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国家-巴西挑战:地理历史与经济发展的交织影响

[[2024-04-13]] , 来源

#视频笔记 #三维地图看世界

页面笔记

需求::巴西挑战:地理历史与经济发展的交织影响
产品::[[巴西]]

这篇文章探讨了巴西虽然人口众多、面积庞大,但其国际存在感相对较低的原因,涉及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句话总结:巴西的国际存在感较低主要是由于其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政局动荡、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外部地缘政治影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论据清单:

  1. 地理因素:巴西缺乏直通内陆的优秀港口城市,两条主要河流未能流向东南沿海,导致贸易效率低下。
  2. 亚马逊雨林:占巴西国土总面积的58%,但对国家GDP贡献有限,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3. 殖民历史:葡萄牙殖民地背景,以及后续的政局动荡,影响了工业的稳定发展。
  4. 经济结构:依赖原材料出口,缺乏加工和制造业,导致经济附加值低。
  5. 社会问题:贫民窟和暴力犯罪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6. 地缘政治:美国在美洲的影响力限制了巴西成为另一个强国的可能性。
  7. 资源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而国家的发展并不均衡。
  8. 历史经济变迁:从橡胶市场垄断到工业发展的起伏,巴西经济历经多次重大变化。

这些论据共同构成了文章对巴西存在感较低现象的解释框架,反映了巴西作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挑战。

巴西人口两个亿,面积世界第五,但存在感为什么很低呢?首先,巴西没有诞生优秀的港口城市,这与地理有关。以美国纽约为例,近100年来一直是世界GDP第一的城市,这是因为美国在1817年打通了伊利运河,使得纽约通过哈德逊河能直达五大湖,连接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各大城市,纽约的影响力也如坐火箭般上升。还有中国的上海、珠三角,背靠长江、珠江,全球的货物都可以通过这两条河流深入中国内地。

但巴西的情况不太一样。巴西高原被两条河流从中间分隔,不幸的是,这两条河流分别流向西南和东北,却没有流向东南沿海。巴西的核心港口贸易货物只能先运到沿海城市后,通过陆路交通运行全国,费用高,效率低。

其次,巴西雨林森林太多了。亚马逊雨林覆盖了九个国家的国土,其中约70%位于巴西。与此同时,亚马逊雨林也占到了巴西国土总面积的58%。但如此广袤的雨林在巴西人眼中却毫无价值,全巴西只有12%的人口生活在这里,其中还包括30余万印度安原住民。地图上的这些色块就是巴西240个部落的分布图,有些部落还过着原始打猎的生活。直到1999年,在已经有数条高速公路横穿亚马逊雨林的情况下,这近60%的国土面积仍然只贡献了全国GDP的4%。而且每当巴西人想到一种经济发展的方法,似乎总跟亚马逊雨林过不去。

这是巴西耕地的分布图,与雨林处于互补状态。发展农业得清理森林,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养殖也需要大片土地作为牧场,砍伐森林。西方媒体又说,你破坏环境。有人会问,那么巴西为什么只发展农业,不能发展其他产业吗?这要说到巴西的历史了。殖民时期,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大量葡萄牙人来此定居。他们与黑奴、原住民混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巴西人。但在1807年,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法国皇帝拿破仑攻占葡萄牙,葡萄牙女王玛利亚一世果断丢下了国民,跑到了巴西避难。1822年,玛利亚的孙子佩德罗的军队推翻了葡萄牙的统治,巴西帝国诞生。然后是1889年,巴西联邦共和国成立,直到今天。

动荡的政局使巴西的工业发展缓慢。像巴西盛产棉花,却没有什么棉纺织工厂,只能把棉花卖到国外加工,再进口成衣。巴西有很多铁矿,但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炼钢技术,钢铁产量却不高。工业时代,你没有技术,只提供原材料,很容易爆发金融危机。当年巴西的橡胶树一度垄断了全世界的橡胶市场,但东南亚等国家大规模种植橡胶后,巴西的橡胶瞬间就难卖了,经济遭受重创。

虽然在1937年,巴西也搞过几年的工业发展,工业企业超过10万家,国家铁路达到3万公里,一度成为南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但80年代末,巴西却又开始搞去工业化,民族企业被彻底消灭,工业衰退。像今天的里约等城市,还有很多贫民窟,黑帮云集,暴力犯罪屡禁不止。

而且巴西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石等主要集中在东部。还有一点,巴西距离美国太近了,美国不允许美洲大陆出现第二个强国。所以巴西大而不强,有地利、历史、地缘等多方面原因。你心中的巴西是怎样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巴西,为什么大而不强?_哔哩哔哩_bilibili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