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ryooo:KG笔记法发明人

#主题研究 #博主 #人物

1 基本信息

城市::北京
简介:: [[KG笔记法]]发明人
文章:: KG笔记法进阶历程 - 每日闲聊 - Obsidian 中文论坛

2 互动记录

  • Q:笔记和文章有何区别?线性笔记和网络化笔记哪个更好?

  • A:笔记和文章不完全是一回事,笔记不太需要给别人看。传统的文章可能会把不同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段落过渡衔接,这样读者的逻辑更通畅。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更适合大脑,但目前发布平台基本不允许带太多链接,且只能链接到发布平台内的内容。“线性文章” 和 “网络化知识点” 各有优劣,应该说有脉络有分叉更好,世界是多维度的,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每个节点都是点线面的结合。wiki 那种结构其实只是把线性文章包装成了一个网络,每一个节点都是一篇文章。

  • Q:自上而下发展专业能行得通吗?

  • A:其实没有严格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之分,这两个概念有点伪概念。

  • Q:个人知识库应该记什么?有什么用?

  • A:从心理学上说,笔记有编码和存储两个作用。从存储角度,现在互联网知识沉淀多,但不能保证都能找到所需知识复习,且个人笔记结构可能更符合自己认知。可以记录生活、自己独有的内容等,像整理的库很多词条百科没有,或者相关知识零散在网页中,个人知识库方便快速复习和回忆起知识。

  • Q:KG 笔记法和卡片盒笔记法有何不同?

  • A:KG 笔记法可以打造个人 wiki,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本可能让笔记更爆棚且对输出和整理没好处。KG 笔记法的概念、实体、关系能覆盖所有笔记类型,依据知识图谱,正常可以包括所有内容,实践后笔记更有序,从 8000 多变为 7000 多,之前拆解太细冗余。

  • Q:未来 GPT 等人工智能出现,对个人知识库有冲突或代替吗?

  • A:取决于自己的检索需求。在目前语言模型没有办法定向增量编辑的情况下,个人库多少有点用,但个人知识库的作用很难量化评价,它对个人成功可能只是起到间接影响,比如做咨询时检索知识更快更准。

  • Q:如何使用 daily note 与主题?

  • A:日记记不含知识点的流水账,想法直接根据主题放到对应的笔记里。定位主题虽然有一定动作,但习惯后会比较快,还能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

  • Q:标签应该多还是少?

  • A:如果一个普通人有几百篇笔记,只用十余个标签管理笔记可能管理失败,大概率检索不准确。如果用 50 个标签,检索准确率会好得多。

  • Q:如何寻找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

  • A:可以使用 path finder,比如以唐朝为路径起点,婉儿为终点,就像全历史一样,每个关键词建立一个笔记。

  • Q:空的主题和创建的主题对图谱有什么影响?

  • A:如果一个内链没有回应的笔记是空笔记,图谱中只要有关键词就会连接;如果变成一个笔记,那图谱只能找出加了这个内链的文章,且笔记中必须有相关内容才能在图谱中出现。

  • Q:标签与主题有何关系?知识管理和牛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 A:标签和主题不完全相同,完整的标签应包括别名以提升检索命中率。知识管理是一个研究领域,很多人没有相应理论基础,导致大家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不同,知识管理方法牛不一定代表事业成功,可能只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事业成功也不一定需要知识管理。

  • Q:看局部图谱时看深度一层还是两层?

  • A:不常看局部图谱,想用图一般用 path finder,整体感靠自己,探查潜在关系可用 path finder。每篇笔记可以作为该主题的主题目录,按结构存放对应知识内容及指向其他知识的链接。

  • Q:知识管理有什么作用?如何评估知识管理的效果?

  • A:知识管理的直接作用是带来高效检索,间接作用有自我提升、赚钱等。知识管理让检索从大脑变成个人知识库,保证内容不丢,还可通过可视化手段触发联想解决非程序化问题。评估知识管理效果可基于需要的场景设计指标,收集样本做假设检验。自己做知识管理和没做比,找东西比之前快了,实践就是有效的。但知识管理效果很难被评估和商业化,学科不容易被大家接受。

酷口家数字花园
酷口家数字花园
文章: 417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