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笔记
《阳明学述要》思维导图
- 引言
- 主题:阳明心学怎么读?[[钱穆]]为你划重点。
- 重要性:阳明心学的思想碎片广泛流传,被认为可助力人生,但完整的阳明心学需深入探究。
- 学习阳明心学前的准备
- 了解[[王阳明]]人生:钱穆认为不了解王阳明就无法读懂阳明心学,王阳明执着于做圣贤,又因不同时期的经历显得跳脱,其学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学习阳明心学需投入实际生命经验感知。
- 关注自身人生:读懂阳明心学不仅要了解王阳明人生,还要关注自己的人生。
- 阳明心学的具体内容
- 致良知
- 做人道理的求取:通常向外求取(书本、他人)有问题,王阳明从追求天理屡屡碰壁中悟出天理无需外求,人心本有的良知能判断对错。
- 良知的本质:良知是是非之心,是非是人心普遍且本真的好恶,很多道德条目根据人心好恶推演,良知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被私欲遮蔽则心变小。
- 致良知的方法:“诚意”(对自己诚实)和“谨独”(在独知处用功),去除私欲遮蔽光复本心。
- 知行合一
- 一般理解:倡导知与行应合一,认知应用于实践,实践收获真正认知。
- 阳明心学中的本质:知与行本来就是合一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如“好好色,恶恶臭”,看到美色心生喜欢、闻到臭味心生厌恶,知与行一体,真正的知行包含真切体认。
- 与致良知的关系:真正的致良知包含行动,缺失行动则知行被私欲隔断,不是致良知。
- 事上磨炼
- 引出:王阳明“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心无内外,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工夫。
- “游南镇”故事:解释心与花的感应,心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是感和应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心外无物,无需内外之分。
- 回答问题:回应弟子陈九川关于静坐时杂念多、事务干扰收心不了的问题,强调在面对事情时做工夫,事上磨炼就是磨炼良知的感应,最后是磨炼情绪状态,如陆澄孩子生病时需用功,事上磨炼要有恰当分寸,不被私欲绑架则良知会让人知晓分寸。
- 立志
- 定义:王阳明的立志特指“读书学做圣贤”,不是随便竖 flag,而是一心扑在这件事上。
- 原因:学问无长进主要是没立志,立志才能有真切愿望,学起来不三心二意,坚持不下来是立志没做好。
- 致良知
- 个人感受
- 对王阳明的认识转变:从被人生故事吸引认为阳明心学有成功秘诀,到认识到阳明心学不关注世俗成功,看人格塑造而非能力大小。
- 最喜欢的金句:“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良知是普通人的老师。
推荐文章
- 《纳瓦尔宝典》热门划线 (0.500)
- 卡片笔记写作法 (0.500)
- 穷查理宝典 (0.500)
- 《精益数据分析》热门划线 (0.500)
- 福格行为模型:行为设计学基础 (0.500)
- 反脆弱 (RANDOM -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