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概况
工程背景
- 2019年秋,淮河以南的安徽地区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
- 淮河将中华大地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南侧为亚热带湿润区。
- 安徽坐拥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但两大河流自西向东流淌的方向无法为淮河中上游提供水源补给。
工程批复
- 2016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引江济淮工程可研报告》。
- 工程共建设八座水利枢纽,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和江水北送三部分。
工程分段
引江济巢段
- 采用双线引水方案,长江水从枞阳枢纽和凤凰颈枢纽同时出发。
- 经菜子湖输水线、西兆河输水线后抵达巢湖。
- 新建破罡湖分线,用来衔接两条引水线路。
- 由孔城河、西河、兆河以及人工运河组成,全长208.43公里。
江淮沟通段
- 以派河口泵站枢纽为起点。
- 经蜀山泵站枢纽提水后,开挖平底明渠,穿越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后,经东淝河入淮河。
- 修建渡槽,使平底明渠从淠河下方穿过。
- 江淮运河全长354.9公里。
江水北送段
- 利用颍河、涡河、西淝河等河道,把长江之水输送至皖北、豫东地区。
- 最远处将抵达商丘、周口等地。
工程效益
全文剪藏
2019年秋,淮河以南的安徽地区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90多天的旱灾致使1452座水库干涸,793条河道断流,38万群众的生活用水受到影响,597万亩耕地因旱灾播种困难。
淮河宛如一条巨龙,天然地将中华大地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北侧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南侧则是亚热带湿润区。过渡型的气候特征,使这里在丰水季节洪涝频发,而在枯水季节,断流现象也时有发生。人们在淮河流域修建了众多大型水库,虽然能暂时缓解用水困难,但江淮大地缺水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皖北人民的心头。
安徽形似一只蝙蝠,坐拥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虽然长江和淮河在扬州附近连通,但两大河流自西向东流淌的方向,显然无法为人口、农田众多的淮河中上游提供水源补给。如果能把长江水直接引到淮河中上游的皖北地区,或许可以解决该地区的缺水难题。
经过多年调研论证,2016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引江济淮工程可研报告》。工程共建设八座水利枢纽,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和江水北送三部分。
引江济巢采用双线引水方案,长江水从安徽枞阳枢纽和凤凰颈枢纽同时出发,经菜子湖输水线、西兆河输水线后抵达巢湖。在巢湖西南侧新建破罡湖分线,用来衔接两条引水线路,以调节控制对巢湖的输水量。引江济巢工程由孔城河、西河、兆河以及人工运河组成,全长208.43公里。
继续向北,是以派河口泵站枢纽为起点的江淮沟通段,沿派河左堤上堤输水,经蜀山泵站枢纽提水后,开挖平底明渠,穿越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后,经东淝河入淮河。平底明渠在穿越淮河时,人们发现淮河水位比人工运河高出30多米。最优方案是修建渡槽,使平底明渠从淠河下方穿过。最终,这里将形成河上有河的航运奇观。江淮沟通段的江淮运河,是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线路将打通长江至淮河354.9公里的航运通道,其中菜子湖和西兆河线按通行1000吨级船舶标准建设,江淮运河段考虑按通行2000吨级船舶标准建造。
继续北上的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将利用颍河、涡河、西淝河等河道,把长江之水输送至皖北、豫东地区,最远处将抵达商丘、周口等地。全程723公里的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在旱季可打通八大枢纽,将长江之水输送至淮河流域;雨季时,八大枢纽全部关闭,使长江、淮河成为独立水系,互不干扰。
以往从淮河中游前往安庆、池州、铜陵等地的水运线路,需绕道洪泽湖和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京杭运河,这使得航运路程不仅要多出400余公里,而且航道堵塞或碍航的情况时有发生。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的"二"字型航道变为"工"字型结构。位于中心节点的合肥,将成为水陆双通的省会城市。通江达海的水运条件,将使合肥的大宗物资运输由劣势转变为优势,沿江周边地区也将受益匪浅。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引江济淮工程意义重大。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安徽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但愿不久的将来,"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好愿景能够再现。
来源
- 来源: 总投资900多亿的引江济淮工程,能给“江淮大地”带来什么?_哔哩哔哩_bilibili
- 作者: #星球科普局 [[星球科普局]]
- ob地址:笔记
- 要塞-山海关:明朝东北大门的镇守之道 (0.820)
- 路线- 蜀身毒道是南方丝绸之路西线,其线路与意义介绍 (0.820)
- 海洋-世界渔场的形成与分布:世界和中国的四大渔场 (0.820)
- 剪藏-河流:中国内河流、外流河概览 (0.820)
- 山脉-中国山脉与地理分界及三级阶梯关系密切 (0.800)
- 剧情解析:剑来:第八集细节逐帧解析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