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产品:: [[周刊]]
期数:: 2511
主题:: 数字花园
创建时间:: 2025-03-16
最近,一直在不断尝试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管理和效率工具,希望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提升个人学习和工作效率。以下是本周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obsidian:打造个性化的知识库
Obsidian 是目前自己最主要的知识管理工具,一直在探索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它:
- [[obsidian-copilot]]的QA问答: 尝试使用 [[Ollama]] 的 BGE 模型对整个 Obsidian 库进行向量化,虽然索引速度较慢,但希望能够实现更强大的语义搜索和知识关联,而不仅仅依赖标签进行过滤和总结。
- linter 插件: 利用 Linter 插件,可以对 yaml 区域的字段进行排序,例如将
postid
、title
、Tags
等字段固定在第三位,保持笔记的整洁和规范。 - 界面优化: 将 Obsidian 的右边栏设置为上下结构,上方放置 Copilot 插件的对话界面,下方放置属性需求。这样可以减少页面切换,提高操作效率。
- TagFolder 插件: TagFolder 插件解决了卡片盒标题编码和排序显示的问题,能够更方便地管理和浏览笔记。
五彩插件:定制化的信息收集工具
自己一直在使用五彩插件来收集网络信息,并将其同步到 Obsidian 中。
-
手机浏览器选择: 由于 Kiwi 浏览器不再更新,正在考虑切换到 edge 浏览器,以便更好地使用五彩插件。不过经过对比,**发现 [[Kiwi 浏览器]]**效率更高。
-
导入到obsidian的笔记标题定制: 修改了同步到 Obsidian 的代码,根据不同的域名生成不同的标题,例如:
{% if ( domain== 'www.bilibili.com' ) %} title: "bili-{{title}}" {% elif ( domain== 'www.xiaohongshu.com' ) %} title: "xhs-{{title}}" {% else %} title: "wucai-{{title}}" {% endif%}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识别信息的来源。
笔记软件思考
市面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笔记软件,例如 ima、Dinox、Get 笔记、飞书知识问答、元宝+腾讯文档、WPS、印象笔记、通义、youmind、Monica、夸克等。虽然大模型技术日趋成熟,但最终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笔记。
- ima: ima App 的 iOS 版本也已经正式上线。
- 夸克: 阿里巴巴力推的 AI 竞技产品是夸克,它集成了浏览器和网盘,比单纯的通义更好用。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的智能回复功能现在支持添加个人知识库,每个知识库最多可以上传 1000 个文档。交互方式也有所变化,现在可以通过调试器查看问答是否符合预期,而之前只能在编辑后通过个人微信进行测试发送。
信息分享平台的选择
五分钟阅读:碎片化知识复习与回顾
- 正在复习所有书的划线笔记,不仅限于产品经理的笔记,把 2000 多读书条划线导入到 flomo 每天复习 8 条,然后选择一条来打卡。
- 与其一直读新书,不如多回顾一下历史读书的划线(尤其是那些有触动点的划线)
结论: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自己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和效率工具。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选择合适的工具,并不断优化使用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推荐文章
- 周刊V2430:卡片盒笔记法电子化效率工具探索-dinox、readlecture (1.000)
- 周刊V2350:笔记管理感悟 (1.000)
- 周刊v2351:关于信息过滤、间隔复习的思考 (1.000)
- 周刊V2431:闪念笔记项目将最终确定为-dinox(聆龙) (1.000)
- 周刊V2433:确定了闪念笔记为五彩+obsidian,dinox进行生成周刊 (1.000)
- 周刊V2412:聊聊KG笔记法整合到卡片盒笔记法的历程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