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我的笔记

#原文笔记

元数据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200
书名::[[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39136896]]
需求::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书作者::申克·阿伦斯
简介::卢曼的“盒中笔记”通常很简短,因为这些只是他庞大繁杂研究中的索引,等需要时,他会借由这些线头进行延伸思考,然后不断链接知识要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你也可以试试。
出版时间::2021-06-01 00:00:00
ISBN::9787115564672
分类::文学-语言文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评论

书评 No.1 [[卡片笔记写作法]] 让我认识到卡片盒笔记法

高亮划线

不写,就无法思考

  • “不写,就无法思考。”

中文版序

  • 卡片盒笔记依赖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即缓慢而稳定的改进,促进思维产生持续、微妙的变化,并且事物间相生相依。
  • 卡片盒笔记法——关联的、分散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不仅比一些教育者们所推崇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更为自然,而且衍生出了诸多写作及笔记记录工具。
  • 应用于不同的工具,并适应个性化的需求。

推荐序一 像卢曼一样写卡片

  • 我写作时,手边会放着纸质的卡片。我一般会先在卡片上写下一些灵感,然后再用卡片写作软件将它们正式整合成文章。同样,在阅读时,我也会不断地使用纸质卡片盒与卡片写作软件写下读书心得。
  • 认知科学家将人的信息加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一阶操作,也就是“认知”本身,你感知的、你记忆的、你学习的、你思考的。第二类是二阶操作,称之为“元认知”,即对自己当前的认知进行监控:“我当前感知到了什么?我当前在记忆什么?我当前在学习什么?我当前在思考什么?”这就是元感知、元记忆、元学习、元思考等。“元认知”也就是认知的认知。
  • 人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与提取。比约克率先区分了记忆竞争的两种不同类型:存储强度(storage strength)与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
  • “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推荐序二 外脑思考,突破思维局限的写作法

  • 外脑思考,突破思维局限的写作法
  • 而它最重要的价值是在毫不起眼的日常工作流程和做笔记的细节上。千里之行始于跬步的道理中国人都懂,但没人教过我们在一步一步地、枯燥地踏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时如何保持热情,如何坚持,如何充满信心,如何时刻和自己对话,以及如何走好每一步。
  • 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我们可以不定期地提取先前的想法和事实,并将它们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这正是专家们推荐的学习方式。

推荐序三 用卡片笔记积累你的知识复利

  • 用卡片笔记积累你的知识复利
  • 比如拒绝做知识的搬运工,必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比如需要记录的是知识,而非信息;比如不需要进行机械分类,而是让关系慢慢地自动生长出来等。
  • 未来已至,只是分布得还不均匀。

译者序

  • 以往教授笔记方法的图书多以两类为主:一类是教授记笔记的形式,比如一页纸法、九宫格法、思维导图法;另一类则以教授原理为主,如费曼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PQ4R法等。这些内容大多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即让大家把笔记记起来,但是久而久之积累下来的笔记将把我们引向何处却很少提及。
  • 这也正是本书所说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工作流程的区别之一。前者是把功夫花在平时,当我们前期学习时,就以一种聪明的方式记笔记,这些笔记会成为我们日后的生产性资料。后者常常是以计划开始,然后围绕某个主题去搜集资料,这样就难免有很大的随机性,甚至经常要持续面临阶段性的风险和可能最终失败的代价。
  • 只是把简单有效的方法用到极致罢了
  • 将记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三类,
  • 学习心理学上关于成功模仿的四要素——观察、保持、复现和动机。
  • 书中提到了两种记忆方式,一种“提取强度”,采用Zettelkasten等工具,通过建立频繁的联系来增强记忆;另一种是“存储强度”,通过闪卡类工具,如译者长期在普及的Anki软件,通过间隔复习来增强记忆。

导论

  • 写作并不是学习、研究和探究之后的事情,而是这些工作的媒介。
  • 每天的写作、记笔记和打草稿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它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至关重要。
  • 事实上,在智力的各种因素中,起最大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自律或自控力来处理手头的事务
  • 如果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你有意志力,而是根本不需要使用意志力,那就意味着你离成功不远了。而组织写作和记笔记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关于写作,你需要知道的

