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8.1.20250908 快刀青衣:从“得到”CTO到AI产品创业者的AI知识管理实践

#快刀青衣

ai播客::详情

快刀青衣:从“得到”CTO到AI产品创业者的成长与实践

🌟 “得到”联合创始人:隐藏的技术掌舵者

作为“得到”三位联合创始人之一,快刀青衣与罗振宇(战略/品牌)、脱不花(运营)共同搭建了知识服务平台的核心架构,他以CTO身份主导产品与研发。不同于前两者的公众曝光度,他更像“幕后大脑”——从早期产品框架到技术落地,支撑了“得到”从0到1的知识服务形态。

🚀 小镇青年的逆袭:目标驱动的成长路径

他的经历堪称“普通人打破天花板”的范本:

  • 高中时期:目标明确“靠稿费赚钱”,通过给杂志投稿、帮同学写情书等方式练笔,甚至分析不同杂志的稿酬标准提升“收益率”。
  • 北漂打拼:毕业后为留北京,从新浪体育频道的基础网络工作做起,曾为200元夜班费连续值8个月大夜班;在搜狐参与08年奥运会网络直播时,目睹同事失误的影响力,逐渐明确“做产品经理”的职业目标,为此主动降薪兼顾两份工作(原岗位+自学产品)。
  • 核心启示:他的成长关键词是“目标聚焦”与“顺势而为”——不纠结于环境限制,而是抓住每个阶段的核心需求(从赚钱到能力积累),并向脱不花等身边人学习“精准识别他人优势”的能力。

💻 get笔记:小团队撬动AI知识管理

离开“得到”后,快刀青衣创办了知识管理工具Get笔记,展现了他对AI时代知识工作者痛点的深刻洞察:

  • 产品定位:解决“记录优质信息”与“高效检索”的核心需求,2.0版本主打AI助手功能,支持跨来源(笔记/知识库/得到App/全网)搜索、单条笔记深入讨论、智能生成“Get日报”(含笔记回顾、AI洞察、知识库更新)。
  • 运营数据:团队仅13人(9名技术+1产品+1设计+1运营),却实现日活5.06万、会员1.66万,年收入432.92万元,技术成本占比33%(主要为腾讯云费用),印证了“小而美”的技术驱动模式。
  • 功能创新:最新迭代的“多图生成笔记”(批量识别图片内容转文字)、“会议录音增强”(语音与PPT图片精准同步)、“笔记链接分享”(支持回溯特定时段内容),直击传统笔记“分散、不可搜、难协作”的痛点。

🤖 对AI与职场的独到见解

作为《AI学习圈》主理人,他对AI浪潮的判断务实而清醒:

  • AI替代逻辑:单一重复任务(如基础设计、数据录入)易被替代,但完整岗位(如设计师需前期需求沟通)难取代,关键在于“人如何用好AI”——科斯定律下,资源会流向善用者。
  • 新职业机遇:提出“知识库管理员”(整理企业知识成AI可读体系)和“AI流程规划师”(拆解任务给AI执行)等新兴岗位,强调“懂业务+懂AI”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具竞争力。
  • 产品哲学:做Get笔记时坚持“不贪大求全”,聚焦“记录-检索”核心场景,甚至调侃竞品用“原始电话调研”了解其动态——在AI快速迭代的时代,小团队的敏捷性反而成了优势。

🌱 给普通人的行动指南

从他的经历与实践中,能提炼出适用于知识工作者的方法论:

  1. 目标拆解:将大目标(如“留在北京”)拆分为可执行的小任务(如“赚夜班费积累经验”);
  2. 工具杠杆:善用AI工具(如Get笔记的语音转文字、多源搜索)降低信息管理成本;
  3. 顺势成长:不抗拒技术变革(从纸媒到AI),把环境变化转化为能力升级的契机。
    他的故事印证了:普通人的逆袭,往往始于清晰的目标,成于对工具与趋势的敏锐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