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 #视频笔记 #环境 #湖泊
需求:: [[咸海]] 咸海的兴衰:环境崩溃与政治危机
1848年,俄罗斯帝国在中亚扩张,海军少将阿列克谢·布塔科夫对咸海进行了详细考察。他发现,这个广袤的湖泊对帝国在中亚的扩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100多年后,继承了咸海的乌兹别克斯坦海军却面临着湖泊消失的窘境。咸海的萎缩是20世纪以来地球上最明显的环境崩溃事件之一。从帝国梦想中的中亚大湖到如今的逐渐消失,咸海究竟经历了什么?
咸海位于两大斯坦国之间,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青海湖或两个贝加尔湖。由于地处内陆,咸海的水源完全依赖于[[阿姆河]]和[[锡尔河]],这两条河流可以被视为黄河末端的巨型尾闾湖。然而,仅靠中亚两河供水,顶着巨大的蒸发量,要填满一个通辽面积的湖泊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咸海不算太深,平均深度比苏必利尔湖和贝加尔湖要浅得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水源。
水源出问题,沙漠大湖必然要完蛋。现如今咸海的面积只有上世纪的1/8,平均深度暴跌到10米左右。在历史上,阿姆河改道也曾让咸海干涸过好几次,但之后又不断复活。遗憾的是,这一次靠大自然自救是没戏了,因为人类实在是太狠了。首先就要算苏联的账。苏联非常渴望南方的温暖土地,中亚的纬度已经足够低,光照和积温条件远比俄罗斯优秀,适合发展绿洲灌溉农业。莫斯科紧缺的棉花、蔬菜瓜果,在这里可以大种特种,自然就盯上了两条大河。
在当时盛行实用主义的苏联眼里,这么多水一路蒸发灌入咸水湖,纯粹是浪费,应该抽出来种田种棉花,把沿途都变成万顷良田。于是从30年代开始,咸海流域逐渐变成了超级工程展览馆。苏联人在两河沿线修建了庞大的灌溉系统,在土库曼的沙漠中挖出了卡拉库姆运河,在谢尔河上游建了多个大型水电站,甚至还在咸海的沃兹罗日杰尼耶岛上修建了生化武器研发中心。如今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一连串地名都是当年改造大自然的成果。
60年代,赫鲁晓夫大搞开发处女地运动,加大力度种田,整个中亚热火朝天。到1980年,中亚产出了全球近1/5的棉花,全苏联1/4的蔬菜瓜果和四成的稻谷。但作为代价,这一切成果都要苦一苦咸海。尽管锡尔河和阿姆河在中亚属于顶流,但也经不起全流域的榨取。两河对咸海的补给从1960年的630亿立方米锐减到90年的120亿,暴跌到黄河的1/5。个别年份直接断流,一滴都没有。由于灌渠的质量低下,这些被抽走的水有1/3都在跑冒滴漏和蒸发上浪费掉了,但换来的生产效率却十分低下。
乌兹别克的棉花田每公顷产量约700公斤,每公斤籽棉的耗水量高达1万多升。相比之下,我国的产量是4000公斤和一两千升,差距悬殊。低效率并行的是屡禁不止的贪污腐败,比如著名的乌兹别克棉花案,各级官员疯狂虚报产量,以骗取中央资金,对盲目建设和水源浪费却视而不见。总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霍霍,咸海越来越浅了。1987年,咸海正式分裂成南北两块。4年后,苏联解体,中亚变成5个斯坦国,阿姆河和锡尔河成了国际河流。以前各加盟共和国互相呛水,好歹有个大家长居间协调,现在彻底没人管了,咸海的水量继续锐减。
同时,咸海南北也开始分道扬镳。萨克斯坦可以赚里海油气资源的钱,加上位置比较靠北,种田的兴趣就比较低。但乌兹别克斯坦非常依赖棉花换外汇,必须坚持对咸海进行可持续的竭泽而渔。2003年,两河的补给量只剩32亿立方米了,只有1960年的5%。同年,南咸海再次东西分裂。萨克斯坦眼看情况不妙,赶快修了一道科克阿拉尔水坝,防止湖水南流。此举虽然保住了北咸海,但也加速了东咸海的干涸。2014年,东咸海彻底干了,只剩下西北二海苟延残喘,加起来才6000多平方公里,只有原来的10%。
虽然世界地图上还能找到东海,但其实它在10年前就无了。更出人意料的是,咸海的萎缩还附带造出了一批劣质分身。在乌土交界有一个巨大的萨雷卡梅什湖,面积和北咸海差不多,但它的水源全部来自阿姆河下游的农业废水。因为棉花是高耗水作物,长期灌溉会导致盐碱化,当地人就用大水漫灌把盐分冲掉,即所谓喜田喜田的废水。高盐且富含农药,几乎没有任何用处,甚至有毒。这些有毒废水从苏联时代起就被排入旁边的低洼沙漠。几十年下来,居然形成了看似波光粼粼的萨雷卡梅什湖。
