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记::[[草原帝国-931754]]
视觉笔记
译者序
公元1162年5月31日,铁木真出生在鄂嫩河上游的一个蒙古包里,那时,他的父亲孛儿只斤·也速该刚从战场上凯旋。
在《旧唐书》中,蒙古人又被称为“蒙兀人”,意为“永不熄灭的火焰”。后来,蒙兀人又分裂成众多部落,蒙古部落便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蒙古原本只是一个部落的名字,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才用这个部落名字来统称草原上的所有部落。
所以,蒙古人后来便有了两个部落。一个叫尼鲁温,意指阿兰豁阿跟神生的三个孩子,他们的后代身份最为高贵,成吉思汗所属的“黄金家族”就是尼鲁温蒙古人的后裔;另一个叫都儿鲁斤,是阿兰豁阿前两个儿子的后代,是比较普通的蒙古人。而在这五个儿子中,阿兰豁阿最喜爱的是幼子孛端察儿。根据史料记载,孛端察儿其实就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
本书作者勒内·格鲁塞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被誉为“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
本书覆盖的时间久远,始于蛮荒时期的匈奴,终于清初。作者从活跃在欧亚草原上的各个民族的发展路线中,精心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范围一度涉及东欧、西亚、中亚、北亚、俄罗斯草原以及其他高原山脉,令读者全面领悟草原政权的实质。
第一章 早期历史:上古时期的草原游牧部落文明
1.辛梅里安文化:石器时代的草原文明
公元前1200年,辛梅里安人成为黑海以北俄罗斯草原的主人,在这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青铜文明
奥瑞纳文化发源于西伯利亚,沿欧亚之路延伸到中国北方,宁夏水洞沟黄土坡和榆林萨拉乌苏河流域都曾发现过奥瑞纳文明的遗址。
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一支印欧人种的辛梅里安人开始在黑海以北的俄罗斯草原活动,并在此定居。
辛梅里安的青铜文明是经由伏尔加河进入突厥斯坦和乌拉尔山区的,一些珍贵文物的出土,能帮助我们了解当时还处于低级阶段的青铜文化
铁器时代的到来,促使辛梅里安文化渐渐被高加索文化和哈尔希塔特文化超越
2.西亚文化大融合:斯基泰文明
辛梅里安人居住的南俄罗斯草原,在公元前750~前700年这50年里,被来自西西伯利亚和突厥斯坦的斯基泰人强势占领。作为突厥斯坦草原上最久远的游牧民族,由于地域缘故,斯基泰人没有受到当时亚述—巴比伦文明的任何影响。
语言学家们却认为,斯基泰人属于印欧家族的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种或者印伊人种。
斯基泰人对西亚近70年的征伐和入侵,标志着北方游牧民族第一次实现了与南方文明地区的融合。
公元前700~前550年,斯基泰人是分散的,其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他满半岛和库班地区;在公元前550年以后的100年里,乌克兰地区涌现出大量斯基泰文物,并在公元前350~前250年发展到顶峰。
斯基泰人在公元前7世纪开始对高加索、小亚细亚、亚美尼亚以及米底王国(一个古伊朗国)进行大规模入侵,而这样的入侵所产生的后果,则超越了政治历史的范畴。
3.草原魔音:游牧民族的大文艺复兴
亚述文明的自然主义艺术开始向实用艺术转变,转变的标志就是斯基泰动物艺术的兴起。
定居民族的描述主要以迅速而简洁的风格为主,而且背景也多是简单、模糊的;而草原民族则是以残缺的鸟类、被捕捉的猎物为重点,对动物及殊死搏斗的扭打场面进行描绘。
4.草原文化的黑马——萨尔马特人
萨尔马特人第一次出现在俄罗斯的标志是普罗霍罗夫卡墓群的发现
萨尔马特人同斯基泰人一样,都属于伊朗游牧民族,居住和活动于咸海北部。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他们渡过伏尔加河,来到俄罗斯草原,将居住在这里的斯基泰人赶往克里米亚,成为南俄罗斯草原的新主人。
萨尔马特人更加崇尚那种极简的“东方”格调。这种中世纪之前的艺术形式第一次出现在欧洲,并在民族大迁徙过程中,由哥特人传播到日耳曼部落。
5.浮出水面的前突厥文化
前突厥文化起源于阿尔泰地区
公元前330~前200年,青铜时代的米努辛斯克逐渐过渡到铁器时代
到了1世纪至2世纪,米努辛斯克地区继续流行动物图案,但不久,这一处文化中心却消失了,没有丝毫的踪迹可循。
它对居于蒙古和鄂尔多斯的匈奴人的草原艺术的传播却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6.匈奴源起及多情的鄂尔多斯艺术
东部的草原却被突厥—蒙古种族控制。这一种族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被中国人称为“匈奴”,而在公元前9世纪,中国人就将这一地区的人称为“猃狁”、“荤粥”,或者更为笼统地称为“胡人”。