  • 我从不强迫自己做任何我不喜欢的事情。每当我思路卡顿的时候,我就会转头去做别的事情。”好的安排可以让你做到在不同的任务间自如切换,而不会破坏整体安排,也不会漏掉重点部分。
  • 具有优秀结构的笔记是你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这样你就不必记住或记挂着每一件事,从而可以把你的大脑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脱出来。
  • 如果你能信任笔记系统,就可以不必拼命用大脑记住所有东西,从而可以集中精神去思考重要的东西
  • 作为学生、研究者和非虚构类写作者,我们在时间安排上比别人有更多的自由,但最伤脑筋的问题仍然是拖延和动力不足
  • 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找不到有趣的主题,而是所用的工作流程不合适,这样的流程不但不能把我们导向正确的方向,反而成为一种羁绊。
  • 思考的洞见本来就是无法预知的,如何能靠计划制订出来?一个巨大的误解是:如果不制订计划,就只能是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 真正的高手则不会考虑主动放弃已经被证明是有价值和有趣的事情,而是会用一种能够真正产生洞见、积累和激发新想法的方式学习。我相信本书的读者都更愿意做一名真正的高手,而不是成为一个计划至上者。
  • 他们成天泡在图书馆里阅读,而海量阅读就意味着他们会陷入更多的信息。
  • 但是,并非读得越多,思路越宽,特别是在开始的时候,会发现翻阅的资料越多,能展开工作的切入点反而少了,因为大部分论点已经被别人想到了。
  • 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一个系统来跟进不断增加的信息库,使人能够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聚合起来,然后产生新的想法。
  • 事实上,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他们参加考试时才露出原形),因为他们不会有太多的自我怀疑。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Kruger and Dunning,1999)。成绩差的学生对自己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只有他们接触到外面大量的知识,才能看到自己所掌握的东西有多匮乏。
  • 而那些努力过的人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 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宣扬观点,更是获得有价值洞见的主要工具
  • 大多数人通过将笔记拆分成堆、成叠或放入单独的文件夹来降低其复杂性,还会按主题、子主题对笔记进行分类,使笔记看起来不那么复杂,但这也只是一时的,而且这样的整理过程会降低我们发现笔记间潜在联系的可能性,造成笔记的可用性和实用性难以兼顾。
  • 处理复杂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地保持简单,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 简化的结构搭建复杂的内容。关于这一现象,目前已经有相当广泛的实证和逻辑研究
  • 不需要重做以前做过的事情,而是从现在开始改变工作方式就行。不需要重新组织已有的任何东西,只要在必须处理事情的那一刻,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就行了。
  • 一个方法是简单的卢曼卡片盒技术,这是本书的核心。
  • GTD的原则是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 有当工作记忆中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滞留,没有任何东西占用宝贵的精神资源时,我们才能体验到艾伦所说的“心如止水”——在这种状态下,就可以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而不会被其他想法分散注意力
  • 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并不是源于我们的环境,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思想。
  • GTD依赖于明确界定的目标,而写作所需要的洞见则无法明确地预先界定。我们一开始的想法通常是非常模糊的,思路会在研究过程中才变得越来越清晰(Ahrens,2014)
  • 以洞见为目的的写作必须以更开放的方式组织。
  • 另一个原因是,GTD要求将项目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下一步”。当然,有见地的写作或学术工作也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但这些工作多半太小,不值得写下来(比如查脚注,重读一章,写一段话),或者太宏大,不能一次完成。
  •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我们常常要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不断地切换。细化管理到那种程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放大到更大的范围也同样没有真正的帮助,因为随后还会有下一步任务,比如“写一页”。你计划“写一页”并不达标,因为经常会有一大堆其他事情花去你一个小时甚至一个月
  • 从艾伦身上得到的重要启示,也就是一个成功组织的秘诀在于整体观
  •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处理好,否则被忽视的那部分会绊住我们,导致不重要的任务也变得紧急。
  • 戴维·艾伦的另一个见解:只有当信任系统,而且知道一切都可以处理好的时候,大脑才会放开,才能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像GTD一样全面的笔记系统,但它又要适合开放式的写作、学习和思考过程。我们下面要讲的卢曼卡片盒正是这样一种笔记系统。
  • 卢曼也曾像大多数人那样记笔记,在文本的空白处写评论,或者按主题收集手写笔记,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他改变了记笔记的方式。他没有再将笔记添加到现有的类别或相应的文本中,而是将它们全部写在小纸片上,并在纸片的角上编号,然后将它们收集到卡片盒中。
  • 卢曼很快就发展出了这些笔记的新类别。他意识到,一个想法、一条笔记只有在它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有价值,而上下文并不一定是它的出处。所以,他开始思考一个想法,那就是如何让笔记与不同的上下文相联系并起到相应的作用。如果只是把笔记积累在一个地方,除了产生大量的文字,不会再有其他的成果。但他用卡片盒收集笔记的方式,使收集的笔记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各部分的总和。他的卡片盒成了他的对话伙伴、主要的创意来源和生产力引擎,对他组织和发展他的思想大有裨益。这种方法很有效,所以他觉得用卡片盒开展工作很有意义。
  • 但卢曼没有这样。仅仅在卡片盒的帮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这期间他还上了社会学的课。也就是不久后的1968年,卢曼就被选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并且终身担任这一职位。
  • “如果说我想要什么,那就是更多的时间,但令人遗憾的是时间实在太少了”
  • 卢曼对此一直是公开的,他经常提到他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早在1985年,别人问他如何能够实现高产的问题时,他都是这样回答:“当然,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 。他强调自己从不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他甚至说:“我只做容易的事情,我只在马上知道要怎么写的时候才会写作。如果我有片刻的动摇,我就会把这件事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做别的事”(Luhmann et al.,1987)。
  • 我们仍然习惯性地认为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不愿意相信,我们只要简简单单地改变一下工作方式
  • 保持掌控感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控制。为了保持控制,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最好开放自己的选择权,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最初的想法里。对于写作,尤其是以洞见为导向的写作,问题会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
  • 只有当工作的方式足够灵活,允许这些细小而频繁的调整,我们才能保持兴趣、动机和工作的一致性,这就是毫不费力地工作的前提。
  • 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
  • 而是像柔道冠军一样转移阻力,这不仅要依靠正确的心态,也要依靠正确的工作流程。
  • 当然,要想在学术和写作上取得成功,离不开聪明才智,但如果缺乏一个外在的系统来记录和组织你的思想、观点和收集到的论据,或者你不知道如何把这个系统融入日常工作中,那么你的劣势就会非常明显,根本无法用高智商来弥补。
  • 主要的误解源于人们对卢曼卡片盒的孤立关注,而忽视了它所嵌入的实际工作流程。
  • 第三,这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太简单。直觉上,大多数人对简单的办法并不抱有太大的期望。他们更愿意相信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一定使用了不同寻常的复杂手段。
  • 不管原因是什么,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现在已经开始流传开了,如果迅速风靡起来,我看也是理所当然的
  • 卢曼有两类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另一类是主卡片盒,主要是他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 当他读到值得记录的内容时,就会在卡片的一面写上书目信息,在另一面对内容做简要的笔记(Schmidt,2013)。这些笔记最终会被放入文献卡片盒里
  • 接下来,在不久之后他会查看简要笔记,并思考这些笔记与自己的思考和写作的相关性。然后,他将转向主卡片盒,在新的索引卡片上写下他的想法、评论和思想,每个想法只用一张卡片,并只写在卡片的一面上,以便以后不必把它们从盒子里拿出来就可以阅读。
  • 一条新的笔记会直接跟进另一条笔记,并成为一个较长笔记链的一部分。这时他会在卡片盒中的其他卡片上添加上引用信息,其中有的卡片相隔不远,有的则是在完全不同的区域和相关文献中。有些笔记是直接相关的,读起来更像是评论,有些则包含了不太明显的联系,孤立存在的笔记很少。
  • 卢曼笔记的诀窍在于,他并不是按主题来组织他的笔记,而是以相当抽象的方式给它们编上数字。这些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永久地标识每条笔记。如果一条新的笔记可以直接指向一条已经存在的笔记,比如评论、更正或补充,或与之相关,他就直接把新笔记加在已有笔记后面。如果现有笔记的编号是22,新笔记就会被编为23号;如果已经存在23号,他就把新笔记编号为22a。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数字和字母组合,中间再加上一些斜线和逗号,能够分支出许多思想串。例如,一条关于因果关系和系统论的笔记编号为21/3d7a6,其后添加的新笔记就编号为21/3d7a7。
  • 每当卢曼添加一条笔记时,他都会检查他的卡片盒中是否有其他相关的笔记,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可能的联系。直接在一条笔记后面添加新笔记只是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是在这条笔记和(或)其他笔记之间添加一个链接,另一条笔记可以在系统中的任何地方。
  • 通过添加这些笔记之间的链接,卢曼能够将同一条笔记添加到不同的上下文中。不同于其他系统一开始就有一个预设的主题顺序,卢曼笔记法是自下而上地开发主题,然后在卡片盒中不断地添加笔记,基于这个卡片盒,通过排序相关笔记的链接,来对一个主题进行整理
  • 索引,他会从这个索引中引用一两条笔记,作为进入某个思路或主题的切入点。当然,带有分类收集链接的笔记是很好的切入点。
  • 如果非要将其归纳为一个要点,那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可靠而简单的外部架构来思考,以弥补我们大脑的局限性。不过,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用卢曼卡片盒写论文的过程吧。

