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需求:: 周刊V2351:关于信息过滤、间隔复习的思考
产品:: [[周刊]]
期数:: 2351
主题:: 数字花园
本周感悟
这是周刊的第二期,万事开头难,坚持了第一期,咬紧牙也要写第二期,没有走到底,怎么能中断呢,很打脸的。
从周一就开始整理,周末要写什么。输出倒逼输入,是很有道理的,由于要输出,在写的时候,就回忆了一下,本周到底做了什么。专门建立dataview:[[dataview-卡片盒更新记录]]和[[dataview-已编码卡片盒]],来回忆,本周写了哪些卡片,发布了哪些卡片盒。 不知道写什么主题的时候,就去看看这个索引,找一些素材和灵感:
- “不写就无法思考”,写卡片记录比大脑记录更加靠谱
- 写作从来不是从0开始的
- 自下而上,根据平时的卡片,决定周刊的内容主题
进入正题:
AI的效率越高,就要求大脑越加具备思考能力,思考能力要超过AI,否则就只能执行者,想到[[历史的教训]]提到的一句话: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治钱者治一切 ,你希望成为“劳心者”还是“劳力者”?
自己在训练大脑时,利用[[卡片盒笔记法]],提炼出适合自己的五步法:问、集、理、享、思
本周的研究主题在问和思两个主题上,因为采集(五彩+fleetingnote+kimi+obsidian)、整理(卡片盒笔记法+GTD+福格行为模型+KG笔记法)、分享(腾讯云+wordpress)都已经实现了解决方案,但是在提问和反思环节,自己还没有走通
提问
在提问环节,本周了解了一个定律:[[史特金定律]]
- 史特金定律(Sturgeon’s Law):由美国科幻作家西奥多·史特金提出,认为在任何领域,90%的作品都是低质量的,只有10%是优秀的。
- 90/9/1法则:这个模型描述了社交网络中用户参与度的不平衡现象,其中1%的用户贡献内容,9%的用户参与评价,而90%的用户是潜水者。
- 内容价值:在信息过载的平台上,只有0.1%的内容是关键且有价值的,而1%的内容具有数字传播影响力。
这和[[知道做到]]中提到的精要主义是一个含义,就是在我们在采集之前的,要严格筛选的自己的[[信息源]],建立过滤器:[[信息筛选]],信息源的选择至关重要,最近实践认为比较好的信息源:
- 即刻,开通会员:使用“只看”功能,定制20个自己研究的关键词,每天看大家的想法和感悟,非常有意思,质量非常高,严重推荐
- RSS订阅:自己更新博客,发现好多优秀博主,使用[[NetNewsWire]]订阅,推送频率大概是每周一篇,质量高。 当然也可以通过[[google新闻]]订阅关键词,了解特定企业或着主题的最新新闻。
- 微信读书:书中的内容,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绝对是可读的,只不过不要从头开始读,直接阅读热门划线,基本20分钟就能把一本数看完。如果这本书没啥热门划线,其实也没啥必要读(教材除外)
- 订阅号的“看一看”,根据自己订阅的公众号的行为推荐的文章,还是不错,都是长文,便于[[kimi]]阅读
- 其他的只需要关注UP主或者高质量作者即可,看完更新即走,比如B站、小红书的关注, 知乎的热榜
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无用的。70 20 10 学习模式说也是这个道理:
- 70% 通过在职经验。
- 20% 通过与他人的社交互动。
- 10% 通过正规培训和教育。
实践和交流才是主要的,阅读其实只占10%,不要放大阅读的作用,实践和交流的内容要学会记录下来,把遇到的问题,在阅读环节去找答案,然后在去实践。
反思
列好[[检查清单]],通过[[滴答清单]]的每天打卡(比如:早冥读写跑),通过数据看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在训练大脑上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解决记忆的难题就是:[[间隔重复]], 自己在实践[[卡片盒笔记法]],每天积累的卡片,就是间隔复习的好素材,想到这里,正好有文章提到[[Anki]]和[[SuperMemo]],本周就尝试,使用[[obsidian]]对接[[Anki]]进行间隔复习,发现解决方案早就有了:
- anki有各种客户端,只需要将复习卡片导入到anki即可
- B站上有很多攻略,推荐多款制卡导入到anki的插件:flashcard和obsidian-to-anki,最终选择了flashcard