公元前3世纪后期,匈奴就壮大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其首领称为“单于”,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其中,“撑犁”是指天,“孤涂”的寓意为地,而“单于”则指广大无边。辅佐单于的官员一般为屠耆王,“屠耆”的意思是“正直而忠诚的人”,分为左、右贤王。
匈奴人的相貌特征与蒙古人和突厥人相似,他们身材不高,但很强壮,头大脸阔,颧骨突出,颔下留有一撮硬须;眉毛浓密,如杏的双目炯炯有神,肥大的耳垂上戴有装饰性耳环。
以游牧为主的匈奴人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而迁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崇拜长生天
匈奴人种的划分一直存在分歧,如果从它在突厥—蒙古种语言中的地位来看,匈奴应该属于蒙古人,但是匈奴的领导者却具备极为明显的突厥特点,所以一些学者也将他们归为突厥人。
从六朝时期到成吉思汗时期,中国一直受到鄂尔多斯草原艺术的影响。
7.蝴蝶效应:匈奴对草原的连锁影响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力量逐渐强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由于长城这一壁垒的防护,入侵中国变得更为困难,于是头曼单于带领部众转向甘肃,攻打甘肃西部的月氏。后来,冒顿单于继位,击败了东胡。
公元前160年,长途跋涉的大月氏人终于在锡尔河上游的费尔干纳定居,这里也被中国人称为“大宛”,与巴克特里亚的希腊王国相邻。
这一段历史表现了匈奴人的第一次出击将月氏人驱逐出甘肃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因为月氏部落的到来,阿富汗地区的希腊化特征消失,被冲击的还有帕提亚的伊朗;迁徙的月氏人一路向西,在喀布尔和印度西北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如同蝴蝶效应,草原某处的一点异动,就足以引发整个草原的动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8.分裂与冲突:匈奴同汉朝的对抗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同那些被赶出甘肃的月氏人联合,前后夹击对抗匈奴。但是张骞不幸被俘,被匈奴扣押达十年之久。等到他逃脱匈奴的控制,赶到索格底亚那时,月氏人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变得安于现状,张骞只能在公元前126年无功而返。
西汉与匈奴的冲突地点由蒙古长城脚下转移到塔里木以北的绿洲地带,二者争夺的目标也变成丝绸之路的实际控制权
第二章 蛮族祖先:游弋于西部地区部落间的征伐
1.丝路之争:谁是商贸桥梁的实际掌控者
匈奴人分裂之后,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通中原和西部的贸易、文化交流通道,于是,对丝绸之路实际控制权的争夺就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点。汉朝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实现了对西域各民族宗主权的控制。
分裂的匈奴有一支进入欧洲,同罗马帝国展开了一番力量的角逐和争夺,并对罗马的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回师途中,班超提出了“以夷养兵、以夷制夷”的著名策略。
2.塔里木绿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有效掌握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既可以保障汉朝同西方贸易的通行,也可以促进包括佛学在内的印度文化和希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后来,鸠摩罗什被中国将领带回长安,对推动汉朝佛家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阿富汗到敦煌的丝绸之路因塔里木绿洲的连接而受到希腊、印度和伊朗艺术的较大影响,表现为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
8世纪后半期,塔里木盆地被突厥部落征服以前,这里的文化主要受到伊朗和印度文明的影响,而不是草原文明。
3.鲜卑:诞生于混乱割据形势下的民族
秦汉年间,冒顿单于打败东胡,东胡分为两部分,分别退守在乌桓山和鲜卑山,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部分民族以山为名,形成了乌桓族和鲜卑族。
公元4世纪,游牧民族卷土重来,再度掀起了进攻中原的战役。而这次战役同爆发于5世纪的欧洲民族大迁徙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这一次对中原的入侵,根本原因在于中原力量的削弱。
4.蛮族入侵:游牧部落入主中原
南匈奴首领呼厨泉单于在此时想起了自己的一位祖先曾经是汉朝公主,就将自己改为刘姓,采用汉朝的国姓,于是,在这样关键的时期,已经被废止的汉皇正室在山西由南匈奴人恢复,即北汉。
