的赵长陵并称“徐骁麾下双璧”。
在春秋国战中,他助徐骁马踏六国,却力谏镇守北凉,否则必成离阳死敌,永无宁日。
李义山不仅奠定了北凉偏安西北的格局,更悄然埋下了二十年后天下巨变的伏笔。
李义山蛰居朝堂二十年,终日与绿蚁酒为伴,身形日益消瘦如槁木,心血却尽数倾注于北凉大业。
世人称李义山为英才,因其善用绝户毒计,诸如妃子坟血战、褚禄山千骑开蜀、西蜀绝户逼迁十万流民等。这些铁血奇招虽看似酷烈,实则为北凉生生开拓出流州一域,蓄养十万后备之军,成为日后两莽大战的关键底牌。
他以洪家北奔为局,与纳兰右慈等谋士联手,驱使中原士族北迁。此举表面上是安抚离阳,实则暗中将棋子置于北莽腹地。
二十年后,当徐淮南、王遂等人与莽庭倒戈,助北凉铁骑长驱西京时,世人才明白,李义山以一局横跨两代的棋,将北莽命脉握于掌中。可以说,若无李义山,北凉便不会有徐凤年之后的局面。
对于弟子徐凤年,李义山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外人都知道徐凤年是一个纨绔世子,唯有李义山识得他金玉其内。北凉的未来托付于徐凤年之手。
李义山在徐凤年及冠之际,赠予他“天狼”二字——天狼星位于西北分野,既寄托了对北凉王的期许,亦暗含对离阳血仇的警示。
徐凤年游历归来的学识、武当山获得的大黄庭机缘,以及最终执掌北凉的心智,皆由李义山铺就。这正是徐凤年一生最为动容之处。
不过天妒国士,李义山为北凉耗尽心血,最终病骨支离。临终前,他仍为徐凤年留下十三连环计,这些计策囊括江湖与庙堂,步步为营。
可惜李义山离世时,徐凤年未能陪伴在侧。待徐凤年返回王府,亦未能见其最后一面,仅得遗言:死后骨灰随风洒落北凉边境。
李义山以魂灵守望这片土地,直至见证铁骑归来。纵观李义山功业,涵盖谋国、治兵、识人诸领域。
李义山已远超离阳帝师元本溪,若再算上他暗中布局的天人体魄续命局与弘家北奔的草原绝杀,其谋略堪称春秋谋士之首。
黄龙士搅动天下却逍遥自在,纳兰右慈坐享南疆尊荣,唯李义山甘愿亲赴险境不求名利,为北凉燃尽生命。
若他再活十年,以徐凤年对其之敬重,相信必会选择争夺天下以报师恩,可惜蟒袍换龙袍之景终究未能实现。
李义山之谋在于以三州荒土为局,落子直至百年兴衰。他一生孤寂,前半生隐于阳才赵长陵光环之下,后半生自囚听潮阁二十年,以琴以酒为伴,意气如指掌山河。
相较于原本位极人臣、纳兰右慈安享藩邸,李义山以死无葬身之地的决绝,将魂魄化入北凉疆土。李义山所谋早已超脱藩王之业,暗藏蟒袍换龙袍的天下棋局,却因不愿逼迫弟子逐鹿,终未落子。
其实若徐凤年能平定北莽和离阳,只是李义山过于心疼徐凤年。他谋国不谋身,功成不求名。
若当年徐骁采纳赵长陵的建议自立为帝,北凉的局势将截然不同。届时北凉将同时面临离阳和北莽的夹击,纵使赵长陵谋略过人,在当时的情势下也难以保全整个北凉。
由此可见李义山布局之深远,远非其他谋士可比。世人常言黄龙士更胜李义山,但黄龙士身为藩书人,早已预知诸多事件的结局,方能做出相应谋划。
李义山无法预见未来,只能通过自己的谋划一步步实现目标。倘若徐凤年对他说一句“师父,我想称帝”,整个天下都将成为徐家的囊中之物。
- 3.1.20250706 李义山 (1.000)
- 7.1.20250705 雪中悍刀行死士甲乙丙丁 (0.521)
- 3.1.1 雪中悍刀行-徐凤年 (0.521)
- 1.3.20250717 电视剧-雪中悍刀行 (0.521)
- 3.1.20250731 雪中悍刀行-徐脂虎 (0.521)
- 3.0.20250823 作家-辰东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