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

  • 当终点线就在眼前时,每个人都会有动力。显然,从初稿到成稿这一步没有任何问题。
  • 记笔记也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
  • 如果有一件事是专家们一致同意的,那就是你必须将你的想法外显化,必须把它们写下来。理查德·费曼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样强调这一点。写作使我们更有可能理解所读到的东西,记住所学到的东西,并让我们的想法变得有意义。而既然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写,为什么不利用写笔记为我们未来的出版物积累资源呢
  • 撰写论文的步骤1.记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你手边需要随时有记笔记的工具,以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不必多虑如何写或者写什么。这些都是闪念笔记,仅仅是你脑海中想法的备忘录,不用想太多其他东西。可以把它们放到一个你定义为“收集箱”的地方,稍后统一处理。我通常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但如果碰巧没带,我也会用餐巾纸或收据来写,有时候我也会用手机留下必要语音记录。如果你已经整理好自己的想法,而且时间比较宽裕,也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把想法写下来,作为一条已完成的永久笔记放在你的卡片盒里。2.记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无论你读什么,都要做笔记,写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你认为可能会在自己的思考或写作中使用的内容。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精心选择,并使用自己语言记录,对引文要格外挑剔,不要只是抄写,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义。最后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中。3.记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现在打开你的卡片盒,仔细阅读你在第一步或第二步所做的笔记(最好每天一次,以及在你开始遗忘为什么记它之前),并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因为这里面只包含你感兴趣的东西,所以翻阅卡片盒很快就可以完成。这种笔记上的思想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衍生想法、论点和讨论。新的信息是否与你卡片盒里或脑海里已有的信息相互矛盾、相互一致、相互印证或相互补充?是否能把已有的想法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又引发了什么问题?你可以为每一个想法准确地写下一条笔记,并像为别人写作一样,使用完整的句子,标注来源,提供参考资料,并尽量做到精确、清晰和简短。此时,扔掉第一步的闪念笔记,把第二步的文献笔记放入你的文献管理系统。待所有重要的内容都进入卡片盒后,你就可以忘记它们了
  • 5.从系统内部自下而上发展主题、问题和研究课题。你可以看看目前有什么,缺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广泛阅读来挑战和加强自己的论点,并根据了解到的新信息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论点。
  • 7.把你的笔记变成初稿。不要简单地把笔记复制到手稿里,要把它们转化成连贯的内容,并将它们嵌入到你论点的上下文中,同时从笔记中得出你的论点。检查论点中的漏洞,想办法完善或改变论点。
  • 做个笔记,并将其添加到你的卡片盒中。新卡片会进一步改善已有的卡片。每一个想法都会增加群聚效应的临界量,最后你可以把一个个单纯的想法集合起来,变成一个想法生成器
  • 每天吸收一点信息,然后根据兴趣进行过滤,这对我们未来理解、思考和写作都大有裨益。而且,最好的想法往往出乎意料。

关于写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宇航局曾想办法制造一支能在太空中书写的圆珠笔。如果你曾经把圆珠笔举过头顶写字,你大概已经知道墨水的流动是因为存在重力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原型、多次测试和大量资金的投入后,美国宇航局开发出了一款功能齐全且不受重力影响的笔,它通过压缩氮气将墨水推到纸上。这个故事还提到,俄罗斯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们使用了铅笔来解决(De Bono,1998)。遗憾的是,这个故事仅仅是一个现代传说,但其中的教训却概括了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核心理念——专注于事情的根本,而不是把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
  • 好的工具并不是在我们已有的工具基础上增加功能和更多的选择,而是帮助我们减少对主要工作的干扰,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思考。卢曼的卡片盒笔记系统提供了一个外置工作台,可以让我们在其中进行思考,帮助我们的大脑完成那些不太擅长的工作——存储大部分客观信息
  • 总之,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而可以专心思考的大脑和一个可靠的笔记系统,其他都是多余的
  • 书写工具(纸和笔亦可)。·文献管理工具(如Zotero,Citavi,或者其他最适合的软件工具)。·卡片盒(纸质或者应用程序形式)。·编辑工具(Word,LaTex,或者其他最适合的工具)
  • 虽然你可以用任何一款允许设置链接和标签的程序(比如印象笔记或维基程序)来模拟卢曼卡片盒,但是我强烈建议你使用像obsidian或Roam Research这类支持反向链接的笔记工具,又或者是专门为这类笔记系统设计的其他工具(如Zettlr或ZKN3),并且我会在我的网站上更新推荐的应用程序清单

关于写作,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你运用它们的能力,正如每个人都知道如何使用长笛(根据你演奏的音符把手指按在孔上,然后从一端吹气),但没有人能只试一次,就根据他们所听到的声音来判断乐器的好坏
  • 不仅要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或者如何使用它,而且还要知道它为什么有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章 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原则

  •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德]申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 著陈琳 译
  • SQ4R是“浏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修订(Revise)、复习(Review)”6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阅读方法,但肯定又会很快被新一代阅读方法SQ5R(管它代表什么)取代。
  • 从新手到专家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
  • 处理好小事情的重要性怎么夸大也不为过。我们不仅容易被世俗的思想分散注意力,而且当我们不将其外化时,我们也会经常忘记一些小而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清单对于任何重要事情都如此重要
  • 大量证据证明睡眠有助于记忆。(for example Wagner et al.,2004)并且有助于解决问题
  • 每一个行动都有一个后果,每一个后果又有其自身的另一个后果。
  • 当然,它(这些学习指南)正在解决“对空白页的恐惧”
  • 如果您不相信的话,那么还有一个事实是,一切事物尽在掌控的感觉可能会延长您的寿命(Langer and Rodin,1976;Rodin and Langer,1977)。同样也可以从反面理解这句话:失去控制权会对您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M.G.Marmot et al.,1997)。作为简短概述,请参阅Michael G.Marmot,2006。
  • 评论家Arthur Quiller-Couch在1914年告诉剑桥大学的学生时第一次提到了这一点:“如果您需要我的实际经验,我会这么说:每当您萌发了写一篇非常出色作品的冲动时,请全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然后在把稿件发给编辑之前删除它。杀死你的挚爱。”(Quiller-Couch,2006)

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 有了想法只有自己知道,就等于没想法,而无法重现的论据也根本算不上论据。如果想把一个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就需要把它写出来,供人们阅读,以此传播下去,否则这个成果没有任何意义。
  • 教授不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学生也不是为了教授而存在的,两者都只为真理而存在,而真理永远属于公共事务。
  • 理不属于任何人,它是对书面思想进行科学交流的成果。这就是为什么知识的呈现和生产不能分割,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 专注于写作,并不意味着要减少阅读量,因为它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专注于写作,并不意味着要少参加讲座或研讨会,因为它们不但能为你提供写作的思路和值得解答的问题,而且是了解研究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更不用说它为提出和讨论问题提供了平台;专注于写作也并不意味着要停止做演讲或寻找其他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途径为你的想法提供反馈了
  • 你很快就可以学会如何区分听起来好的论点和实际上好的论点,因为每当想把它们写下来,并把它们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时候,你就必须仔细思考论点
  • 带着写作这个明确目的去做每一件事,你就能把事情做得从容不迫。刻意练习是让我们更好地工作的唯一重要的方法