公元382年,苻坚派遣吕光前往塔里木盆地,征服了西域地区鄯善、焉耆和南车师,并将学识渊博的鸠摩罗什带回长安。
但是在后撤过程中,在襄阳被俘的晋将趁机大喊秦兵失败了,不明真相的秦军一时间大乱,而晋军则趁机抢渡淝水,对秦军展开猛烈攻击,打败苻坚。
5.柔然:崛起于亚洲草原的大漠统治者
拓跋部落的汉化程度很深,这让他们可以同中原主体很好地融为一体
拓跋部落采用中原王朝的名称“魏”,在山西平成定都,由此,拓跋氏的北魏王国诞生。
突厥—蒙古族有个风俗,即登基的新王的母亲都会被处死,以防止太后左右国家政务,而这一风俗也被拓跋焘保留。
公元494年,拓跋宏将都城迁往洛阳,拓跋人从此被彻底汉化。定都洛阳后,拓跋宏就着手修筑龙门石窟的工程。通过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我们可以看到佛学文化在当时中国的盛行,这也是拓跋人征服中原的有力证明。
公元534年,北魏一分为二,东魏建都于彰德,管辖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西魏建都于长安,以甘肃和陕西为疆域。只是后来东魏和西魏都被国内大臣推翻,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但此后,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也都不再是游牧民族,而是汉人,因此不属于草原历史的范围。
6.□哒人的野蛮崛起和疯狂征伐
嚈哒人首领驻扎在喀布尔,并建立了王朝。随后,他们在犍陀罗这一处无比繁荣的文化圣地,对当地居民进行野蛮屠杀,将此地长达五个世纪的灿烂文化几乎摧毁。
7.阿提拉的征服之旅
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兵败身亡,西匈奴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根据文献记载,失败的单于部落一路西进,在大约公元350年进入欧洲,同罗马世界发生联系,成为欧洲匈奴人的祖先。
哥特人应该分为三支,包括活动于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东哥特人、多瑙河下游与德涅斯特河下游之间的西哥特人以及西亚的吉别达伊人。
公元418年,阿提拉年仅12岁,就被当作人质送到了罗马宫廷,同人质埃提乌斯互换。罗马宫廷为阿提拉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文明知识,还学到了罗马人的传统习俗和奢华的生活方式。
公元441年,阿提拉向东罗马人正式宣战。
8.匈奴帝国在西欧的瓦解和淡出
公元450年,阿提拉将注意力转向了西欧,同西罗马帝国建立起友好的盟约关系,共同对抗西哥特王国。
但是,计划还没实施,阿提拉就在公元453年年初突然逝世。一个曾让欧洲闻风丧胆的征服者,就这样诡异而突然地逝去了。
第三章 谁主沉浮:游牧民族同中国王朝的抗争
1.盛极而衰:突厥帝国的鼎盛和分裂
唐太宗李世民成功地消灭了东突厥帝国,而随着东突厥的土崩瓦解,西突厥也开始走向消亡,成为唐朝的附属。8世纪,唐朝在中亚继续扩张,并一度达到极致,但亚洲霸主的地位却因为怛罗斯河之战的失败而丢失
9世纪,从西突厥分裂出来的沙陀突厥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赶下龙椅,并建立了后晋
突厥属于古代匈奴的后裔,其图腾为狼,约6世纪初期,活动于阿尔泰地区,主要从事金属冶炼。
布明的儿子木杆获得了蒙古地区,得到了帝国称号,建立了东突厥汗国;布明的弟弟室点密则继承了叶护称号,在其他地区建立了西突厥汗国。
当时的波斯恰处于萨珊王朝最强大时期,公元565年,在突厥和萨珊的共同打击之下,嚈哒人被彻底击溃,从此消失。
突厥势力被隋朝分裂,那些不顺服于隋朝的可汗被消灭,隋王朝掌控了全局。
唐太宗以自身的雄才大略,成功压制住了游牧民族的气焰,使唐朝在突厥地区的权威得到确认,也让整个亚洲看到了无比强大的大唐帝国。
2.贞观盛世:中国在塔里木地区的霸权
当时比较著名的印欧文化中心是焉耆,希腊—佛家艺术风格在此被模仿和流行。
8世纪下半叶,库车的掌权者由印欧贵族变为回纥突厥人,并摆脱了中国的统治。
到此为止,唐高宗完成了唐太宗的统一大业,唐朝变成中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公元731年,阙特勤去世之后,唐玄宗为了显示唐朝对突厥的友好,特意在默棘连刻写的祭文下补充了汉字碑文。
骨力裴罗的登基受到唐朝的认可,唐玄宗将骨力裴罗封为“怀仁可汗”,至此,回纥帝国取代了东突厥汗国。
3.转变:中亚命运第一次被改写
公元715年,阿拉伯人在费尔干纳扶植的傀儡国王被唐军将领张孝嵩驱逐,原本被驱逐的王储地位恢复。
唐朝的这次失败,让中亚开始转向穆斯林世界,也意味着唐王朝失去了在中亚的霸权。从此之后,中亚地区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4.崛起的回鹘帝国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公元788年,回纥可汗要求唐朝将本部改名为“回鹘”,并在洛阳等地建立摩尼寺。
回鹘汗国灭亡之后,回鹘人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在塔里木北部的库车、焉耆等地,另一部分定居在甘肃一带。
