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人物 #主题研究 #唐宋八大家

基本信息

  • 原始卡片:: [[dataview_苏轼]]

1037年1月8日,宋仁宗景祐三年,[[苏轼]]出生,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画家、书法家、学家和医学家。。苏轼词开豪放一派,文当[[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位列宋四家之首,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

[[苏轼]]他虽然一路被贬,但是他乐观,一路被贬就一路游历,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的感觉哈,不一定对,李白对官的执念太重,毕竟那个年代人实现意义的途径太少,他是有钱的,金钱也吸引不了他,但是他没办法,只能靠人推荐,四处游历,感情的抒发更多是排解郁闷,苏东坡是真的乐观,真的热爱生活,毕竟苏东坡前半生还是很顺的,家庭教育很好,少年英才,早有功名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力量,爱游山玩水

1 [[苏轼]]相关人的人物关系图

|275|600

2 苏轼名人评价

2.1 曾国藩评价苏轼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苏轼]])、黄,古今曾有几人?

——[[曾国藩]],《曾国藩文集(五)》

[[林语堂]]的评价为证: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陆游

曾国藩: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王国维,《人间词话》

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彩,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

——钱穆,《国史大纲》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林语堂,《苏东坡传》

3 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一生

  • 出生在眉山
  • [[河南]]开封呆的时间比较长

|375|600

4 [[乌台诗案]]的影响

一、乌台认定苏轼的罪行有四且极重,律当处死。苏轼在狱中自知凶多吉少,第一次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二、调查期间,乌台搜集了大量苏轼的往来书信,同时指责往来官员知情不报。苏轼不忍罪行累及家人和众臣。

三、因耿直上言而获罪受辱,苏轼大志无望实现,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和讽刺。

乌台诗案,苏轼终因神宗祖母曹太后和包括王安石在内的朝中多位大臣营救而获赦,被贬至黄州。

受“[[乌台诗案]]”之累,苏轼被一贬再贬。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因反对变法而被一贬再贬的三地,却也是他的“福地”。

在黄州,苏轼的文艺成就达到了巅峰,前后赤壁赋和《寒食帖》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被贬的苏轼看淡了官场沉浮,理性地对待生活,眼下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在惠州,他向隐士学习酿酒,称真一酒“绝似王太驸马家碧玉香也。”还特意向朋友写信推荐酿造方法。他朋友遍天下,即便是在遥远的海南岛,苏轼也交到了挚友张中,为他修建了房屋。

这时的苏轼已经不复当年的好斗,经过“乌台诗案”见过世态炎凉、生死茫茫,他变得更加旷达,乃至更显得不合时宜。别人受贬,慨叹怀才不遇,悲悲戚戚,他却该赏月赏月,该酿酒酿酒,该交朋友交朋友。

对人生的体悟,在三贬之地显得更加丰富,苏轼已经超越了传统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窠臼,他的生活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作品,他的生活态度也为中国文人开创了一个新典范。

旷达的苏轼,不是一天炼成的,这其中包含了苏轼一生的经历,所以才有了“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才有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才有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在南荒之地儋州去世的,儋州也是苏轼的最后一个谪贬之地。在他去世的两个月前,苏轼写了一首词回首自己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年少成名进入官场,累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却屡遭贬谪,后半生颠沛流离。在别人看来本应该是灰头土脸糟糕透顶的岁月,在苏轼看来却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功业。这是旷达的苏轼,也是内心从未向世俗低头的苏轼,“好斗”的苏轼从来没“死”过,他只是把那个自己隐藏了起来。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