简洁是最重要的

  • 越简单的想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并且在一开始总被忽视)
  • 麦克莱恩比别人更明白,重要的不是船东的观点,而是整个贸易的目的,即把货物从生产者那里带到最终目的地。只有将运输链的每一个环节——从包装到运送,从设计船舶到设计港口——都统一起来之后,集装箱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释放。
  • 传统的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是人们把某条笔记存放在了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则是考虑想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它。
  • 传统的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是人们把某条笔记存放在了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中,主
  • 问,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发表有价值的观点。
  • 与自上而下按主题组织的存储系统相比,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乱、越令人困惑。
  • 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你意图搜索的东西,让你的大脑疲于回忆,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
  • 只有当我们的目标是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时,它才能发挥自身优势,而这个最佳点不仅取决于笔记的数量,还取决于笔记的质
  • 要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关键是要分清楚三类笔记。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这类笔记只是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写,最后会在一两天内被扔进垃圾桶。2.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这种笔记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文献管理系统中,或者按出版标准写好放在卡片盒中。3.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它们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
  • 很多勤奋的学生都会遵循“要像写科学杂志一样记笔记”的建议,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
  • 严格的时间顺序并不能帮助我们高效地找到、组合或重新排列这些想法。
  • 第二个典型的错误是只收集与特定项目有关的笔记。
  • 如果没有一个永久性的想法库,你将无法发展任何长期而重大的想法,因为你要么把自己禁锢在了某个项目周期内,要么把自己禁锢在了有限的记忆容量里——卓越的想法需要的远不止这些。
  • 第三个典型的错误当然是把所有的笔记都当作闪念笔记。
  • 只收集未经处理的闪念笔记必然会导致混乱,即使是少量不清晰和不相关的笔记散落在你的办公桌上,你也会很快就想从头再来。
  • 笔记系统原本应该是:你学习和收集的东西越多,你的笔记就会越有用,就会有越多的想法组合在一起,并激发新的想法,也就越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 一定要明白,在句子下画线或在空白处写评论也只是做闪念笔记,对阐述文本的意义毫无作用。除非你及时完成进一步处理,不然这些闪念笔记很快就会变得毫无用处。
  • 闪念笔记只有在你能在一两天内回顾它们,并将它们变成以后可以使用的适当的笔记时才有价值。
  • 大多数想法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有的想法则可能成为一个重大项目的种子。遗憾的是,它们并不容易马上被区分开来。这就是为什么把一个想法写下来的门槛必须尽可能低,但在一两天内对它们进行阐述同样至关重要。
  • 永久存放在卢曼卡片盒里的笔记只有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 永久笔记不只是思想或观点的备忘录,而是以书面形式包含实际思想或观点的文本,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

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 “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
  • 为了使研究更有效率,你首先应该缩小关注面,同时明确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插图]我们总是把确定题目作为写作的第一步,之后才做其他的事情。
  • 要想拟定一个好的问题来写作,或者找到最佳的写作角度,就必须对某个主题进行一番思考。为了确定一个主题,必须围绕多个主题进行大量阅读。而什么要读,什么不要读,显然不是凭空决定的,而是基于人们对知识体系已有的理解。每一项知识性的努力都是从已有的观念开始的,然后在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中转化,以此作为后续努力的起点。
  • 每一项知识性的努力都是从已有的观念开始的,然后在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中转化,以此作为后续努力的起点。这基本上就是汉斯·乔治·加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所说的解释学循环
  • 真正长久并广泛适用的建议是,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我们不会被不可靠的大脑盲目编造的计划所引导,而是被我们的兴趣、好奇心和直觉所引导,这种直觉是在阅读、思考、讨论、写作和发展思想等实质工作中形成的,这是一种不断增长的能力,并从外部反映出我们的知识和理解。
  • 做卡片盒笔记是打破线性顺序问题的前提。如果你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流程,“如何找到一个主题来写”的问题就会变成“如何处理可写主题太多”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主题来写,往往是因为我们过度依赖大脑,而大脑在这方面是有局限的,并不是像很多学习指南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万事开头难。相反,如果你在写作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想法,开放性的问题就会清晰可见,并给你提供许多可能的话题供你在写作中进一步阐述。
  • 如果你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流程,“如何找到一个主题来写”的问题就会变成“如何处理可写主题太多”的问题。
  • 最好不要抱太多期望(正如德国最畅销的学习指南之一所建议的:首先,降低你对质量和思想深度的期待)。
  • 而那些已经通过写作培养了思维的人,则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当下感兴趣的事情上,只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能积累大量的素材。
  • 你可能不知道,也不必知道,自己的探索最终会到达哪里,但无论如何,不要勉强自己在某个预设的研究方向上产生洞见。这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你对自己曾经选择的主题失去兴趣的可能性,和不得不重新开始的风险。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 一个好的工作流程很容易变成一个良性循环,积极的体验会激励我们轻松地接受下一个任务,而这又能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进而享受工作。但如果我们一直觉得自己被工作所困,就会变得没有动力,更容易拖延,少了一些积极的体验,而多了一些糟糕的体验,比如错过最后期限,甚至最终可能会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中
  • 如果不能从长远考虑,建立积极反馈循环,任何试图用外部奖励(比如在完成一章后做一些喜欢做的事)哄骗自己去工作的尝试都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非常脆弱。只有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力和奖励才能可持续动态循环,从而推动整个任务前进
  • 反馈循环不仅对驱动力至关重要,也是所有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没有什么比体验到自己对所做之事非常擅长更能激励我们了,而唯一能提高我们做一件事的能力的就是及时而具体的反馈。寻求反馈,而不是回避反馈,是任何想要学习的人的第一美德,或者用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更朴实的说法,就是成长。德韦克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长期成功的最可靠预测因素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积极寻求并接受反馈,是长期成功(和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这些反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反之,对个人成长最大的阻碍是抱有“固定型思维”。那些因为觉得反馈可能会损害他们所珍视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害怕和回避反馈的人,尽管可能在短期内感觉良好,但很快还是会落后(Dweck,2006;2013)。因此,往往是那些获得大量表扬的优秀学生和学习天才,更有可能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而陷入困境。他们因自己是什么(天才)而受到赞美,而不是因为做了什么,所以他们就会倾向于保持这种印象,而不是让自己接受新的挑战,拥抱从失败中学习的可能性。拥抱成长的心态意味着要从变得更好中获得快乐(内在回报),而不是从接受赞美中获得快乐(外在回报)。选择前者的人常常着眼于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而选择后者的人常常固守在舒适区内。尽可能多地寻求学习的机会,是最可靠的长期成长策略。如果成长和成功还不能让一个人受到充分激励,那么他也许是害怕失败,即失败恐惧症。
  • 没有什么比体验到自己对所做之事非常擅长更能激励我们了,而唯一能提高我们做一件事的能力的就是及时而具体的反馈。寻求反馈,而不是回避反馈,是任何想要学习的人的第一美德
  • 拥有成长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只是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学习系统,以实际的方式实现反馈循环。
  • 遵循循环方法可以让你实现许多反馈循环,进而让你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改进你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机会,而且能够纠正难免会出现的错误。相比于最后提供一次大规模的反馈,反馈循环的模式中每次提供的反馈要小得多,所以更容易让人接受。
  • 如果我们不用自己的话重写一遍,往往就会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所读到的东西,因此写作是检验我们是否理解所读内容的最简单方法。在阅读时随时记录,不仅能更好地感知到自己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自己清晰简明地表达的能力——这反过来又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抓住想法。
  • 写作是检验我们是否理解所读内容的最简单方法。
  •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理解的内容是每一个写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并且只有借助这个过程意识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我们才能变得在这方面更擅长,做笔记也就变得更快更容易,并进一步增加学习经验。
  • 写永久笔记也是一样,它还内置了另一个反馈循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让我们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清楚了。
  • 卡片盒笔记不是简单的笔记集合。使用卡片盒,与其说是为了提取具体的笔记,不如说是为了指向相关的论据,并通过让思想交融而产生洞见。它的可用性随着其规模的增长而增长,而且是指数增长,不是线性增长。
  • 卡片盒中包含的内在联系将不仅提供孤立的事实,还会为我们提供一系列成熟的思想。
  • 我们学习孤立知识的能力确实有限,而且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是,如果知识既不是被孤立地保存,也不是被孤立地学习,而是聚集在一个思想网络中,或者说是“思维模型的网格”中(M unger,1994),那么理解新的信息就变得更容易了。这不仅使学习和记忆变得更容易,而且提取信息及其可用之处变得更容易了。
  • 如果知识既不是被孤立地保存,也不是被孤立地学习,而是聚集在一个思想网络中,或者说是“思维模型的网格”中(M unger,1994),那么理解新的信息就变得更容易了。这不仅使学习和记忆变得更容易,而且提取信息及其可用之处变得更容易了。