5.唐宋同契丹之间的“相爱相杀”
契丹人活动于辽河以西地带,即今天的热河地区,属于蒙古种族,其语言为蒙古方言。
因为石敬瑭的所作所为,原本完整的古中国开始出现裂痕,而且这道裂痕在后来变得越来越宽,它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中国整个北部中原地区沦陷以及蒙古人在13世纪征服了整个中国。从公元936年到1368年,契丹、女真和成吉思汗的后裔先后占领北京城,游牧民族成为中原的主角。
契丹人从开封撤退期间,时任山西节度使的沙陀突厥人刘知远被拥立为皇帝,并在中国人的支持下,于公元947年4月定都开封,建立后汉。
11世纪初,隶属藏族的唐兀人在阿拉善和鄂尔多斯地区建立西夏国,首领名为赵保机,又名李继迁。
6.弱肉强食:金人对中国的野蛮征伐
宋朝王室成员赵构有幸逃脱,并于公元1127年在应天府南京被拥立为皇帝,由此,南宋建立,赵构即宋高宗。
随着金兀术的逃走,长江以南的地区也得以摆脱金人的控制。公元1130年,宋高宗正式定都杭州,随后,以岳飞为代表的将领开始收复被女真占领的地域。
这一条约也将中国分裂为两部分——南宋、金国。南部是中原人的南宋,北部是女真人的金国。
第四章 河中征战:13世纪前中亚地区的王朝更迭
1.萨曼王朝:中亚新兴势力的迅速崛起
公元751年,怛罗斯河之战后,阿拉伯人开始强化河中地区的统治,而这一行动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一百年之后的伊朗民族
在公元850年到875年,古粟特人的后裔——本地伊朗人渐渐成为新崛起的力量,从阿拉伯人手中接过对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统治权,形成了由纯伊朗人组成的萨曼王朝。公元999年之前,萨曼王朝的首都为布哈拉,并成为河中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2.河中突变:哈拉汗与伽色尼的“家庭”纠纷
哈拉汗王朝凭借着对喀什葛尔和伊犁河、楚河流域这些原突厥国土的统治,将自身视为正统的突厥王朝,而把以奴隶身份崛起的伽色尼王朝看作暴发户。
公元1089年,塞尔柱第三代领导者马立克沙赫占领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从此,哈拉汗王朝的身份就变成了塞尔柱苏丹的代理人,而河中地区也变成了塞尔柱帝国的一个附属国。
3.塞尔柱人——伊朗文化的保护者
古兹人也被称为“乌古斯人”,在拜占庭编年史中,这支民族被称为“奥佐伊人”,而从成吉思汗开始,他们又被称为“土库曼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突厥人。
4.帝国崛起:塞尔柱人对西亚的占领
布威王朝由纯波斯人组成,是纯正的波斯王朝,统治着西波斯地区
就这样,原来的波斯埃米尔国被塞尔柱人代替,吐格利尔拜格成为阿拉伯哈里发世俗权力的正式代表。
实现了对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之后,塞尔柱人没有摧毁这里原有的建构,而是将新的活力注入其中,这样一来,他们对这里的统治也就有了合法成分。
1071年8月,在亚美尼亚的曼吉克战役中,艾尔普成功打败拜占庭,将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狄根尼斯俘虏。
5.塞尔柱突厥帝国的陨落
小亚细亚王国则生存了二百年之久,原因在于其统治阶层对秩序持久而成功的维持,后来,从这个王国中产生了土耳其历史。
从12世纪到13世纪,塞尔柱人的文化属于土库曼基础上的波斯文化层。
伊朗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这里,突厥特征无论多么深刻,都始终难以渗入。这是因为,当时伊朗本身的文明和种族特征都已经足够深刻和明显,以致入侵者突厥渐渐地被伊朗化。
历史已经有力地证实,即使有吐格利尔拜格和马立克沙赫一样伟大的君主,就整个塞尔柱帝国而言,他们也不可能永久地接受阿拉伯—波斯国家的概念,这和加洛林王朝始终无法接受罗马国家观念一样。
6.桑伽:末代君主的英雄气概
由塞尔柱人幼支所领导的土库曼部落将古拜占庭的土地变成突厥人的领土,这样一来,在科尼亚苏丹们的统治之下,他们就渐渐变成了近代历史上的土耳其人。
7.辽国的余晖:喀喇契丹帝国
蒙古契丹人在北京的统治时间长达二百年之久,已经出现明显的汉化特征。喀喇契丹帝国建立之后,虽然一直居住在东突厥斯坦地区,但是始终尊崇中国文化,敌视阿拉伯—波斯文化,因此被当地人视为异类。
古儿汗耶律大石算得上杰出的人物,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学者。与此同时,中国对这些北京君主的子孙后代也非常关注和感兴趣,所以,这些契丹人并未在当地历史上被浓墨重彩地提及,只是被一些阿拉伯—波斯历史地理学者以某种轻蔑的称呼间接提到。
8.太阳土地:花剌子模帝国
同喀喇契丹帝国以及中国化的蒙古社会不同,花剌子模的沙赫们是当地突厥社会的代表,尤其是塞尔柱帝国桑伽死后的空窗期。
后来,摩柯末与成吉思汗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蒙古人进攻之时,花剌子模帝国还没有巩固自身的地位,刚刚建立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国家组织机构。而这样形式的国家注定不能长久,所以在成吉思汗入侵之初,它就被轻而易举地击溃了。对此,我们只能说这是花剌子模帝国自身的原因,而不是成吉思汗有多么高超的计谋。
