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形中,有4条关键的山脉,其南部是燕山、七老图山和鲁鲁尔虎山,北部则是大兴安岭。这四条山脉分割了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南部的华北平原,使这三个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古代从华北平原前往东北平原,通常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从华北平原出发,经山海关过辽西走廊至辽河流域,因东临渤海、西靠辽西三地,且沿海而行,故称傍海道。第二条是从北京出发,过喜峰口,沿鲍河河谷北上至平泉,再至宁远,接大宁河至朝阳,也可到达辽河流域,这是卢龙道,曹操北征乌桓时所走。第三条是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古北口,过滦河至承德,再至平泉,沿老河北上至西拉木伦河流域,再北上至松嫩平原。
傍海道因地形平坦,成为最容易通行的道路。在大规模战争中,由于需携带粮草辎重,卢龙道和古北口道常因地形险峻而被弃用。清军在攻破山海关前,曾五次袭扰明朝,但均未有大的突破。卢龙道形成于商周时期,古北口道形成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傍海道则最晚形成,直到辽朝时期才逐渐为人所熟知,明朝时已能全天通行。
辽西走廊北至锦州,南至山海关,全长大约185公里,其中山海关最为狭窄。明朝末年,袁崇焕利用地形在锦州、葫芦岛和山海关建立了关宁锦防线,形成了战略纵深。山海关防线长约27公里,有10余处关隘、30处敌台、6座卫城和一座主城。主城呈正方形,城墙高14米、厚10米,四周有护城河环绕。东大门即镇东楼,挂有“天下第一关”牌匾。东西两侧有东罗城和西罗城,分别建于1583年和用于生活起居。南北两侧有北翼城和南翼城。
靠海处有宁海城和老龙头,与城墙形成统一防御体系。东部有威远城,用于预警和传递信息。山海关防线向北延伸至九门口,因横跨九江河并建有9个门洞而得名。九门口的防线对于防止敌军绕至山海关后方至关重要。
视频字幕
大家看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形,这里有 4 条非常关键的山脉,它的南部是燕山、七老图山和努鲁尔虎山,它的北部是大兴安岭。我们把地图放大看,稍微对地理知识有相关常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 4 条山脉刚好分割了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南部的华北平原,也就是说这 4 条山脉使这三个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出来。
在古代,如果我们想从华北平原去往东北平原,一般情况下只有三条路可走。那这三条路中的第一条路就是从华北平原出发,然后经山海关过辽西走廊去往辽河流域这条道。因为东临渤海,西靠辽西山地,而且基本上是沿海而行,所以古人叫它傍海道。
第二条道路是从北京出发,然后过喜峰口,沿滦河河谷北上接平泉,到达宁远,然后接大凌河到达朝阳,也可以到达辽河流域,这条线路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这就是卢龙道。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当时曹操北征乌桓走的就是这条道。当时的乌桓就在朝阳市附近。
我们来看一下第三条道路,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古北口,过滦河到达承德,走平泉,到达平泉以后,沿老哈河北上,一直可以去往西拉木伦河流域,然后再北上,就可以去往松嫩平原。这三条道路中,最容易走的道路就是这条傍海道。为什么呢?因为后面的两条道路要翻山越岭,又要穿梭于狭窄的山间河谷之中。大家看我身后的这张图,如果遇到下暴雨,山间河谷基本上就是寸步难行。而且古代的行军打仗要携带粮草辎重,所以一般遇到大规模战争的时候,燕山上的卢龙道和刚才说到的古北口道就会被摒弃,而更多的选择傍海道。