明确区分独立而又相关联的任务

  • 务根据一项引用量很大的研究,频繁出现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所造成的不断干扰,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40%,并使我们的智商至少降低10%。
  • 根据一项引用量很大的研究,频繁出现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所造成的不断干扰,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40%,并使我们的智商至少降低10%。
  • 虽然那些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感觉自己更有效率,但实际上他们的效率却低了很多(Wang and Tchernev,2012;Rosen,2008;Ophir,Nass and Wagner,2009),而且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表现都明显落后于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
  • 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我们真正做的其实是在两件甚至多件事情之间快速转移注意力,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并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时间。总的来说,一心多用会让人疲惫不堪,也会降低我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 一是缺乏对比,或缺乏可以提供客观数据的外部测量;二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曝光效应”,即做某件事的次数多了,人们就会相信自己已经很擅长做这件事,而不考虑实际表现(Bornstein,1989)。遗憾的是,我们倾向于将熟悉程度与技能混为一谈。
  •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能避免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尽可能将不同类型的任务分开,使它们不会相互干扰,并排除可能的其他干扰,我们就能训练自己在更长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
  • 如果工作缺乏结构性,那么要想长时间保持专注就会更困难。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不仅能提供清晰的工作结构,同时由于我们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一项接一项地完成任务,因此也使得我们能够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再加上写作活动贯穿始终,而写作本身就需要专注力,因此,卡片盒笔记法可以成为我们浮躁心灵的避风港,让我们更加专注。
  • 要想在批评家和作者的角色之间进行转换,就需要将两项任务明确分开,而随着经验的积累,这会变得更加容易。
  • 在写作阶段,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如果每遇到一句话不完美就过早地反复修正,就永远写不出任何东西。我们需要先把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在真实可见的纸上进行修改。尤其是复杂的想法,单单在脑子里很难变成流畅的文字。
  • 用卡片盒笔记法开展工作意味着要处理各种想法,寻找它们之间有趣的联系和对比;意味着建立想法的集群,将它们与其他集群结合起来,并为一个项目整理笔记的顺序;我们需要用笔记来拼图,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与其他任务相比,整合与发展思路的任务更具有联想性、游戏性和创造性,需要的注意力也截然不同。
  • 阅读本身就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来分配完全不同的注意力:有些内容需要慢慢地、仔细地阅读,而有些只值得略读。如果坚持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每篇文章,那就太荒谬了,但是许多学习指南或速读课程还在教导我们这样做。专业地阅读,不是指掌握一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一切情况,而是根据不同的文本灵活地调整阅读的速度和方法。
  • 艺术和科学都需要“集中的注意力”与“漂浮的注意力”,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也都具备切换不同注意力的能力。
  • 杰出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行为可以在‘对特定概念的超常专注程度’和‘对想法的有趣探索’之间交替进行。这表明,要想成功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根据任务和需求灵活地选择应对策略。
  • 真正的答案是有创造力的人需要以上两种能力,创造力的关键是能够在开放、活泼的思维和传统的分析框架之间灵活地切换。
  • 教师们容易把遵循规则的能力误当作在真实情况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 这里所说的直觉不是指某种神秘的力量,而是一种融入了过去的经验,通过无数次成功或失败的反馈循环,深入学习、反复实践的沉淀。
  • 心理学家过去在谈到短期记忆容量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最多可以同时在脑海中保存7±2件事(Miller,1956)。
  • 我们所理解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或是通过规则、理论、描述,或是通过纯逻辑、心理模型或解释。而卢曼卡片盒的目的就是专门建立这类有意义的联系。
  • 蔡格尼克效应”的现象,即未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
  • 第一步是将“写作”这个不确定的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小块任务。第二步是确保我们始终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包括可能与进一步的探究之间存在联系的内容。
  • 我们的大脑除了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的注意力,和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七件事的短期记忆,第三种有限的资源就是驱动力或意志力。
  • 一个可靠的、标准化的工作环境对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力和意志力的消耗都比较小。众所周知,决策是最令人疲惫和厌倦的工作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只穿深蓝色或深灰色两种颜色的西装,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早上少做一个决定,把更多的决策力资源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 如果我们在工作间隙不给自己休息的机会,无论是出于时间急迫,还是害怕忘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缘故,都会对我们的努力产生不利影响。散散步(Ratey,2008),甚至打个盹儿[9],都有助于学习和思考

阅读和理解

  • 要想写好论文,你只需要对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要想写出好草稿,你只需要把一系列的笔记变成连贯的文字;为了获得连贯的文字,你只需要重新整理卡片盒里已有的笔记;所以,你真正要做的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手里有一支笔。
  • 笔记的多与少和理解的快与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笔记能够为下一步写永久笔记提供尽可能大的帮助。最有帮助的是反思所读文本的框架、理论背景、方法论或视角,这意味着要像反思文本的字面内容一样反思文本的深层含义。
  • 文献笔记是为了最终写成卡片盒中的永久笔记,因此它只是一个过程,不必在这上面分散太多的注意力,而永久笔记才是真正增加卡片盒价值的地方。
  • 但无论你是否手写,都要记住,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并为下一步做准备,也就是将想法转移到卡片盒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中。
  • 解决确认偏差的问题需要分两步:首先,把整个写作过程颠倒过来;其次,把动机从寻找证实性的事实转变为收集所有相关信息,而不去管它支持什么论点。
  • ·确认是否已将任务分解,并专注于理解我们所阅读的文本;·确保我们已经准确地为所阅读的内容做好笔记;·找到笔记之间的关联性,并建立联系。
  • 如果一个人离开他人的引导就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智,那他就是不成熟的。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缺乏理智,而是犹豫不决、没有勇气,那就是作茧自缚。要敢于认识!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原因。
  • 最好的方法可能不是摘录,而是做笔记,就是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浓缩重写。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重写,能够自动地训练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文本的框架、模式和类别中来,或者是转移到文本的条件或假设上面,注意到这些以后,你的表述就会变得与之前不同。有效的办法是在阅读过程中时刻谨记以下问题:当文章中提出某个主张时,作者想要说明的是什么,想要排除的又是什么?比如有人提到了‘人权’,他要对比的是什么?是‘没有人权’?还是‘义务’?是一种文化的对比?还是与历史上的那些没有人权概念却依然能和平相处的人们对比?对于这个问题,往往难以从文本中找到直接或明确的答案,只能依靠读者自己的理解。”(Luhmann,2000)
  • 重复阅读是特别危险的,这是因为存在曝光效应(mere-exposure effect):当我们熟悉某事物的时候,会开始相信自己已经理解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还会对其越发喜欢(Bornstein,1989)。
  •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尝试验证自己的理解,我们就会愉快地享受着变得更聪明、更博学的错觉,而实际上自己一直和以前一样笨。当我们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读到的东西写出来时,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很快就会消失,我们突然就能看出问题了。试图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一个论点,毫不留情地面对我们理解上的所有偏差,这当然感觉不太好,但它是我们提高理解力、学习和进步的唯一机会,这也是一种刻意练习。
  • 泰利·道尔(ferry Doyle,2008)写道:“只有去做才能学。”
  • 详细阐释意味着要真正思考所读内容的意义,思考它如何为不同的问题和主题提供信息,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知识相结合。
  • 大脑和卡片盒有明确的分工:卡片盒负责处理细节和参考资料,存储的是一种长期的记忆资源,它能保持信息的客观性不被改变。这使得大脑可以专注于要点、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科大图景,并更具有创造力。大脑和卡片盒可以分别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记卡片盒笔记