也就是说,在成吉思汗入侵时,花剌子模并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甚至连国家的骨架都没有形成,充其量只是帝国的胚胎。
第五章 草原之主:称霸南俄草原的争夺占领者
1.战马之上的征服者——阿瓦尔人
从3世纪到16世纪,一个又一个游牧部落展开了对拜占庭的进攻,他们分别是阿瓦尔人、突厥种族的保加尔人、匈牙利的马扎尔人,以及突厥种族的可萨人和佩切涅格人。
真正的阿瓦尔人应该是蒙古族的柔然人,从5世纪初就是整个蒙古的主人,直到公元552年,突厥人击溃了他们,并取代了阿瓦尔人的位置。
自古以来,匈牙利平原就被视为亚洲草原的延伸地带,如今,阿瓦尔人这一突厥—蒙古体系让这片草原再度复活,并将自己的统治疆域延伸到奥地利。
2.暂时的主角:保加尔人和马扎尔人
保加尔人应该属于突厥种族,并同库特力格匈奴人存在某种联系。
公元811年,保加尔可汗克鲁姆再次进攻,成功地将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打败,将其头盖骨做成了饮酒器具。
在瓦伊克之前,匈牙利人一直是欧洲的威胁,但从瓦伊克开始,这个威胁者逐渐转变为欧洲可靠的护卫者,在匈牙利人的保护下,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亚洲游牧民族再难以威胁到欧洲。从13世纪开始,一直到17世纪,匈牙利人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有效抗击了蒙古人的入侵,也成功阻止了奥斯曼人的扩张。
3.可萨帝国在南俄草原的崛起与消亡
可萨帝国崛起于7世纪初,这是一支信奉腾格里的突厥民族,首领被称为“可汗”或者“达干”。
在欧洲各个突厥民族中,可萨人的文明程度是最高的,就如回鹘人在中亚一样。
5.钦察人:俄罗斯草原上难以磨灭的印记
乌古斯人的活动地点主要是里海东北和咸海以北地区,这片区域是他们游牧的主要范围。他们被阿拉伯人称为“古兹人”,现代的土库曼人就是他们的亚洲后裔。
虽然这些钦察人最终难以摆脱被消灭的命运,但是在俄罗斯大草原上,他们的名字一直存在,后来成吉思汗在这里建立的国家也被称为“钦察汗国”
第六章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的草原帝国
1.蒙古概述:由混乱走向统一的12世纪
成吉思汗虽然从来没有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陶和感染,但他却为五十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了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从而让东西方文化和物质的交流变得畅通、使欧亚文化得以相互交流,可以说,“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且开放的一次握手”
新兴的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统治之下,开始走上扩张之路。他先是歼灭了金国和西夏,然后征讨喀喇契丹国,接着消灭花剌子模帝国,波斯和俄罗斯也没有躲过他率领的蒙古大军的铁骑。
在亚洲12世纪末期的地图上,中国被一分为二:南部以杭州为都城,是中国人建立的南宋;北部则是通古斯女真人以北京为首都建立的金朝。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和鄂尔多斯是西夏国的领地;塔里木河西北居住着回鹘人;楚河一带由具有中国文化的蒙古人——喀喇契丹帝国统治;整个伊朗在当时几乎全部由花剌子模的苏丹统治;塞尔柱苏丹们则瓜分了亚洲剩下的地区。
历史上所出现的游牧民族,如3世纪的鲜卑、5世纪的柔然、嚈哒以及后来欧洲的阿瓦尔人,他们都是说蒙古语。此外,在8世纪到12世纪极其强盛的契丹人也讲蒙古方言。
出身于孛儿只斤氏和乞颜分族的成吉思汗取得成功之后,根据是否同乞颜族存在关系,将蒙古部落划分为两大支:与乞颜族有关系的为尼鲁温族,即纯种蒙古人;没有关系的则全部纳入都儿鲁斤族,血统上低尼鲁温族一等。
在文明上,森林渔猎部落更为野蛮,因为他们与文明生活的接触是空白,而游牧部落则可以在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被那些相对先进的文明感染。例如,在迁徙过程中,他们会模仿城市,把毡帐围成圈。
2.戎马一生的铁木真及蒙古政权崛起
不久,孛儿帖就生下了长子术赤,对于术赤到底是蔑儿乞人的孩子,还是铁木真的孩子,后人并不知晓,铁木真也未作深究。
4.成就霸业:成吉思汗对乃蛮部的征服
蒙古人的腾格里与汉族人的上天属于共同的信仰载体,而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统治就是腾格里的统治,如果反对他们,就等于反对腾格里。
在蒙古社会结构中,成吉思汗家族是居于最高层的黄金家族,大汗是最高首领,大汗的儿子们是王子,他们在自己分封的地区行使权力,这也是成吉思汗诸多蒙古帝国的胚胎。黄金家族之下是草原贵族,分为勇士贵族和部落贵族,对下一级战士或亲兵进行操控和统治。战士和亲兵之下就是平民,平民最底层是非蒙古人组成的奴隶。