- obsidian-to-anki的正则表达式和批量导入,很强大,但是对于我来说,很难,换了好多个正则表达式,不知道啥原因,每次运行就把OB搞死机,果断放弃
- 最后选择了flashcard这个插件,配置简单,不过需要手工一个个制卡,反正每周也不应该复习太多卡片,手工也无妨。
目前机会每周将一个主题下的10个卡片,推送到anki,不贪多,更在精要。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项目是自己交流实践一个方式,越发觉得三人行项目是一个好的交流沟通形式,即找3个人(一定严格筛选参加人)在喝茶或者吃饭的交流讨论,本周三人行沟通有2个场景(一个工作、一个行业专家专访),感悟较深几个感悟:
- 原来应用[[卡片盒笔记法]],有些人可以不需要学习,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实践[[卡片盒笔记法]],行业专家[[野生HR柴人]]在知识护城河的打造时,聚焦于团队文化这个主题,建立多个PPT,每页PPT为一个卡片,用PPT的目录和顺序做编码,打造了1000多页的卡片盒,牛,有时候卡片盒不在多,而在深度上。
- 和同事三人行中,讨论到每个人的专长是什么,其中一个同事提到是:自动化和结构化,看到数据、乱糟糟的东西就会整理,让这些内容更加的结构化,这是做数据产品经理的需要具备的一个品质,另外一个就是自动化,也就是提升效率,整理工作非常多,不使用效率工具,肯定被陷入到无止境的手工耿整理中,成为处理表格的“表哥与表姐”
- 另外一个同事,在不停的探索新的东西,这其实是挺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深入挖掘,其实他希望通过接触新的事物找到机会,改命获得成功。 这点无可厚非,但是每个行业都有门槛,比如编程、新能源、AI等新课题,虽然你能快速发现这是一个机会,但是你不在特定环境,了解也就仅限于了解。
- 给出了一些建议,寻找到杠杆:如果自己有专长,并且是超出常人的专长,找到你身边的人,帮助别人的成功,要么享受别人的杠杆,要么享受自己的杠杆。 做事之前先做人其实就是道理。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多人或者特定人的资源的杠杆肯定比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更加强大的。
- 我的两任上司都提到要把自己的收入一部分用于请客,自己也是这么执行的,也希望他们可以尝试
三人行,三个人相互学习,通过深度的交流,相互成长,不错!
大模型提升效率
- 继续使用[[kimi]],把提示词简化,不用输出太多的内容, 另外[[百川智能]]也推出了阅读URL的能力,输出是快,测试后质量一般
- 通过[[飞书妙记]]进行录音转义会议纪要,会议总结使用了:[[文心一言]]、[[百川智能]]、[[司马阅]]、[[讯飞星火]]、[[kimi]]都不是很满意。
- 尝试了基于搜索AI产品[[Perplexity]]:Perplexity,是未来的搜索引擎形态,不错。
- 字节大模型机器人[[coze]]最近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点,听说可以白嫖[[ChatGPT]]4.0,还没有试过
一些Tips
- 把自己的卡片盒笔记法分享给了[[五彩]]和[[KG笔记法]]的小伙伴,针对卡片编码方法,有很多基于图书馆管理或者学科的编码体系,也有每个人自定义的编码,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 知识管理的前提是关键是记录,没有记录不需要管理。
- 突然发现[[微信输入法]]很强大,替换了[[搜狗输入法]]
- 更新了[[效率工具]],增加了[[微信输入法]]、[[飞书云文档]](多维表格的仪表盘的确帅啊)
- 周刊V2430:卡片盒笔记法电子化效率工具探索-dinox、readlecture (1.000)
- 周刊V2350:笔记管理感悟 (1.000)
- 周刊V2431:闪念笔记项目将最终确定为-dinox(聆龙) (1.000)
- 周刊V2433:确定了闪念笔记为五彩+obsidian,dinox进行生成周刊 (1.000)
- 周刊V2435:重拾视觉笔记,使用在线白板功能 (1.000)
- 周刊V2415:体验五彩、墨问笔记、thino,继续探索卡片盒笔记法系统 (RANDOM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