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商人 #山西

基本信息

  • 原始卡片:: [[dataview_晋商]]

晋商与呼和浩特

  • 大盛魁与呼和浩特
    • 大盛魁总部曾在呼和浩特,鼎盛时资产雄厚,可铺银元宝路从[[乌兰巴托]]到北京。
    • 大盛魁创始人随军小贩起家,总号从杀虎口到乌里雅苏台再到[[呼和浩特]]并做大,有“一个大盛魁半座归化城”说法。
  • 晋商崛起原因
    • 明朝开中法,晋商因地理优势发展,为朝廷运后勤给养换盐引。
    • 清朝疆域大,晋商承接物流外包,降低成本,对帝国统合重要。如康熙征噶尔丹,晋商物流成本远低于朝廷官员报价。
  • 晋商贸易网络
    • 从南方茶叶产地到中游物流再到下游市场全产业链。
    • 在福建湖南等地购茶厂生产茶叶,水陆联运到山西,经山西走廊北上到大同。
    • 大同分东口商(经张家口)和西口商(经归化城),归化城成为各方物资汇聚地和枢纽点。
  • 归化城的地位
    • 清朝规定蒙古和俄罗斯使团在归化城或张家口停留,使其成为物资汇聚地。
    • 清朝长期在西北用兵,位置偏西的归化城是重要前进基地,成为大盛魁总号理想选址。
    • 归化城云集各大商帮,晋商居多,大盛魁稳居商帮之首。
  • 晋商应对竞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商人获特权,晋商面临竞争。
    • 朝廷批准晋商进入俄罗斯贸易,形成万里茶道,归化城是晋商母港。
  • 晋商开拓精神
    • 草原如陆地上的大海,晋商以驼队为船队,有开拓进取、敢于冒险创新精神,不亚于大航海。
  • 呼和浩特短视频总结
    • 通过呼和浩特折射中国历史演化进程,期待未来更多探索以小见大的历史进程。

晋商兴衰史

  • 晋商群体认知
    • 山西地理内部分割,晋商各分支经营领域、实力范围、兴衰更替不同,明清晋商无继承关系。
    • 晋商崛起发展衰落与国家政策紧密绑定。
  • 明朝晋商崛起
    • 开中法实施
      • 背景:明朝初建,九边重镇兵力多,军粮运费高。杨宪提出开中法,商人运粮换盐引。
      • 平阳府商人崛起:依靠地理优势,收粮换盐,完成原始积累。关中商帮同理崛起。
      • 大同商帮和泽路商帮:大同商帮做军需生意和与蒙古贸易;泽路商帮做铁、丝绸生意,曾为长路盐场五大垄断行帮之一。
    • 扩大商业版图
      • 开拓市场:将军需市场扩大到九边区域,茶马互市与蒙古贸易扩大。
      • 降本增效:做商屯生意,自垦边地种粮换盐引;做盐银买卖生意。
      • 晋商主导开宗制经济活动,控制盐引发放和管理。
    • 开中法变革
      • 折射变法:军需运输与盐引脱钩,白银与盐引挂钩。徽州商人崛起,晋陕商与徽商竞争。
      • 秦晋联盟:秦晋商人联手抵抗徽商,造就三陕会馆,晋商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维持盐业平衡。
      • 钢运法改革:徽商在盐业中后来居上,晋商盐业受挫。
  • 明朝晋商外贸
    • 朝贡体系:明朝外贸政策,周边国家朝贡称臣可贸易,国家财政吃紧。
    • 晋商外贸:晋商在边境扩大与蒙古外贸生意,茶盐换马,靠政治资源提前布局,中俄边境贸易合法化。
    • 明朝后期晋商走私:后金崛起,明朝经济封锁,晋商走私战略物资给后金,范家为首的商号获利。
    • 王朝更替晋商格局变化:晋南商帮政商网络瓦解,晋中商人崛起,分为皇商和民商。
  • 清朝晋商发展
    • 皇商:介休范氏一族成为皇商,垄断人参、盐业、铜料贸易,后因日本铜价飙升、人参裁判权收回、盐场天灾被抄家。
    • 民商:走口贸易,随军买卖银成长为驼帮,垄断蒙古运输业,催生大盛魁和乔家商号。开辟万里茶道,茶叶贸易成为晋商第一大支柱产业。
    • 票号金融:晋商开设票号,以大商号为信用背书,全国开设分号,形成票号三帮,成为中国最早金融中心。
  • 晋商衰落
    • 茶叶贸易衰落:鸦片战争后,清朝外贸政策变化,恰克图丧失通商优势,海运成本低,外国茶冲击,清朝加税,晋商茶叶贸易土崩瓦解。
    • 票号衰落:太平天国后票号与朝廷关系紧密,八国联军侵华后票号畸形繁荣,晋商脱实向虚,战略决策错误,随满清灭亡失去荣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2 作者 站点
晋商:中国内陆的「哥伦布」,草原即大海_哔哩哔哩_bilibili 施展世界 bilibili.com
爆肝万字,一文深度解析晋商兴衰更替【大国大城之山西篇】_哔哩哔哩_bilibili 爱喝碳水的瓦冰 bilibili.com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