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与产业影响
历史发展节点
-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开启中国动画电影自主创作
- 1961-1964年制作首部国产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发行至44个国家
- 1979年《哪吒闹海》上映,推动中国动画进入黄金20年
- 2000年后互联网普及与CG技术应用,国产动画尝试技术转型
产业挑战与转型
-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国产动画面临成本高、收益低困境
- 外国动画工业化生产模式冲击国内市场,导致人才流失与产业断层
- 2008年《风云决》票房失利,资本转向低幼向动画领域
- 2015年《大圣归来》打破市场僵局,推动资本重新关注全年龄段动画
关键作品与转折点
-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奠定民族风格动画基础
- 《大圣归来》以9.56亿票房验证成人向动画市场潜力
- 《哪吒之魔童降世》50亿票房刷新纪录,推动产业链升级
- 《哪吒2》成为现象级作品,引发对文化输出能力的关注
文化意义与产业影响
- 动画作品成为本土文化符号载体,强化民族认同感
- 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分工细化与制作水平提升
- 市场验证中国观众对多元叙事和本土价值观的包容性
- 动画电影成功反映国家经济活力与文化消费升级趋势
全文剪藏
2025年春节档,一部国产电影的问世,拉开了一场全民狂欢的序幕。百亿票房的预估,无数国民欢呼文化崛起的标志。《哪吒2》成功的原因,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大家好,我是刚想起账号密码的严道长。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部开年王炸作品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对中国动画电影产业,乃至整个电影产业的未来,有哪些影响。
要了解《哪吒2》成功背后的来之不易,我们就不得不把时间线推回上个世纪。
1957年,大名鼎鼎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在这片饱受了数十年战火摧残的土地上,终于重新拥有了第一家属于我们自己的造梦工厂。仔细品读这一段历史,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中国动画电影的过去与未来,仿佛永远被两个身影庇佑着。1961年到1964年,在中国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的带领下,一只猴子一棒子敲开了动画电影的大门,同时也敲开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序章。这就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
彼时的上海美影厂,设有动画、木偶、剪纸三个创作部门,皆以探索民族风格的动画为重任,通过十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为世界呈现了许多独属于中国流派的优质作品。不过受制于中国早期人手不足、条件落后等客观问题,大多数作品都以短片为主,如耳熟能详的《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等等。中华民族是一个要强的民族,哪怕在当时如此艰苦苛刻的条件下,上海美影厂还是举全厂之力,把中国人的首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创作了出来。历时四年,全片合在一起共113分钟,陆续在全球44个国家发行,把那只不畏强权的猴子形象推向了全世界。
此后十几年间,受制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进入了漫长的沉眠期。直到1979年,我们的另一位小英雄横空出世,手拿乾坤圈、脚踩风火轮,一部《哪吒闹海》自此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黄金20年。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电视这种稀罕物件也开始逐步在中国老百姓家中普及。全世界的动画作品随之走进了千千万万中国家庭。许多家喻户晓的动画就是这一时期被引进的,如《铁臂阿童木》、迪士尼的《唐老鸭与米老鼠》等等,其中又以日本动画作品最为丰富。
面对如此海量的外国作品冲击,中国动画人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全力应战,在79年到99年间也留下了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宝莲灯》等许多放到如今仍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这20年是中国动画辉煌的20年,但客观来说也是中国动画日暮西山的2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除了市场经济下的繁华盛开,也有着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残酷竞争。如果让我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中国动画所经历的那个时期,就好像是一位闭关十几年将自身武学修炼到极致的武术大师,出关时却恍然发现时代变了。
受商品化经济的影响与电视动画的冲击,原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潜心创作的中国动画人,很快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中国动画叫好却不叫座。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多重:首先是数量上的绝对劣势。在中国动画产业十几年的空窗期中,外国动画早已历经过几轮产业改革与迭代,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模式。这意味着国外动画无论是制作周期还是成本,都远低于当时的国产动画。其中一个经典事件是:1983年已小有名气的宫崎骏怀着朝圣之心拜访上海美影厂时,迎接他的并非东方美术圣地对艺术的追求,而是反复被追问“如何实现动画产业的降本增效”。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抨击当时的中国动画人。毕竟人总要生存,面对市场经济转型又失去国家兜底,许多动画人连基本温饱都难以维持。很难想象他们是凭着怎样的决心与热爱,才勉强维持住那辉煌的二十年。