成吉思汗有一句闻名遐迩的名言:“以老狼一般的警觉,在白天注视;像乌鸦一样,在夜间充满警觉;和猎鹰一样,在作战中彰显勇猛。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进行激烈的肉搏战,而是通过弓箭攻击敌人。
5.扩大版图:对西夏、金国和契丹的征讨
第一,蒙古骑兵没有掌握攻打有重兵把守的要塞的方法,蒙古军队中缺乏精通高超设防艺术的参谋;第二,蒙古人或者说游牧民族的通病是不懂如何守住和利用城市,他们像在草原上一样,对一座城市进行掠夺,然后带着战利品离开,这样就给金人夺回城市提供了可能,而且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占同一个城市;第三,对于俘虏,蒙古人往往是用屠杀、驱逐或者整编入册的方式对待,而金国人口众多,屠杀俘虏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第四,女真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汉化,但是仍旧保留着本民族活力,勇猛而顽强的女真人,自古以来都是蒙古人最强劲的敌人。
一方面,成吉思汗本人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英勇果敢、深谋远虑,带领蒙古部落走向统一,将他的子民全部纳入健全的制度当中,并建立起牢固的正义;另一方面,蒙古人依旧没摆脱原始的野蛮状态,即使面对已经投降的敌人,他们也非常残忍。同时,他们对城市功能、农耕生活一窍不通,对于定居文明而言,蒙古人所到之处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6.蒙古大军对中亚的残暴屠杀
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还没有成熟的帝国,只是一个临时君主通过武力建造的新版图,既没有管理国家的完善法典,也没有强大的权威和资本同其他帝国相抗衡。
不过,成吉思汗虽然对当地的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他却不敌视当地人的信仰。
战争胜利之后,成吉思汗在阿富汗逗留了一段时间,并在1220年向中国道教长老邱长春发出邀请。1222年5月,邱长春不远万里来到阿富汗,而成吉思汗则想从他那里获得不死仙丹。
7.蒙古帝国大将对他国的狂暴入侵
首先,抓住一些俘虏,让他们作为先锋向前冲,后退者杀无赦;其次,攻入城内之后,便展开烧杀抢掠,甚至实施烧光政策,之后再假装撤离;最后,等到此前逃脱的军民回到城内后,再卷土重来将他们一网打尽。
8.千古之谜:成吉思汗的死因
事实上,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并不完全是为了争一时之气,最重要的是他想完全征服金朝,掌握甘肃、阿拉善以及鄂尔多斯等地。
公元1227年8月18日,65岁的成吉思汗病逝于平凉。
第七章 继承之争:“一代天骄”皇权之位归谁属
1.“一代天骄”如何为诸子划分封地
察合台的封地是从回鹘地区到布哈拉与撒马尔罕的原喀喇契丹国、河中地区以及喀什噶尔,可是布哈拉与撒马尔罕却由大汗另外派遣官吏管制。据史料记载,察合台长期居住在伊犁河南部地区。
2.窝阔台:爱江山更爱酒色
公元1229年,蒙古宗王举行部落大会,推选窝阔台为蒙古国的新一任大汗,他就是著名的元太宗。
窝阔台仁爱、英勇、宽容,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他嗜酒如命,晚年更是沉迷酒色,无法自拔。公元1241年12月11日,窝阔台终因纵情豪饮而猝死。
他还劝谏窝阔台,任何一个王朝都可以依靠暴力夺得天下,但绝不能依赖暴力治理天下,否则便会丧失人心。
3.联盟抗金的两个超级大国缘何反目成仇
金国人是有着通古斯人血统的女真族人
最后,蒙古不得不联合大宋才彻底攻下蔡州。
首先,窝阔台次子阔端率领右翼军进军四川,夺下成都;其次,窝阔台第三子与蒙古大将铁木台率领军队攻下湖北襄阳城;最后,由王子孔不花与将军察罕率领右翼军抵达长江黄州,但战果并不显著。公元1239年,宋朝顺利收复襄阳城。
4.蒙古大军征服西波斯的波折霸权路
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展到东罗马帝国。
7.彪悍女子摄政下的汗位之争
公元1251年,拔都让自己的弟弟别儿哥重新主持了一次部落大会,不顾窝阔台家族与察合台家族的强烈抗议,推选蒙哥为新的蒙古大汗。
窝阔台家族的摄政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受尽各种屈辱,甚至被剥光衣服审问,最后被装入麻袋沉入江中活活淹死。
8.蒙哥:延续窝阔台时期的远征之路
蒙哥成为蒙古大汗后,延续了窝阔台的远征之路,他派遣三弟旭烈兀征伐波斯和叙利亚,而他自己则与二弟忽必烈一起挥师南下直取南宋。
忽必烈将汉族学者姚枢纳入帐下,向他学习汉文。
第八章 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创立元朝存多久
1.成吉思汗两大后裔的汗位争夺战
公元1260年,忽必烈以燕京为都城建立元朝,他就是元世祖
公元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上都自立为汗,当时的他已经44岁了。
2.元世祖如何征服南宋、建立元朝
宋度宗在位时,权势大臣贾似道推行亲蒙政策,使得那些力主与蒙军抗争到底的将领寒心不已