  • 有经验的学术读者通常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并试图结合其他可能有用的方法;而没有经验的读者则倾向于采用文本中已有问题和论证的框架,并将其作为既定的内容。优秀的读者能做的是发现某种方法的局限性,看到文本中没有提到的东西。
  • 简要描述文本的主要观点,而不是收集引文。
  • 学术或非小说类文本不是这样写的,因为除了写作,作者还需要阅读、研究、思考和修正想法,而且这些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几乎总是大大超过预期。
  • 卢曼卡片盒就像是复利投资,而特罗洛普的技术就像是储蓄罐。
  • 卢曼卡片盒中内容的总价值也比盒中所有笔记的单个价值总和更有价值。更多的笔记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联系、更多的想法、更多不同项目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而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卢曼的卡片盒里大约有9万条笔记,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这仅仅意味着,从他开始使用卡片盒进行工作的那天起,直到他去世,每天也只要写6条笔记。
  • 把想法写出来也是让我们的思路变得井然有序的最好方法。这里的写,不是复制,而是转化,是从一个语境到另一个语境、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化。没有任何作品是通过复制脑海中的想法而产生的。
  • 我们做永久笔记,与其说是一种预先构思好的方案,不如说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的思考,是与卡片盒内已有笔记的对话。任何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想法都需要写作表达。前后一致的论证要求语言是固定的,而且只有当被写下来时,它才是固定的,才能脱离作者而被独立讨论。仅仅依靠大脑会让我们感觉过于良好,它会出于礼貌地忽略我们思维中的不统一。只有在书面形式下,我们才能以一定的距离从字面意思上看待一个论点。我们需要这种距离来思考一个论点,否则,论点本身就会占据我们审视论点所需要的心理资源。
  • 卢曼很明确地指出: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性地进行思考(Luhmann,1992)
  • 曼反驳道,“这些不是我思维过程的记录,它们就是我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我的思维活动都是在纸上进行的。
  •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真正的思考需要某种外显化,尤其是以写作的形式进行外显化
  • 当我要写下卡片盒第一张永久笔记时,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这对我的研究和我在卡片盒里思考的问题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我写下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
  • 通过明确地写下一个事物是如何联系或引发另一个事物的,我们就能够区分和阐明不同的想法
  • “选择是构建我们思维之船的龙骨,从容量有限的记忆来讲,选择的作用更为明显。相反,如果我们什么都记,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与什么都没记住是一样的,并且我们再次回想某个东西时所花的时间和第一次学习它时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这样我们的思想就永远不能进步。”(William James,1890)
  • 文献笔记是要存档的,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处理,这些想法就会永远躺在文献管理系统中。只有将文献笔记转化到外部记忆中,也就是卡片盒中,再持续与卡片盒进行对话,这些文献笔记才有可能成为我们下一步想法的一部分
  • 将想法转移到外部记忆中,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忘记它们。尽管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实际上遗忘有利于长期学习。理解其原因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学生回避使用外部记忆系统,他们害怕必须在使用大脑进行记忆(不需要借助外部记忆)和使用外部系统进行记忆(同时在大脑中忘却)中做出抉择。而我们在理解了记忆力的真正工作原理之后,就会发现这种选择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 遗忘并不是记忆的丧失,而是在我们的自主意识与长期记忆之间竖起了一道思维屏风,心理学家称这种机制为主动抑制(MacLeod,2007)。这样做的好处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彻底的过滤器,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被记忆所淹没,也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事情上了。
  • 将注意力从存储强度转移到提取强度是很有意义的。学习不是像保存在硬盘上那样保存信息,而是在信息碎片之间建立连接和桥梁,在合适的时刻绕过抑制机制。提取强度就是使用特定的“线索”触发特定的记忆,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策略性的思考回想起最有用的信息
  • 如果我们转而关注“提取强度”,马上就会开始策略性地思考什么样的线索能够触发我们对记忆的提取。线索不是固定的,每一条信息都可以成为另一条信息的触发器
  • 对于真正的、有用的学习来说真正有帮助的是将一条信息与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像我们将卡片盒中的笔记相互联系起来的做法一样。刻意地建立这些联系意味着建立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想法和事实组成的自我支持的网络,这些思想和事实互为线索,相互提示
  • 写作和学习的挑战不在于去学,而在于理解,因为我们一定能学会我们所理解的东西。
  • 学会,意味着理解了,意味着按着某种意义和已有的认知建立了联系,这样的信息是几乎不会再被遗忘的,并且一旦被正确的线索触发,这些信息还可以很稳定地被提取出来。而且,这些新学的知识可以为将来的新信息提供更多可能的联系。
  • 最好的科学家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对于像理查德·费曼这样的人来说,不管他是做研究还是教学,一切都是为了理解。他著名的费曼图可以让理解变得更容易,他的讲座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费曼热衷于挑战传统的教育方法,他无法忍受那些充斥着伪解释的教科书(Feynman,1985),也无法忍受教师们试图通过编造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习,费曼主张以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实际理解为连接点来促进学习(Feynman,1963
  • 卡片盒迫使我们提出许多阐述性的问题:它意味着什么?它与某事有什么联系?它与某事有什么区别?它与什么相似?卡片盒没有按主题分类,这是积极建立笔记之间联系的前提条件。只要联系是有意义的,不同的笔记之间也可以建立联系。在我们的学习机构里,大多时候知识是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的,一般都是按主题、学科分开,不同知识之间相互隔绝。而卡片盒则迫使我们做完全相反的事情,去阐述,去理解,去联系,从而去认真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学会在学习机构里学不会的那些知识。
  • 写完永久笔记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将其添加到卡片盒中。1.在卡片盒中添加笔记,可以添加到你在该笔记中直接提及的笔记后面。如果没有所提及的笔记,也可以将其添加到最后一条笔记后面。之后,为添加完的笔记编上连续的号码。如果有必要再另立分支,借助一个软件系统,你可以随时在其他笔记“后面”续写其他笔记,因为每条笔记也都可以跟随在其他不同的笔记之后并因此成为不同笔记序列的一部分。2.将笔记链接添加到其他已有笔记上,或者反过来,将已有笔记链接到新笔记上。3.确保可以从索引中找到新添加的笔记,必要时在索引中添加一个条目,或者从与索引相连的笔记中引用索引。4.构建心理模型的网格结构。

