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剪藏-建筑-虎门大桥:虎门大桥的兴衰历程

#虎门大桥 #广东

[[虎门大桥]]的兴衰历程

建设背景与原因

  • 虎门大桥横跨虎门水道,连接珠江东西两岸,解决粤东和粤西经济交流受阻的问题。
  • 上世纪90年代初,珠江作为天然屏障,阻碍了两岸的交通和经济交流。
  • 广东省决定在东莞虎门镇建造汽车渡口,但随着交通需求增长,轮渡无法满足需求,需修建跨海大桥。

建设过程

  • 虎门大桥建设面临技术和资金双重挑战,珠江口地势复杂,潮汐变化大,对桥梁工艺要求高。
  • 香港商人胡应湘主动筹集资金,1992年虎门大桥建设工程启动。
  • 大桥主长4.6公里,双向6车道,最高时速120公里,成为当时亚洲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桥梁。

大桥的影响

  • 虎门大桥建成后,打破粤港澳三地地理隔阂,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 大桥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忙的大桥之一,2018年国庆节车流量达近20万辆,单日收入接近800万元。

车流量减少的原因

  • 随着珠三角地区发展,虎门大桥通行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拥堵和超负荷情况。
  • 2014年广东省启动虎门二桥(后更名为南沙大桥)建设,全长12.89公里,双向8车道。
  • 南沙大桥通车后,分担了虎门大桥1/3的车流量,缩短了广州市区到东莞北部的行车距离。
    image.png|600

总结

  • 虎门大桥曾是中国最赚钱的大桥之一,为珠三角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随着南沙大桥的通车,虎门大桥车流量减少,但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不可磨灭。

全文剪藏

在中国广东有一座看似普通的大桥,建成后却以每日高达600万元的惊人收入成为我国最赚钱的大桥之一。它就是虎门大桥,然而最近几年这条大桥上的车流量越来越少,什么原因呢?我们用地图一探究竟。虎门大桥横跨虎门水道,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一座重要桥梁。上世纪90年代初,虎门大桥还没修建,珠江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把粤东和粤西分隔开来难以逾越,东西两岸的经济交流也受到了极大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广东省决定在东莞虎门镇建造一个汽车渡口,以缓解交通压力。汽车通过轮渡快速抵达珠江对岸,确实缩短了运输距离。但随着交通需求爆发式增长,汽车轮渡需要排队好几个小时,时间成本急剧攀升。珠江之上必须修建一条跨江大桥,才能打破珠江的天然阻隔,将东西两岸连接起来。然而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在珠江口修建一条跨江大桥何其困难。珠江口地势复杂,潮汐变化大,对桥墩和桥梁的工艺要求非常之高。

除了技术难题,资金问题也是虎门大桥建设的一大障碍。虎门大桥的建造成本高达30亿元,对于当时广东省来说,这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关键时刻,香港商人胡应湘挺身而出,主动自掏腰包四处奔波,筹集大桥建设所需的资金。1992年虎门大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该桥主跨长4.6公里,共有23座大小桥墩,桥面设计为双向6车道,最高时速120公里,成为当时亚洲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桥梁。

虎门大桥建成后打破了粤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地理格局,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同时虎门大桥也成为中国最繁忙的大桥之一。2018年国庆节当天,虎门大桥的车流量更是达到近20万辆次,按照单程40元的收费标准计算,仅一天虎门大桥的收入就已经接近800万元,如此赚钱的大桥在中国几乎都找不到第二个了。当然虎门大桥收费贵是有原因的,作为一座大型跨江桥梁,虎门大桥的建设成本极高,而且需要长期维护、巡检维修、紧急救援设备等,同样需要耗费巨额成本,如果收费太低无法回本。

当然如果你不想掏钱也可以绕道,但虎门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是千金难买的。直到2019年4月,虎门大桥一直是横跨珠江口唯一的跨江大桥,也是连接东莞和广州之间唯一的陆上通道。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繁荣发展,虎门大桥的通行能力也不堪重负,经常出现排队拥堵超负荷的情况。为了缓解虎门大桥车流压力,广东省2014年启动了虎门二桥的建设,虎门二桥的全长达到12.89公里,采用了双向8车道的高速公路标准。

由于虎门二桥西起广州南沙区,该桥正式更名为南沙大桥。据了解,南沙大桥通车首日就成功分担了虎门大桥1/3的车流量。而且南沙大桥通车后,从广州市区到东莞北部的行车距离缩短了10公里,节省了约半小时的车程。今天虎门大桥已不再是中国最赚钱的大桥,但它曾经为珠三角发展作出的贡献永载史册。

来源

推荐文章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