其次,国内市场体系的不成熟及国家整体经济体量的落后,也是导致动画产业衰落的主因之一。高昂成本、冗长周期与微薄收益,直接导致大量从业人员流失;而人才断档与产业空窗期的青黄不接,又加剧了整个行业的衰败。至此,中国动画彻底陷入恶性循环。不过希望的种子已在此时埋下——就埋在那一个个拎着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的孩童身影中。
时代很快来到千禧年。2000年后,互联网普及成为动画播放的重要平台,电脑CG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动辄手绘数万张画稿的动画逐渐减少。同一时期,国家收紧国外动画市场占比,并出台利好国产动画的政策。多方努力下,国产动画开始回暖,但市场上充斥的仍是低成本低幼向作品,甚至不乏劣质作品充斥其中。与此同时,以梦工厂为代表的西方3D动画与日本二维动画大量占据中国市场。
2008年,中国首部成人向动画《风云决》上映,投资6000万仅收回3000万票房;同期西方3D电影《功夫熊猫》在国内狂揽1.8亿票房,这对国产动画投资者无疑是沉重打击。次年《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虽收获1亿票房,却让资方认定:在中国只有低幼向动画敢尝试院线电影,且必须依赖电视动画积累的粉丝基础降低风险。
随后几年间,《魁拔》系列的惨淡更坐实了这一点。这部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首部票房仅256万,在11年到14年间连战连败,终因无法覆盖成本导致续作无限期停滞;号称投资过亿且拥有大量游戏粉丝的《龙之谷:破晓奇兵》严重亏损,进一步打击行业信心。那段时间,几乎无人看好国产动画电影,“崛起”成了从业者的心魔。市场表现差导致资本撤离,预算缩减引发质量下降,观众流失加剧恶性循环——中国动画电影仿佛再度陷入无解魔咒。
然而,中华民族从不畏惧落后,中国人民也永不乏跌倒后站起的勇气。还记得前文提到的两个庇佑中国动画的身影吗?是的,就在至暗时刻,它又来了。2015年,《大圣归来》一棒敲碎笼罩在中国动画人心头的魔障,以9.56亿票房成为现象级作品,证明国产动画电影能吸引全年龄段观众并盈利,更证明了中国观众对本土动画的热切期待——只要你足够用心,人民自会托你上去。以如今视角看,这部九年前的作品仍有瑕疵,但中国观众是挑剔的,亦是包容的。想获得他们的支持,无他,唯真诚。
《大圣归来》的成功吹响了国产动画崛起的冲锋号。同年《十万个冷笑话》也收获1.2亿票房,两部成人向动画以力挽狂澜之势将中国动画产业拉出深渊。此后资本重新审视市场,《大鱼海棠》(2016)、《大护法》(2017)、《昨日青空》(2018)、《白蛇:缘起》(2019)等佳作如雨后春笋,一次次丰满资本信心,充盈国人文化自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瞧,东风来了。
手持乾坤圈,脚踏风火轮,正如50年前一样,我们的小英雄再次为中国动画电影开启辉煌篇章。《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纪录,跻身中国影史总票房榜,创造里程碑式奇迹。那一年,人们发现:当年守在电视机前的孩童心中埋下的种子,已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托起美丽的童话。
哪吒的成功不仅昭示着中国动画新黄金时代的到来,更让产业彻底摆脱“低幼向”标签,迫使资本正视全年龄段动画电影的潜力。从《大圣》到《哪吒》,资本不得不对动画产业链进行全方位升级。越发明确的分工与先进技术,推动作品愈发精致;加之市场对本土文化符号的迫切需求,一条走向辉煌的正循环之路就此开启。
导演饺子曾在采访中说:“通过这次电影制作,我感受到整个工业体系的差距,我们只能尽力追赶。观众眼光是雪亮的,你的努力不会白费。”他们不否认差距,却从不畏惧困难,只求把每部作品做到更好。而观众也从不吝啬鲜花与掌声——市场从不说谎,2019年至今多部破10亿票房的国产动画,一再印证市场的巨大潜力。无数神话被改编,精致画面与深刻故事登上银幕,让我这旧时代遗老不禁感叹:如今的10后,吃的是真好啊!
随着2025年新春到来,《哪吒2》以举世无双之势连刷国内影史榜单。截至撰稿时,其国内票房已突破80亿(尚未海外上映)。关于影片质量的赞誉已铺天盖地,在此不再赘述,我想探讨的是《哪吒2》成功的深层意义。
目前《哪吒2》国内单市场票房预计破百亿,以当下热度恐无人质疑。单一国家电影票房破百亿,标志着其经济活力、产业建设与文化体量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经济层面,百亿票房意味着文化消费升级与产业繁荣——人民需有钱有闲,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产值;建设层面,文娱产业需覆盖近15亿国民才可能达成此成就(毕竟没人愿为看电影奔波几十公里);文化层面,本土叙事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既强化民族认同,也验证了中国社会对多元叙事的包容。
试想,这样一个从经济到文化空前强大的超级综合体,突然摆在老外面前,将产生何等国际影响力?封建时代,朝代更迭需举行盛大仪式昭告天下谁是新主;如今,文化产业的兴盛同样承袭此效。不妨回想:另一个大洋彼岸的超级大国,是何时自封“文明灯塔”的?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借海湾战争秀肌肉,西方意识形态席卷全球,文学、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疯狂输出,企图重塑世界价值观——仅电影一项,可参考全球票房榜:1991年至今,美国电影几乎霸榜。
想想国内众多“润人”“殖人”从何而来?除少数“50万”,大多是被西方价值观洗脑的同胞。2019年大疫后,世界首次见识到“东方威压”;如今美国深陷内政泥潭,中国上至航母下至《黑神话:悟空》《哪吒》等极具东方色彩的作品相继成功,其背后意义不言自明。
我庆幸亲眼见证小哪吒挥舞混天绫走向世界,吹响文化反攻号角。我们的国家从饱经战火到涅槃重生,凝聚了多少代人的血汗。如今的我们不再需要对着杂志感叹西方先进,更无需忍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我们曾跌落时代浪潮,但终将重新站起并走到前列。为何“殖人”越来越少?为何中国国际声誉日隆?只因祖国强大自会让外媒主动“为我编经”,我们要做的,是将祖宗瑰宝撒向世界,最终立于巅峰坦然接受万邦朝拜。
中国动画与中国人民一样,曾历经长夜昏暗,但我们始终相信:太阳总会升起,不是吗?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未来我的视频风格可能稍作转型,大家可在评论区留言想听的内容——最近主打一个听劝。这将是一个全新系列,我是严道长,下期见。
来源
- 来源: 了不起的中国:哪吒2是绝唱还是序章?中国动画电影的复兴路!_哔哩哔哩_bilibili
- 作者: #衍道长 [[衍道长]]
- ob地址:笔记
- 剪藏-人物-《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动画行业传奇 (1.000)
- 剪藏-动画-《哪吒2》票房破百亿,成国内首部百亿电影 (1.000)
- 正在思考 (0.500)
- 知识管理-五分钟阅读 (0.500)
- 关于我们 (0.500)
- 云南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