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
页面笔记
[[走廊]]
需求:: 从走廊地带看中国:多元一体的历史与身份认同
我们过去的一系列历史叙述中提到长城是中国的北部边界,这种说法存在问题。将中国史等同于中原史,会导致中原与边疆地区在事实上无法共享相同的历史记忆。
在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的疆域之上,我们拥有众多资源。然而,若缺乏共享的故事,我们将失去共同的历史记忆,进而无法形成共享的身份认同。
那些人讲述的,是关于血脉奔涌的历史,以及温柔江南小桥流水的故事。所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宏阔而令人心动的中国。这些故事,要从走廊地带开始探索。
下面我们将讨论东北地区的若干问题,我原本计划继续深入探讨内蒙古地区的横向发展,但团队成员建议我先展开另一个话题,即走廊地带的讨论。
首先,我需要解释为何我如此重视走廊地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前公共舆论中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叙述往往将中国史等同于中原史。在这种叙述中,边疆的少数民族常常被忽视,即便出现,也往往以负面形象示人。这种叙述方式导致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虽然是中原地区的故事,但它是否也是边疆地区的故事?如果是,为何在故事中边疆地区要么缺席,要么以负面形象出现?这使得中原与边疆地区无法共享同一个故事,缺乏共享的历史记忆,进而无法形成共享的身份认同。
这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建议需要讲述边疆的故事。然而,在我看来,这仍然存在问题。因为仅仅将中原的故事和边疆的故事并列讲述,与将中国的故事和俄国的故事并列讲述并无本质区别。
为什么应该是一家人呢?这个话题仍然没有获得有效的回应。因此,我会寻找另一个解释角度,探讨中原与边疆包括哪些内容。
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等多个板块共同构成了一个共生演化的体系。所谓共生演化体系,指的是这些板块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生成、相互赋予意义、相互塑造,形成了一种多元互构的结构。脱离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完全理解另一方。例如,脱离中原,我们无法解释草原;反之,脱离草原,我们也无法解释中原。在这种情境下,每个板块在整个大的故事中都扮演着主角,每个角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他们各自实现的功能不同。这些功能体现了共生演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其演化方向,即多元板块最终如何整合为一体。这种整合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多元板块本身构成一个体系。在这种视角下,中国史实际上是这个体系的演化史。
一个体系的演化具有其特定的方向,即该体系的综合成本最低。任何体系都会朝着这一方向演化。就该体系的演化历史而言,我将其分为两种均衡状态: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外部均衡状态如宋辽对峙、汉匈对峙,即长城南北存在两大政权相互对峙。内部均衡状态则是长城南北都被纳入同一帝国的统治之下,如元朝或清朝。从整个体系的演化方向来看,它必然朝着内部均衡的方向发展。原因在于,如果处于外部均衡状态,体系内多个政权需要维持多支庞大的常备军,这些军队频繁作战,成本极高。而一旦进入内部均衡状态,整个体系只需维持一支中低强度动员的军队,财政成本显著下降,整体体系成本也随之降低。
就这个体系的演化方向而言,最终是会朝着内部均衡的方向发展的。如果将中国历史视为一个体系史,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是以中原为中心来审视这个问题,还是以草原或西域为中心呢?
我提出的观点是,不能仅以单一板块为中心来审视这个问题,而应关注各板块之间的交接界面,这些界面构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你和这块构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体系,你以这个界面为中心来看待问题,此时正是研究体系史的一个证明。而各个板块彼此之间互动的界面是谁?就是我关注的走廊地带。
那么这个走廊地带包含了若干条。例如,辽西走廊,它主要是以燕山为依托而展开的,构成了东北的渔猎地区、蒙古草原上的游牧地区,以及华北平原的农耕地区这几大地区。大板块之间互动的界面。再如,河西走廊主要以祁连山为主。它将中国北部的蒙古草原、高原地区的青藏高原,以及西域绿洲地区的陕北高原和龙庚地区等几大板块都进行了整合,构成了中国内部多元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界面。再比如,藏仪走廊,它主要是以川滇藏之间的横断山脉为一带展开的。那么这个地方就构成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区域之间的交通要道。
高原地区与西南古代称之为苗瑶地区之间存在一个界面。这里所指的“苗瑶”并非现代的苗族和瑶族,而是指大西南的一系列少数民族。通过对这些走廊地带的深入研究与观察,以它们为核心视角进行研究时,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中国,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原地区。
有一次,我前往陕北榆林参加会议。榆林位于长城沿线,地处榆木交界之处。在会议期间,有一位老师是榆林人,尽管他现已不在榆林工作。他提到,榆林是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区。
感谢大家到这里来讨论我的家乡。然后我站起来说,这位老师,关于这个说法我可能有些不同意见。您提到榆林是边远之地,那么您是以哪里为坐标的原点来判断它是边远之地呢?显然,您是以长安、洛阳为坐标的原点来判断的,此时榆林才是边远之地。但问题是,以长安和洛阳作为原点、作为中心,你所看到的是什么?你看到的是中原,而不是一个超越于汉满蒙徽藏之上的中国。如果你要看到中国的话,绝对不能仅仅有中原,中原只是它窗中的一块而已。要看到中国,必须将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等多个板块全都纳入进来,此时你所说的才是中国。而在这个背景下,观察中国时,中心切入视角当然应该是长城。而榆林就在长城沿线,所以在这个预测下,
当然,我与那位老师以这种方式表述,这绝对不是抖机灵,也不是搞噱头。我是真的认为,我们过去的一系列历史叙述中,说长城是中国的北部边界,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长城并非中国的北部边界,它仅仅是中原的北部边界。从中国的范畴来看,长城才是中心。
尤其是北方的这些走廊地带,它们是沿着长城沿线而形成的。关注这些走廊地带,实际上是在关注一个远远超越于中原之上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的疆域之上,给了我们如此之多的关于古代的金戈铁马,关于古代的那种万里风头,各种各样的想象,各种各样血脉奔章的历史,各种各样温柔的江南小桥流水的故事,所有这些叠合在一块所构成的那个宏阔的,让人心动的中国,它的故事是要从走廊地带开始来入手的。
来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m41167wv?p=1
- 藏彝走廊 (1.000)
- 武汉:教育之城的人才流失与历史机遇 (0.500)
- 海外华人分布及其影响力分析 (0.500)
- 武汉:多水之城的文化与自然景观 (0.500)
- 武汉:中国的地理与文化巨城 (0.500)
- 山脉-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影响中欧文明的重要山脉。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