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浙江:从古至今经济发展及地理历史特点

#省份 #主题研究

基本信息

  • 原始卡片:: [[dataview_浙江]]
  • 需求::浙江从古至今经济发展及地理历史特点。

浙江经济发展

  • 浙江概况
    • 2023 年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排在全国前列。
    • 从[[阿里巴巴]]到世界[[义乌]],再到宁波舟山港等,浙江在中国存在感高。
    • 浙江为钱塘江古称,唐乾元元年分江南东道为浙江东道、浙江西道及福建道,浙江二字第一次成为地方政府名称,明朝设立浙江布政司,边界线稳定。
    • 浙江面积 10.25 万平方公里,人口 6627 万。
  • 古代浙江发展
    • 依靠三位皇帝:孙权整合山岳,初步开发浙江地区,打下农业基础。隋炀帝开凿运河,沟通南北,促使浙江商业传统迅速发展。完颜亮将文化娱乐重心南移,开创浙江商业奇迹。
    • 明清两朝浙江进士人数多,现在浙江教育内卷。
  • 近代浙江困境
    • 清末明初混乱,遭日本鬼子细菌战和[[民国四大家族]]剥削。
    •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一低三缺基础上发展。
      • 起点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粮食产量低,经济作物不足。
      • 缺资源:人均耕地和水资源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少煤无油,高价值矿产几乎没有,人均资源量综合指数全国倒数第三。
      • 缺投资:苏联援助新中国的 156 个重点建设项目浙江为零,国家对浙江投资不如全国平均水平。
      • 缺政策:80 年代初经济特区、90 年代初浦东大开发浙江均未受益。
  • 改革开放后的浙江
    • 改革成为浙江标志性 IP 之一。
      • 1978 年改革开放,浙江凭借开放思想和务实态度投入经济改革洪流,发挥民间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
      • 1979 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
    • 温州模式
      • 改革开放前[[温州]]穷乡僻壤,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但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人民到外地打零工积累资金发展家庭工厂,形成小商品大市场。
      • 温州模式特点是敢为天下先,敏锐捕捉市场急缺商品,获得先发优势,完成家庭工厂到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转变,农村就地城市化。
    • 义乌模式
      •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丘陵山地,红壤多,不适合种粮食,百姓发展土特产工业,以商养农。
      • 宋朝开始的鸡毛换糖模式复活,货郎单门增多,足迹广。改革开放后义乌政府开设小百货市场,成为全国第一大小商品市场。
    • 21 世纪浙江发展
      • [[杭州]] 2000 年 4 月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遇到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迅速成长,数字经济发展。
      • 浙江省产业升级,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
      • 浙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宁波[[舟山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义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小商品集散地。

