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剪藏-景点-明十三陵三面环山形成天然风水屏障

#陵墓 #清明节

明十三陵地形与布局概述

地理位置

  •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安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
  • 地形特点: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开阔宽敞。
  • 山间河流在东南方向汇聚成湖泊,后改建为十三陵水库。

神道与陵墓布局

  • 中心神道长达六公里,从石牌坊延伸至长陵。
  • 神道两侧为虎峪山和蟒山,分别象征虎山和龙山。
  • 神道两旁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称为石像生。

主要陵墓

  • 长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墓。
  • 定陵: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陵墓,1956年进行考古挖掘。
  • 昭陵:位于定陵西面。

其他墓葬

  • 二十三位皇后墓、三十多位妃嫔墓、两位太子墓及多座大型墓葬。
  • 唯一的太监墓:王承恩墓,位于明陵区域内。

历史事件

  • 崇祯帝陵墓位于南面,崇祯帝自缢后,太监王承恩也自缢而亡。
  • 李自成对王承恩的忠心表示敬佩。

全文剪藏

明十三陵,安葬了13位皇帝,其地形布局堪称风水宝地。从分布图来看,古墓在中国东部较多,西部较少,北部密集而南部分散。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集中安葬在北京昌平区,形成了著名的十三陵。十三陵的地形特点是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开阔宽敞,山间众多河流在东南方向汇聚成一个湖泊,解放后该湖泊被改建成十三陵水库,形成了山水环绕、气势宏伟的景象。

十三陵的中心是一条长达六公里的神道,从石牌坊一直延伸至长陵。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墓。神道两侧是两座高耸的大山,分别是虎峪山和蟒山,蟒山形似巨龙盘踞,被称为龙山;虎峪山形似巨虎咆哮,被称为虎山,这种布局恰好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地理之势。

在古代,朝廷官员前来拜谒祭祀神道。从碑亭到龙凤门的神道两旁,整齐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称为石像生,象征帝王生前的仪仗。沿着神道前行,可见这些石像生整齐排列。北行,跨过东沙河,蜿蜒到达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长陵。

昭陵西面是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陵墓。1956年,考古学家对定陵进行了考古挖掘,当时挖出许多文物,但由于没有妥善保管,导致大量丝织品、古书籍等物件被损坏。而且,考古学家最期待的《永乐大典》并未在定陵出现。中国在吸取了惨痛教训后,规定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除非是保护性挖掘。

除了十三座皇帝陵墓,此外还分布着二十三位皇后墓、三十多位妃嫔墓、两位太子墓以及多座大型墓葬。其中包括三座大冢墓,这些墓葬反映了当时的皇家规模和历史地位。唯一的太监墓,坐落于明陵区域内。

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的陵墓位于南面。当年李自成起义,攻克北京城后,没有一位官员帮助崇祯,仅有太监王承恩拼死保护。崇祯在煤山自缢后,王承恩在崇祯旁边也自缢而亡。李自成对于忠心护主的王承恩十分敬佩,王承恩也成为十三陵唯一的太监墓。

祭拜祖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下至百姓,子孙显赫便是祖坟冒青烟。漂泊海外,听到一句"炎黄子孙",以前根本不屑的词语,心中也会生起一股温情。这个清明节,你拜祖了吗?

来源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