公元1272年,正当围攻襄阳城与樊城四年多的蒙军感到束手无策时,阿里海牙从美索不达米亚带来两位能工巧匠,制造出锐不可当的武器,将宋军打得连连败退,转变了战局。
南宋左丞相陆秀夫不愿受辱,便抱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自杀。自此,宋灭,蒙古征服了整个中原。
公元1260年,以燕京(今北京)为都,建立元朝;公元1267年,在燕京东北营建立“大都”,意为“可汗之城”。
3.元军漂洋过海的征服之战
他在公元1281年6月派遣由高丽人、中原人、蒙古人共同组成的上万军队,再次攻打日本。但是他们没有如愿以偿,而且还遭到飓风的侵袭,差点全军覆没。
印度支那由四个国家共同构成,分别是安南国、占婆国、柬埔寨国和缅甸国
公元1294年后,清迈与速古泰(今暹罗)国王也承认了元朝宗主国的身份。
4.两大家族为夺皇权决胜负
至此,存在四十多年且与拖雷家族抗衡已久的窝阔台家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6.马可·波罗历经艰险赴大都
公元1271年年底,他们离开阿迦,带上尼古拉之子马可·波罗再次前往中原,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由此诞生。
《马可·波罗游记》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上都至云南,另一条是上都至福建。
7.元朝对外商贸为何空前繁荣
《马可·波罗游记》充分地显示出了元朝的繁华盛景,但是马可·波罗却一直将中国北方称为“契丹”
从《马可·波罗游记》中可以发现,蒙古人的征服加强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
8.大元帝国:一个陨落的盛世王朝
忽必烈的继承者铁穆耳,可以说是元朝最后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在他之后,元朝便逐渐走向衰败
忽必烈驾崩的时候将近80岁,而睿智的铁穆耳去世时只有40岁出头;元朝的第三任皇帝海山因为长期酗酒和沉迷于美色,去世时才31岁;他的弟弟普颜笃过世时才35岁;30岁才登上皇位的元朝第六位皇帝也孙铁木儿,也只不过做了五年短命皇帝便死于纵欲过度。
公元1333年7月19日,妥懽帖睦尔(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图帖睦尔之兄)登基为新帝。他在位37年,却是一位亲眼目睹元朝亡国的君王。
第九章 突厥斯坦:察合台家族统治下的战略要地
1.察合台汗国命运多舛
在成吉思汗的支系中,察合台系的文化远不如其他分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突厥地区,早已变成了突厥人,他们一直徘徊在回鹘文化与波斯文化之间,未能有一个固定的形式。
4.在鼎盛期苦苦挣扎的察合台汗国
在公元1303年8月劝说察八儿与他一起归顺元朝。至此,蒙古各族持续40多年的内战宣告结束,元朝终于统一了整个蒙古族。
第十章 两大家族:伊儿汗国与旭烈兀的组合与分离
1.蒙古大汗为何要费尽心思分裂波斯
公元1251年,蒙哥任命旭烈兀为伊朗最高行政执行官,由此,拥有强大靠山的旭烈兀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开疆拓土。从公元1256年至1259年,旭烈兀先后镇压了一大批封建政权,正式成立了波斯汗国,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伊儿汗国。
3.旭烈兀:巴格达,你是否记住了我的狠
公元1251年,旭烈兀被蒙哥任命为伊朗最高行政长官,除了合理管制伊朗,他还要镇压一些人的叛乱,让位于叙利亚的阿姆河与埃及领土内的臣民都遵守成吉思汗时期颁发的法令。
5.一个战斗民族的“得”与“失”
公元1265年2月8日,旭烈兀与妻子脱吉思可敦先后病逝
7.合赞:多面的大汗,强大的心
合赞作为伊儿汗国的第七代大汗,是波斯诸汗中文化水平最高的。据史料记载,合赞精通蒙文、畏兀儿文等多国文字,对冶铁等技艺也很熟练。
第十一章 钦察汗国:成吉思汗后裔中最显赫家族的世俗百态
1.术赤家族武力碾压的血腥扩张路
据资料显示,在成吉思汗生前所订立的遗嘱中,赐给拔都的军队拥有纯正蒙古血统的人尚不足四千,其余的都是由钦察人、保加利亚人、乌古斯人组成。或许,这就是术赤汗国的人具有明显的突厥人特征的原因。
5.衰败的蒙古帝国为何突现光复的希望
公元1382年,他将莫斯科洗劫一空,罗斯各国王公颇为震撼和恐惧,只能表示愿意臣服于他。
第十二章 跛脚汗王:帖木儿王朝的背叛与屠杀
1.帖木儿:虽然我是跛子,但是我很强悍
作为撒马尔罕南部渴石首领哈吉的侄子,帖木儿其实不是蒙古人,而是突厥人。
4.帖木儿帝国:我的魅力你永远不懂
这种帝国结构极为复杂,既是一种自然结构,又是一种种族架构。这种遵循自然规律而来的结构,其实是非常牢固的,它使得游牧民族为了提高生存质量,不断用武力征服他人,所以,草原帝国的建立与复兴,与人类地理学的规律性密切相关。游牧草原帝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的改变,草原人民的命运也随之更改。
第十三章 昔班王朝:一个始终未能逃脱灭亡厄运的悲剧帝国
1.被众多小国迅速瓜分的悲剧大国