那这也是为什么清军当时在攻破山海关之前,曾经 5 次袭扰明朝,但都是小打小闹,抢些东西就回去了。肯定有朋友要问了,曹操当年北征乌桓走的是卢龙道,为什么不走更好走的傍海道呢?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来聊一聊这三条道路的形成时间了。最早形成的道路就是这条卢龙道,它大概形成于商周时期。第二条道路就是这条古北口道,古北口道的形成时间大概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最晚形成的就是这条傍海道。傍海道这条道路走的人慢慢开始多的时候应该已经到了辽朝了,要说能够全天通行已经到了明朝了。也就是说在辽朝之前,傍海道这条道路最多也只能算它是一条野道。为什么这条道路最晚形成呢?大家看一下这条道路,它的东部前面说了是渤海。那这个地方经常会出现海侵的现象,长时间这一片地区地表积水,然后泽湖成片很难行走。只有在冬天的时候,这条道路相对来说比较好通行。为什么?因为冬天的时候结冰了,水面上就可以走了。这也是为什么这条线路我用虚线标出来的原因。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整个辽西走廊的地形,辽西走廊北到锦州,南到山海关,全长大概是 185 公里。在这 185 公里的长度线路上,有三个地方比较狭窄,也就是我图上所标出来的锦州市,还有葫芦岛的兴城市,最后就是山海关。这三个地方最狭窄的地方就是山海关。当年明朝末年,袁崇焕就是利用辽西走廊的这个地形,在这三个地方建立了关宁锦防线。当年祖大寿守锦州,赵率教守山海关,而袁崇焕坐镇中间的宁远城。这个宁远城就在现在葫芦岛市的兴城市附近。这三条防线扼守辽西走廊,可以说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那山海关的重要性是什么?就是前面两道防线被攻破以后,山海关这道防线就是必须要进行死守的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山海关究竟是如何防守的。整个山海关北依角山,南连渤海,整个防线的长度大概是 27 公里。这 27 公里的防线上有 10 余处的关隘,30 处的敌台,还有 6 座卫城和一座主城。中部这个就是山海关关城的主体,它大体呈一个正方形。城墙高 14 米,厚 10 米。大家看这个主城周围还有护城河环绕。这个东大门又叫镇东楼,大家如果去旅游,看到挂有天下第一关这个牌匾的这栋楼,就是镇东楼了。我们大家看一下在主城的东西两侧还有东罗城和西罗城。这个东罗城是明朝在 1583 年加修的,主要用于防御。因为我们看一下,如果说敌军攻打这个主城的时候,这个东罗城可以进行东西策应,同时也可以进行主动出击。而这个西罗城因为在这个主城区的后方,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生活起居的用地。在关城主体的南北两侧,也有翼城。大家看一下这个北部的叫北翼城,还有南部的叫南翼城。
然后再往靠海的地方,大家应该知道这边还有一个城,这个城是什么?宁海城。老龙头就在这个地方。沿着城墙的这些位置,它主要和城墙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统一的防御体系,相互进行策应。大家看一下,在主城的东部还有一座城看到没有?叫威远城。这个威远城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提前预警。如果说在前方发现了敌军已经要过来了,这个威远城是最先发现的,发现以后就点燃烽燧。通过烽燧烽火台的传递,就马上传到这个主城区。主城区就可以进行早期的防御准备了。
我给大家再看一张地图,其实山海关从老龙头开始,一直延伸到了角山上以后,它还在向北延伸,向北延伸到哪?延伸到了九门口。这个九门口的长城因为横跨九江河,而且在九江河上修了九个门洞,所以叫九门口。山海关防线修到九门口这个地方,大家应该能理解吧?我们前面看了一张图,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家看一下,如果不在九门口这个地方设一道防线,那敌军就可以通过这个缺口山涧的缺口绕到山海关的后方,这样看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了。
今天关于山海关的节目就讲到这里了,有喜欢节目的朋友动一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点个关注,我们下期再会。
来源: 让清军多次绕道的“山海关”,是如何镇守明朝东北大门的?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作者: #星球科普局 [[星球科普局]]
- 要素-山海关:位置关键,辽西走廊显要,城防体系历经数朝终建成 (0.861)
- 路线- 蜀身毒道是南方丝绸之路西线,其线路与意义介绍 (0.651)
- 海洋-世界渔场的形成与分布:世界和中国的四大渔场 (0.651)
- 河流:中国河流概览 (0.651)
- 山脉-中国山脉与地理分界及三级阶梯关系密切 (0.640)
- 景点-都江堰: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