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河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是历经数千年水利智慧的结晶,其发展与政治、军事、经济需求紧密关联。以下为详细内容总结:
一、地理基础与早期运河
- 天然水系缺陷
- 胥河:世界首条运河(公元前506年)
- 背景:吴王阖闾为控制古丹阳湖流域(今皖南一带),命伍子胥开凿胥河。
- 设计:连通太湖与丹阳湖,仅开凿30公里即实现两湖水系贯通。后发展为灌溉与漕运要道,明代成为“沪宁水上高速”。
- 意义:早于邗沟2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条人工运河。
二、春秋至秦汉:运河体系的奠基
- 邗沟(公元前486年)
- 灵渠(公元前219年)
- 背景:秦始皇为征伐岭南,突破南岭阻隔(珠江与长江水系不通)。
- 技术突破:
- 大小天平坝与铧嘴:分流湘江水量至灵渠(三七分水,三成入漓江,七成回湘江)。
- 36座斗门(船闸):阶梯式水闸助船舶翻越南岭(比西方早1500年)。
- 历史价值:第一座跨流域运河,标志中国运河技术的飞跃。
- 其他重要工程
三、隋唐至元代:大运河的巅峰
- 隋唐大运河(605年起)
- 京杭大运河(元代改造)
四、运河的功能与影响
- 军事与运输
- 如胥河、邗沟助力吴国军事扩张;灵渠服务秦朝南征;鸿沟为楚汉对峙分界。
- 经济与城市化
- 扬州、淮安、杭州等因运河成为商贸中心(“扬州雄富冠天下”)。
- 农业与水利
- 胥河为高淳、溧阳提供灌溉水源;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
- 技术创新
- 灵渠的分水坝与斗门技术、邗沟的跨流域联调机制均为世界领先。
五、近代复兴与现代工程
六、总结
中国运河史始于吴越先民对水系的改造,历经春秋战国奠基、秦汉技术突破、隋唐规模整合、元明清功能深化,形成了兼具军事、经济、生态价值的庞大网络。运河不仅是古代工程奇迹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的地理纽带。在当代,运河遗产与新兴工程共同书写着水运文明的新篇章。
全文剪藏
从北京到广州,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呢?你大概率会说,要么去火车站赶一趟高速列车,要么去机场乘一架急速飞机。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其实仅凭一叶扁舟,你也可以沿着河流直下岭南。
当你被北京的五环路迷了眼,不妨沿着朝阳区通惠河一路向东,这样你便来到了大运河中。此后的你,过聊城,跨淮安,在扬州城进入万里长江,继续逆流而上,挥别金陵,再见江夏,自岳阳进入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湘江水呀,从南岭大庾山缓缓而来,可以载你一路前往广西的兴安县,那里有一条灵渠古运河,由此你便入了珠江水,漂向了广州城。
没错,中国除了大自然的千万河川,还拥有庞大的运河体系。前面提到的从北京路线,就包含了明清时期的大运河、秦汉时期的灵渠运河。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运河?它们又是基于什么用途建造的呢?
今天这期视频,蜀蜀就和大家聊聊中国运河的故事。中国运河的故事还得从江苏省的盐城市说起。在盐城响水县,距离海岸线63公里的地方,有一处云梯关遗址。
中国历史上,凡是以“关”为名的地方,往往都是重要的交通、军事隘口,比如河西走廊上的嘉峪关,古蜀道上的剑门关。可云梯关周围却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又为何会被称作“关”呢?