1502年,联盟大军攻占并损毁了阿黑麻的大本营萨莱。至此,钦察汗国被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瓜分,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2.三大成吉思汗汗国是怎样灭亡的
最后一个成吉思汗汗国克里米亚之所以能够存在数百年,是因为它依靠着当时还算强大的奥斯曼人,也受到了苏丹政府的强力庇护。
公元1783年,俄国将克里米亚吞并,沙希因被赶到奥斯曼人的边境,最后死在了那里。至此,最后一个成吉思汗汗国在法国大革命前夕也从欧洲领土上消亡了。
3.崛起的被遗忘者:昔班家族登上历史舞台
当成吉思汗家族在波斯、中原、南俄罗斯以及河中地区逐渐走向衰败时,还有一些早已被外界遗忘的分支活跃在北方草原上,他们开始慢慢登上历史舞台,其中,昔班家族最为典型。
14世纪中叶,投靠昔班家族的各个部落称为“月即别”,也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
原先依附于阿布海儿的部落纷纷投靠克烈和札礼贝,他们是从乌兹别克分离出来的,后人称其为吉尔吉斯—哈萨克人。
4.乌兹别克帝国何以重获新生
昔班尼占领了西突厥斯坦、河中地区、费尔干纳以及呼罗珊之后,乌兹别克帝国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国家
萨菲王朝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光复了伊朗地区,还打败了突厥—蒙古国的复辟者,成功征服了成吉思汗的后裔。
5.昔班王朝究竟毁于谁手
公元1526年,巴布尔(帖木儿的后裔)当上了印度国王
6.成吉思汗家族末代王朝的“三国演义”
公元1920年,诺盖王朝覆灭,至此,成吉思汗最后一个后裔黯然消亡。
在希瓦可汗中,最为外界熟知的当属阿布哈齐。他不仅是一名英明君主,还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其著作《突厥世系》主要描述了成吉思汗王国及其家族的历史,尤其是对术赤家族的描绘,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第十四章 王朝复兴:“回光返照”的察合台汗国后裔
1.复辟的察合台汗国为何内乱不断
察合台汗国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蒙兀儿斯坦”
尽管卫拉特人身上拥有纯正的蒙古族血统,但他们并非成吉思汗的后裔。
第十五章 末日帝国:被外敌所终结的蒙古人的统治
1.混乱的复辟帝国能否吞下“长生不老丹”
公元1759年,清朝占领了伊犁河流域以及喀什葛尔地区
1388年,明朝十万大军进攻蒙古,在贝加尔湖南面打败蒙军,脱古思战死。这次失败不仅令仅存的忽必烈家族备受打击,蒙古的分裂情况也越发严重,许多部落首领都强烈表示要独立出去。
2.草原民族中独树一帜的异类
明成祖朱棣一贯使用的手段就是扶植年幼的、可掌控的且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卫拉特势力,以压制忽必烈家族的崛起。
4.屈服于满族淫威之下的成吉思汗后裔
公元1113年至1125年,女真英雄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人占领了满洲、察哈尔、北部的契丹国以及宋朝长江以北地区。之后,完颜阿骨打便统一了女真各部落,建立了大金朝。公元1234年,成吉思汗消灭了金国。
公元1599年,杰出的努尔哈赤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不再向明朝称臣,这个汗国后来改名为“满国”
严格来讲,千疮百孔的明朝并不是灭在满族手上,而是被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因为当明朝的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时,满族人正在与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交战,腹背受敌的吴三桂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与满国联手先攻打已经占领了紫禁城的李自成。
在此期间,东蒙古人选择了投靠清朝,成为清朝最忠实的附属国。后来的忽必烈后裔察哈尔汗布尔尼企图反叛大清,但还是被康熙镇压了下去。从此以后,东蒙古真正归清朝所有。
5.西蒙汗国:17世纪满清最大的劲敌
西蒙古主要分为硕特族、杜尔伯特族、土尔扈特部以及绰罗斯部四大联盟民族
公元1770年,土尔扈特部的疆土面积扩展到极致,南、北到达乌拉尔河和顿河,东、西抵达察里津和高加索。可是不久,该部便与俄国的关系破裂,致使7万多户土尔扈特人被迫向东迁移。他们跋山涉水,终于到达目的地伊犁河谷,满清政府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给予最大的资助。
6.末日帝国:始终难逃被清廷所终结的厄运
公元1690年,清朝的康熙皇帝亲自率军攻打准噶尔汗国。
清朝吞并伊犁河以及喀什葛尔的行为说明,当定居居民的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无论草原牧民多么兵强马壮,都无法与之抗衡。同时,定居居民对游牧民族的统治也是草原胜利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