发展想法

  • 每条笔记都是引用和反向引用系统网络中的一个元素,笔记的质量就取决于这个网格。
  • 因为卡片盒的目的不是要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而只是用于思考的工具,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它当前是否完整。只有在它对我们自己的思考有帮助时才需要写;而不必为了弥补笔记序列中的空白而写下什么。
  • 当我们把一个论点的相关笔记从卡片盒的网络中取出来,按照线性顺序整理成初稿时,才会发现这些缺失的部分。
  • 作为我们记忆的延伸,卡片盒是我们思考的媒介,而不是思考的对象。笔记的集合会从复杂逐渐变得有秩序,我们一直从来源不同的线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并将其混合起来
  • 直到出现新的模式。最后,我们把这些模式组合成新的线性文本。
  • 在卡片盒中添加笔记后,我们需要确保它可以再次被找到。这就是建索引的作用。
  • 选择关键词要慎重,不能过多,因为卡片盒不应被用作存取笔记的档案馆,而是要用作辅助思考的工具箱,所以笔记之间的引用关系要比目录与内容之间的索引关系重要得多。
  • 而我们使用卡片盒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把我们的大脑从记忆笔记的任务中解放出来。
  • 人们选择笔记关键词的方式能够体现他们是以档案管理员的思维还是以写作者的思维进行思考的。当需要考虑将笔记存储到哪里,或如何提取之前的笔记时,档案管理员会问:“哪个关键词最合适?”而写作者会问:“如果以后我已经忘记它了,我会在什么情况下偶然发现这条笔记?”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
  • 选择关键词时,一定要着眼于自己正在研究或感兴趣的课题,千万不要孤立地看笔记。正因为需要思考,所以这个过程不能自动化,或委托给机器或程序。
  • 1.第一类链接是那些给你提供一个主题概述的笔记上的链接。
  • 重要的是要始终牢记:建立这些链接并不是一件苦差事,也不只是对卡片盒的维护。在完成文稿的思考过程中,寻找有意义的联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不是象征性地搜索内部记忆,而是逐字逐句地遍历卡片盒,并寻找联系,准确地处理笔记,就如同白纸黑字般具体,而不会凭空想象并不存在的联系。
  • 比较笔记还能帮助我们发现矛盾、悖论或对立,这是促进洞见产生的重要因素。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曾经将两个相互矛盾的想法都看成真理时,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看法出问题了。
  • 特征存在效应(the feature positive effect)。这种现象是指,我们倾向于高估(在心理上)容易获得的信息的重要性,并使我们的思维向最近获得的事实倾斜,而不一定是最相关的事实。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我们可能只会考虑自己知道的东西,却考虑不到已经忘记的那些信息
  • 真正的智者不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一个能够通过扩展资源来理解事物意义的人,这与我们需要从经验中学习的普遍但不明智的信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他的学习建议读起来就像卡片盒的说明书:1.关注你想记住的东西。2.对要保存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其中包括考虑合适的提示)。3.练习回忆。(Sachs,2013)
  • 所有好的想法都需要时间去积累,即使是突如其来的突破,通常也在之前有一个漫长而紧张的准备过程。
  • 大多数情况下,创新并不是突然间实现的结果,而是循序渐进优化的结果。即使是开创性的模式转变,也多半是许多正确方向上的小改变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大创意的结果。
  • 比较、区分和连接笔记是写好学术文章的基础,但琢磨和推敲想法才是产生洞见和卓越文章的关键。
  • 独立思考的真正敌人不是外在的权威,而是我们自己的惰性。要想产生真正的新想法,更多的是需要突破旧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
  • 不过我们可以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时刻询问自己有什么东西不存在于我们所看到的整体图景中,但可能与之相关。
  • 大多数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其进行重新定义,然后采用现有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我们应该先关注问题本身:用这种特定的方式问问题,你能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还缺少哪些答案呢?
  • 卢曼的经验是使用A6纸张大小的卡片,而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时,比较好的做法是让每条笔记的信息量不超过电脑或手机的一屏,而不需要滚动滑页。
  • 对创造力和科学进步最大的威胁并不是结构和限制,而是缺乏结构和限制。没有结构,我们就无法对想法进行区分、比较或实验;没有限制,我们永远不会被迫做出决定,明白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不值得追求的。

分享你的洞见

  • “写作本身可以让人发现事情的漏洞,直到把东西写下来,我才真正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我相信,即使你充满自信,在你开始构思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也会想到‘哦,这可能不正确’,然后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思考。”(Carol Loomis)
  • 在选择话题时,我们想找的是那些重要的、有趣的、能利用现有素材的话题,但实际上大脑却会优先考虑当前容易获得的想法。这是因为大脑提取信息的方式并不符合脑力活动的最佳要求,大脑更偏爱最近遇到的、有情感附加的、生动具体的,或者是押韵的想法(Schacter,2001;Schacter,Chiao and Mitchell,2003),而那些抽象的、模糊的、没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或者是听起来不顺耳的想法都会被我们置之脑后。
  • 这就是进化论的原理: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不断推进,靠的不是事先计划,而是过程中的试错。
  • 因此,在工作的每一步,我们都可以问自己:“这件事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或在阅读时常常问自己:“与这件事相关的事情中,哪些值得我们记录下来?”那么,除了根据兴趣挑选信息,我们还可以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阐释,发掘出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方面,从而延伸自己的兴趣。如果我们在做研究时保持兴趣一成不变,那就太可悲了。
  • 我们越能控制自己的工作,引导我们的工作向着我们认为有趣的、相关的方向发展,就越不需要调用意志力去强迫自己完成这件事情。只有这样,工作本身才能成为动力的源泉,这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 第一个关键点:确保文本具有结构化和灵活性。
  • 第二个关键点:尝试同时写多个项目的手稿,这样才能发挥出卡片盒的真正威力。
  • 卡片盒有点像化工行业所说的“一体化”(Verbund)。一般情况下,生产线不可避免地都会有一些副产品,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一条生产线的副产品可以成为另一条生产线的原料,而另一条生产线的副产品又可以用于其他工序。以此类推,直到生产线网络能够高效地组织在一起,那么其他采取孤立生产方式的工厂就再也没有机会与之竞争了。
  • 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需要对计划持普遍的怀疑态度
  • 另一个教训是,不是说我们无法从经验中获得成长,而是说只有获得即时反馈的经验才能让我们得到成长,并且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经验。把“写论文”这个大的挑战分解成小而便于管理的任务,有助于设定实际可行且可以定期检查的目标
  • 根据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工作时预留再多的时间都不会有剩余,就像空气会充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一样(Parkinson,1957)。
  • 如果不想那么痛苦,可以把那些不适用的内容转移到另一个文档中,并告诉自己以后再用它们。

养成习惯

  • 培养新习惯的诀窍在于,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也不要指望通过意志力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要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并逐步取代旧习惯。
  • 读完这本书以后,希望能够养成新的记笔记的习惯。每当我们阅读时,就拿起纸和笔,把最重要、最有趣的内容记下来。有了这个习惯以后,我们就能在卡片盒里将这些发现转化为永久笔记,并与卡片盒里的其他笔记联系起来。只要我们养成了这种新习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凭直觉做事,借助卡片盒这个外部大脑进行思考。