浙江的历史与地理

  • [[丰臣秀吉]]与宁波
    • 丰臣秀吉征服朝鲜,目标是征服大明,自坐镇宁波,因宁波是日本朝贡贸易入口。
    • 明朝嘉靖皇帝关闭[[宁波]]朝贡贸易,导致倭寇作乱,[[戚继光]]平倭寇军队主要来自浙江义乌。
  • 浙江地理空间
    • 七山一水二分田,两分田 70%在浙江北部杭州周边,全省 70%是山区。
    • 山的走向从西南往东北延伸,分为三个系统:
      • 北面系统是黄山余脉,有天目山。
      • 中间系统是武夷山余脉,有仙霞岭、会稽山、天台山等,延伸到海里成舟山群岛,宁波在天台山北麓。
      • 南面系统从福建延伸过来,有雁荡山在温州附近。
    • 山多崎岖依赖水陆交通,被大山隔开的区域被水路串通。
    • 仙霞岭到天台山山脉系统把浙江水系分为两大系统:
      • 往北往东流的钱塘江系统。
      • 仙霞岭到天台山以东发源的河流直接独流入海。
  • 钱塘江系统
    • 重要性在于穿越崎岖大山,入海口附近与长江流域紧密连接,主要是太湖南岸的[[杭嘉湖平原]]构成钱塘江口北岸。
    • 江南是环太湖平原带,北岸是苏锡常,南岸是杭嘉湖。
    • 钱塘江流域在北面黄山到天目山系统穿行,中间系统北麓河流作为支流注入钱塘江,连接江口南北两岸平原区和浙江群山一个半系统,杭州在中心位置,是平原和山地衔接带,成为浙江政治中心。
    • 春秋时期孕育出越国,吴越争霸在环太湖地区,吴国都城在太湖北苏州,越国都城在钱塘江南岸绍兴,打仗围绕太湖。
    • 吴国腹地是长江下游平原区,难于征服易于统治;越国腹地是山区,易于征服难于统治。
    • 越国腹地山区有盆地形成城市,如衢州、金华等,上游是安徽南部徽州,新安江是钱塘江上游,徽商顺流而下进入江南。
    • 山区小共同体带来凝聚力和尚武精神,戚继光从义乌招兵善战,义乌在金华下面,小共同体也为经商提供社会信用。
  • 浙江南部山区
    • 中间山系南麓及更南边山系没有河流与江南连通,陆地交通吃力,更多从海上联系,有漫长航海史,山区孕育小共同体有利于商业发展,如温州商人
  • 宁波的特殊地位
    • 处在浙江南北气质交界带,天台山延伸到海里成舟山群岛,形成适合海船停靠的港口
    • 河船吃水浅,海船吃水深对港口要求高,黄淮海平原到长江口陆地无山,海底是平缓大陆架,难形成适合海船停靠港口,青岛往南适合海船停靠港口不多,宁波及以南有较多适合海船停靠港口。

浙江的商业发展与崛起

  • 浙江的存在感
    • 标签多,如西湖、阿里、浙大、义乌小商品、横店、温州等。
    • GDP 增长快,2020 年位居全国第四,人均 GDP 和居民储蓄全国第一。
    • 约 650 万浙江人在省外开 30 万家企业,为各地经济做贡献。
  • 浙江人经商传统
    • 浙江的地理环境
      • 文明遗迹可追溯到良渚文化。
      • 北部平坦适合种粮食,南部多高山丘陵适合种经济作物,东部靠海渔业发达。
      • 各地区物产不同,有相互交换需求,催生出区域内贸易。
    • 浙江商业的兴起
      • 东晋时期北方移民带来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扩大农田面积和粮食产量,增加叶、丝绸需求。
      • 早期等待把商品运到全国的机会——[[京杭大运河]]
        • 隋朝修建大运河,初衷是政治和军事目的,后成为连接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重要通道。
        • 大运河为商业贸易提供便利,浙江成为南方商业贸易中心之一。
        • 两宋时期江南繁荣,浙江人利用大运河把商品运到全国各地。
    • 浙商的第一次崛起
      • 浙商在商业上成功但政治地位低。
      • 清朝浙商沉寂,受士农工商等级制度、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面临晋商、徽商竞争。
      • 清末中国被迫开放国门,浙江诞生轻工业企业,迎来商业发展黄金期。
      • 上海成为重要对外港口,宁波商帮在外贸出口上大展拳脚。
    • 浙商的打击
      • 江浙财团在近代诞生,成员多由买办发展而来,在历史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 江浙财团倒向蒋介石,后被兼并或屈居于四大家族脚下。
    • 浙江的重新崛起
      •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起点低,缺少自然资源、国家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
      • 崛起特征:小资本、小企业、小商品、小城镇。
      • 出现多个全国第一,如张华妹、冯爱倩、李书福等。
      • 浙江政府发挥巨大作用,给予宽松发展环境,服务效率高。
    • 浙江商人的成就与挑战
      • 经历三次大起大落,商业繁荣带来文化繁荣。
      • 浙江教育强,但学生高考内卷。
      • 浙西南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受地理环境影响。
推荐文章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