原来,先秦时期,云梯关曾是古淮河的入海口。而淮河,与黄河、济水、江水并称“四渎”,是我国东部平原上四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大河。这四条大河彼此相隔上百公里,下游并无天然水道相连。位于东南地区的吴、越等国,若想从水路前往中原,只能乘船入海,然后经云梯关逆流而上,沿淮河来到古淮阴城,再通过泗水河北上。公元前486年,都城位于姑苏的吴国决心争霸中原,为加快运输、保障后勤,吴王夫差下令从邗城(今扬州)向北开凿一条运河,绕过海上的云梯关隘口,直接将长江与淮河相连。邗沟工程从扬州出发,经武广湖、射阳湖天然水道,沟通樊良湖后,再向东北转向,利用射阳湖水道汇入淮河。
邗沟建成后,淮河与长江两大水系首次实现通航。此后千百年间,邗沟与淮河交汇处的淮安,因扼守运河入口,逐渐取代云梯关的地位,成为“进可取资,退可扼守”的交通重镇。邗沟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更因粮草盐铁汇聚,成为雄富冠天下的繁华都市。
此外,邗沟还是“运河”一词的由来。《新唐书·文宗本纪》记载“开成二年,开扬州运河渠”,这是“运河”首次出现在史书中。而邗沟虽被誉为古代第一运河,却不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运河。早在邗沟开凿的二十年前,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条运河——胥河,便已建成。
生活在芜湖、宣城的小伙伴或许知道,在今天的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一带,分布着万亩农田。这里阡陌交通,水网密布,是江南著名的水乡泽国。
然而,两千多年前,这片区域被古丹阳湖覆盖。皖南群山的青弋江、水阳江向北流淌,因长江顶托作用,湖水难以经姑溪河、秦淮河泄流,逐渐淤塞成面积达三千平方公里的丹阳湖。当时丹阳湖与东侧太湖体量相近,但两湖间无水道相连。吴王阖闾为加强对丹阳湖的控制,下令开凿胥河。胥河由伍子胥规划建造,从丹阳湖向东连接梅梁河,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沟通太湖南溪,北段沟通太湖北溪。仅开凿三十余公里,便实现两湖相通。胥河不仅用于军事,更成为南京高淳、常州溧阳的灌溉水源。明朝疏通后,漕运船只经胥河往来南京与苏沪,至今仍被誉为“沪宁水上高速”。
以吴国开凿胥河、邗沟为起点,先秦诸侯掀起运河浪潮:魏国开鸿沟引黄河水入开封(象棋“楚河汉界”原型),秦国建都江堰分岷江灌溉成都平原。秦汉大一统后,中国运河进入新篇章。
在华南,珠江与长江被南岭阻隔。公元前219年,秦国为讨伐南越,在湘江与漓江源头开凿灵渠。秦人以山石堆砌“大小天平”坝,铧嘴分流水量,北渠入湘江原河道,南渠入灵渠。更在运河设36处斗门,利用阶梯水闸助船只翻越南岭。这种技术比西方早1500年,堪称古代水利智慧典范。
而中国运河的巅峰,当属隋唐大运河。公元604年,隋炀帝征调数百万民夫,开凿通济渠、永济渠,连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建成全长2700公里的运河网。元代改造为京杭大运河后,沿岸的洛阳、开封、扬州、苏州成为繁华都市。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漫步扬州可见运河商旅舟楫填塞,杭州拱宸桥畔依稀江南运河旧影,成都街巷仍闻岷江水气,灵渠古河道流水潺潺如昔。从吴越先民在丹阳湖畔挖下第一捧土,中国运河的故事绵延至今。近代虽因铁路、海运式微,但随着平陆运河、赣粤运河等工程启动,中国运河正开启新时代。
来源
- 来源: 疯狂挖运河!中国,为什么离不开人工河!_哔哩哔哩_bilibili
- 作者: #蜀霞客 [[蜀霞客]]
- ob地址:笔记
- 剪藏-运河-引汉济渭工程:中国15年实现水倒流的壮举 (0.829)
- 河流-运河-京杭大运河 (0.809)
- 地理-运河-平陆运河 (0.809)
- 剪藏-河流-密西西比河:美国的母亲河与国家发展 (0.692)
- 红河:越南首都的母亲河及其重要性 (0.520)
- 松花江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