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大模型总结-卡片盒笔记法实践与工具总结

#卡片盒笔记法 #输出

核心理念

  • 原子化笔记:每条笔记只记录一个核心观点或知识点,避免信息混杂。
  • 自下而上组织:通过笔记间的自然关联形成知识网络,不依赖预设分类。
  • 双向链接:每条笔记需与相关笔记建立双向链接,形成上下文关系。

操作步骤

  1. 临时笔记: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碎片信息。
  2. 文献笔记:阅读时用自己的话提炼核心观点,标注来源。
  3. 永久笔记:将文献笔记转化为独立、完整的观点卡片,添加清晰标题、核心内容和相关链接。
  4. 索引与链接:通过关键词索引或“枢纽笔记”串联相关卡片,形成主题集群。

工具推荐

  • 数字工具obsidian、Roam Research、logseq(支持双向链接和图谱视图)。
  • 实体工具:纸质卡片盒(需手动编号和索引)。

实践建议

  • 从小开始:每天写1-2条高质量笔记,坚持比数量更重要。
  • 聚焦输出:以写作或项目为目标驱动笔记整理,避免囤积无用信息。
  • 拥抱混乱:初期知识网络可能杂乱,随着链接增多会逐渐清晰。

原子笔记

  • 定义:原子化的笔记就是一条想法(One thought),而卡片盒笔记系统就是由想法组成的想法之网(web of thought)。
  • 优点
    • 可检索:通过双链或者关键词,将相同的内容进行聚类。
    • 连接性:原子化能任意组合,减少复杂度。
    • 原子性:即一条笔记有且仅有一个想法 / 概念 / 观点/ 任务。
    • 自主性:即每条笔记语意完整,不需要参考其他就能被读懂和理解。
    • 独立性:即每条笔记有自己独有的 id,用以和其他原子笔记建立连接。
  • 缺点: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原子笔记的整理。

电子系统搭建

  • 工具:使用五彩flomo作为文献笔记工具,Dinox作为语音笔记工具。
  • 方法论输出:随着电子系统的搭建完成,开始输出方法论或写书

任务管理

  • Obsidian:使用Obsidian进行可视化任务管理,隐藏已完成任务,移动端使用cardborad,PC端打开[[components]]组合的[[tasks]]清单以及打开任务可视化插件[[cardbord]]。
  • 任务录入:基于卡片盒笔记法的原则,任务的录入使用[[五彩]]日记,一个任务一个笔记。
  • 任务管理与知识库融合:将任务管理和知识库进行融合,将行动与认知进行结合。
推荐文章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