后记

  • 卡片盒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效率,也有助于严谨求学类内容的长期学习。
  • 学习、思考和写作不应该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新的经验和事实,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提出质疑。
  • 即使正是因为原有的处理方式从一开始就在产生问题、导致压力,学生们也很难改变原有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隧道效应(M ullainathan and

卡片笔记写作法实践

  • 有时候一本书,或者一套思想体系,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选择使用何种工具,不取决于工具本身功能的丰富程度,而取决于适用的情境和需求。
  • ●输入:将写卡片当作刻意练习,尽可能多地把自己想法和感兴趣的知识捕捉下来,但避免不经思考地摘录。●输出: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内化知识,并获得高质量的反馈。●实践:不断地通过实践检验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同时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循环。
  • 我们用笔写下来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是因为这个过程“摩擦”非常大,正是这样看似低效率的摩擦,才能让我们以后高效回想起来。所以消费信息的时候,不断地记录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大脑“写入”的过程。
  • 没必要刻意分类,让结构自然生长。
  • flomo中,你先记录下来想法,让大脑的认知不断地成长,然后可以通过多级标签对每一个卡片进行关联,不要担心混乱,而是要尽可能多地添加线索,这样,主题就会慢慢地涌现出来。
  • 而我们所定义的“输出”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和想法呈现出来。其目的是为了做思维的“刻意练习”,而在“刻意练习”中,完成比完美重要;同时,在不断地练习中获得高质量的反馈也非常重要。
  • 推荐一个输出工具notion,同类产品还有“语雀”、“飞书文档”等许多工具可以选择。推荐这款笔记工具主要看重其具备以下三个特性:
  • 一个好的问题,胜过许多好的答案。
  • 日常工作中我们很难有大量不被打扰的时间用来学习。我们必须学会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积累一个又一个的知识卡片,然后再找到整块的时间将其整理成更完整的体系。但这个结构并非是第一天就想明白了的。
  • 像原子样的笔记,一次一件事。这样既能快速掌握事情的全部,也方便在不同的话题间建立联系。记录太宽泛很难聚焦,太零碎又会让连接模糊。
  • 除了积累和讨论,最重要是实践知识。此处的实践并不是整理成文对外输出,而是真正地将理念变成决策,观察决策和结果之间影响。
  • 《程序员的修炼之道》的作者安德鲁·亨特(Andrew Hunt)有一个观念值得思考:你应该像管理金融投资组合一样来管理知识。
  • 卡片笔记写作法便是一种“量化”知识积累的方式。
  • flomo这些工具的初衷:重要的不是更好地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读书笔记

关于写作,你需要知道的

  • 如果你能信任笔记系统,就可以不必拼命用大脑记住所有东西,从而可以集中精神去思考重要的东西,比如文章的内容、论点和想法。 [[大脑]],[[知识管理工具]]的目的,大脑是用来思考,不是存储

  • 思考的洞见本来就是无法预知的,如何能靠计划制订出来?一个巨大的误解是:如果不制订计划,就只能是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自下而上]] 从平时的积累中去发现素材,在组织成文

  •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我们常常要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不断地切换。细化管理到那种程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放大到更大的范围也同样没有真正的帮助,因为随后还会有下一步任务,比如“写一页”。你计划“写一页”并不达标,因为经常会有一大堆其他事情花去你一个小时甚至一个月 [[写作能力]]

  • 戴维·艾伦的另一个见解:只有当信任系统,而且知道一切都可以处理好的时候,大脑才会放开,才能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GTD]]

  • 卢曼很快就发展出了这些笔记的新类别。他意识到,一个想法、一条笔记只有在它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有价值,而上下文并不一定是它的出处。所以,他开始思考一个想法,那就是如何让笔记与不同的上下文相联系并起到相应的作用。如果只是把笔记积累在一个地方,除了产生大量的文字,不会再有其他的成果。但他用卡片盒收集笔记的方式,使收集的笔记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各部分的总和。他的卡片盒成了他的对话伙伴、主要的创意来源和生产力引擎,对他组织和发展他的思想大有裨益。这种方法很有效,所以他觉得用卡片盒开展工作很有意义。 [[卡片盒笔记法]]

  • 但卢曼没有这样。仅仅在卡片盒的帮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这期间他还上了社会学的课。也就是不久后的1968年,卢曼就被选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并且终身担任这一职位。 [[卢曼]]

  • 卢曼对此一直是公开的,他经常提到他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早在1985年,别人问他如何能够实现高产的问题时,他都是这样回答:“当然,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卢曼]]

  • 主要的误解源于人们对卢曼卡片盒的孤立关注,而忽视了它所嵌入的实际工作流程。 [[卡片盒笔记法]]重视工作流

  • 卢曼有两类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另一类是主卡片盒,主要是他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卡片盒笔记法]]文献笔记和非文献笔记

  • 他在记笔记时通常会注意卡片盒中已有的笔记。 [[卡片盒笔记法]]

  • 卢曼笔记的诀窍在于,他并不是按主题来组织他的笔记,而是以相当抽象的方式给它们编上数字。这些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永久地标识每条笔记。如果一条新的笔记可以直接指向一条已经存在的笔记,比如评论、更正或补充,或与之相关,他就直接把新笔记加在已有笔记后面。如果现有笔记的编号是22,新笔记就会被编为23号;如果已经存在23号,他就把新笔记编号为22a。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数字和字母组合,中间再加上一些斜线和逗号,能够分支出许多思想串。例如,一条关于因果关系和系统论的笔记编号为21/3d7a6,其后添加的新笔记就编号为21/3d7a7。 [[卡片盒笔记法]],提到了[[编码]],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这个方法很复杂

  • 每当卢曼添加一条笔记时,他都会检查他的卡片盒中是否有其他相关的笔记,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可能的联系。直接在一条笔记后面添加新笔记只是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是在这条笔记和(或)其他笔记之间添加一个链接,另一条笔记可以在系统中的任何地方。 [[卡片盒笔记法]]review机制

  • 通过添加这些笔记之间的链接,卢曼能够将同一条笔记添加到不同的上下文中。不同于其他系统一开始就有一个预设的主题顺序,卢曼笔记法是自下而上地开发主题,然后在卡片盒中不断地添加笔记,基于这个卡片盒,通过排序相关笔记的链接,来对一个主题进行整理 [[卡片盒笔记法]] 记录,编码(查重),排序,嵌入主题名称或者到主题中的任意部分,产生连接

  • 索引,他会从这个索引中引用一两条笔记,作为进入某个思路或主题的切入点。当然,带有分类收集链接的笔记是很好的切入点。 [[卡片盒笔记法]]:[[索引]]是如何在obsidian中呈现的呢? [[MOC]]?

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

  •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文章并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写起,而是已经有某个友好的精灵(或者是高薪聘请的助理——随便可以利用的人或工具)为你准备了论文初稿。这个初稿已经有一个完全成熟的论点,包括所有的参考资料、引文和一些非常高明的想法。唯一要做的就是修改这个初稿,然后把它寄出去。 [[写作能力]]写作靠平时的积累

  • 记笔记也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 [[思考能力]] 记笔记是形式,本质是思考写什么笔记

关于写作,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你运用它们的能力,正如每个人都知道如何使用长笛(根据你演奏的音符把手指按在孔上,然后从一端吹气),但没有人能只试一次,就根据他们所听到的声音来判断乐器的好坏 [[效率]] 关键还是在于使用的人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