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545 周刊V2545:youmind搭建AI播客工作流,依托kimi/CodeBuddy优化obsidian脚本
听播客::播放

一、大模型带来的表达突破:从自卑到语音写作的蜕变
过去因说话快、被家人批评、学方言受挫等原因,自己长期存在表达自卑,甚至畏惧开口。直到豆包输入法的出现——它像「耐心的倾听者」,能准确识别自己的语音并转写,让终于敢自由表达:
- 无压力记录:即使吐字不清或语速快,输入法也会耐心记录,相当于「知心朋友」帮自己整理思路,激励自己改进发音、音量和吐字
- 复利效应:通过持续语音写作,自己开始刻意训练表达逻辑,从「词穷」到能结合5分钟阅读的关键词谈观点,甚至尝试用语音生成结构化内容
大模型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更修复了自己对表达的心理障碍。
二、知识管理工具转型:Obsidian全流程替代第三方软件
从「混合工具依赖」到「Obsidian一站式管理」
曾用Dinox记录闪念笔记、文献笔记,但个人开发者维护的软件稳定性不足(如同步故障)。最终决定将所有笔记流程(创建、加工、整理、分发)迁移到Obsidian,核心原因是自定义能力:
- 替代dinox的核心功能:
- 插件与脚本扩展:
Obsidian的优势在于「开放生态」——插件+脚本让自己能按自己的逻辑改造工具,而非被工具限制。
三、AI播客与内容创作:从文本到多模态的工作流
为解决「文本太多难回顾」的问题,自己搭建了一套AI播客工作流,解放眼睛的同时沉淀内容:
- 内容生产:豆包输入法语音写作→Get笔记润色+与旧笔记对话→生成感悟文章
- 音频转化:用YouMind将文本生成「双人讲解」模式的播客(对比豆包/腾讯IMA:无广告、可下载、不联网偏离内容)
- 分发沉淀:结合微信公众号新功能,将音频直接上传,实现「开车/喝茶时听自己的思考」
大模型让文本多模态化成为可能——从「看笔记」到「听笔记」,场景适用性大幅提升。
四、实用工具技巧速记
- 车载小v系统:唤醒后停顿10秒再说话,避免麦克风延迟导致首字丢失
- 语音写作环境:用轻音乐(非带歌词音乐)辅助专注,提升表达欲
- YouMind移动端适配:网页端支持手机访问,可直接保存官网文章并生成svg图插入笔记
- 抖音内容过滤:主动标注「不感兴趣」,系统会减少低质量视频推荐
五、大模型时代的底层思维:工具是「能力放大器」
从依赖第三方软件到用Obsidian+脚本自定义工具,从畏惧表达到语音写作自由,从不会编程到用Kimi生成脚本——大模型让「过去做不到的事」变得可行:
- 知识管理平权:吃灰的收藏夹因大模型处理能力变强而重获价值
- 自然语言编程:无需专业代码能力,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即可生成可用脚本
- 时间解放:重复工作被AI替代后,终于有精力探索新领域(爬山、旅游、接触未知)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或许不是「会用工具」,而是「让工具为自己的目标服务」——毕竟,工具只是桥梁,成长才是终点。
订阅周刊
推荐文章
- 8.1.2544 周刊V2544:抖音超级APP化加速B站阿里系边缘化 (1.000)
- 5.1.20251027 周刊 (0.527)
- 8.1.2526 周刊V2526:闪念笔记公开的解决方案-墨问 (0.527)
- 8.1.2411 周刊V2411:继续探索闪念笔记 (0.527)
- 8.1.2512 周刊V2512:探索知识库管理工具get笔记,把flomo笔记导入到get笔记 (0.527)
- 1.3.20250711 动漫-不良人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