这个湖和咸海一样,历史上也曾因为阿姆河改道消失过,如今却以如此诡异的方式复活。而他的本体咸海同样走向了毒化的末路,水深在减,水面在减,唯有湖水盐度暴涨了6~9倍。终于,可怕的盐灾来了。咸海下面本来就沉积了成千上万年的盐,一旦干涸,湖底就成了盐沫,给中亚带来了专享版盐尘暴。高浓度的盐尘,还有细小的盐碱与重金属颗粒,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落到植物上会阻碍呼吸作用,落到地里就是盐碱化。对于人,吸入盐尘会引发呼吸道疾病,还会致癌,导致周边癌症发病率飙升,甚至把婴儿死亡率推到了8.2%。烟尘如果被吹向远方,还能化身融雪剂,加速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化,间接加速全球变暖。随着沿海干涸,周边经济也彻底崩溃。以前每年4万吨的渔获,星罗棋布的渔港和加工厂已成废墟,残存的水族不过是合辙之父,其他消失的动植物更是难以计数。
面对这令人绝望的淹没,当地人几乎只剩环境难民远走他乡,一条路可走了。终于,环境崩溃传导到了政治危机。前海大部分所属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原本就是莫斯科为了在中亚搞平衡术,从萨克划到乌兹别克的。当地在文化上更接近萨克人。如今南边饱受环境崩溃之苦,而北边修水坝保住了北咸海,甚至还恢复了部分渔业。本就和乌兹别克人矛盾重重的卡拉卡尔帕克人逐渐有了独立的念头,成为塔什干的心腹大患。2022年,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意图取消卡拉卡尔帕克斯坦的自治地位,当地立刻爆发大规模抗议。最后塔什干不得不妥协,并承诺加强咸海的生态恢复工作。
但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依然无解。水权就是利益,触动利益可太难了。那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要又要[[棉花]],照样种,咸海也救一救。有吗?当年苏联人也想过这个问题,他们的看法是有救。既然超级工程能榨干咸海,肯定也能把他奶回来。苏联专家设想过一条宏伟的调水路线,在额尔齐斯河与托博尔河交汇处修水坝,使其倒流,再修一条运河,5级提水,翻越图尔盖分水岭,跨越上千公里注入锡尔河下游,补充咸海。这个跨度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看上去很离谱,但也是唯一真正开展过的咸海拯救计划。
可惜1986年就被叫停了。从西伯利亚调水毕竟太远,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旁边不就有个大家伙里海吗?从里海修运河甚至能直通大西洋双赢,只可惜乌兹别克斯坦不挨着里海,而北边已经保住了北咸海,虽然不想花这个钱,于是又黄了。人们甚至还设想绕过兴都库什山,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引水,这个方案更加离谱,即使建成了,估计也会在沿途被吃干榨尽。这些地理构想已经相当狂野,但是还有高手。1991年,莫斯科核能联合研究所的专家提出可以在咸海建核电站,用核能大规模抽取地下水灌入咸海。根据计算,3~4年就能灌满,加上一套海水淡化设备,顺便把咸海淡化了。
只可惜苏联当年就解体了,中亚的超级工程时代彻底结束。如今的斯坦国基本沿用以前的基建,新的跨国跨地域拯救咸海计划基本都没戏了。目前唯一的好消息是人们发现地下水补给暂时稳住了西海的残存湖面,加上幸存的北海至少还吊着一口气,而且可以吊很久。从苏联时代到当下,咸海作为一只巨大的环境,牛马任人宰割,如今它终于再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只有每年数10万吨的盐尘被吹入大气,将它的残骸带往远方。咸海只是20世纪以来最肉眼可见的环境崩溃事件,并非地球上唯一的悲剧。
咸海的兴衰:环境崩溃与政治危机
咸海的历史与现状
- 1848年俄罗斯帝国扩张至咸海
- 100多年后乌兹别克斯坦海军继承咸海
- 20世纪以来最明显的环境崩溃事件之一
咸海的地理与水源
- 位于两大斯坦国之间的内陆湖泊
- 曾经的面积相当于15个青海湖
- 水源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
苏联时期的开发与影响
- 30年代开始的超级工程
- 灌溉系统和水电站的建设
- 赫鲁晓夫时期的开发处女地运动
- 棉花和粮食产量的增加与水源的枯竭
咸海的萎缩与环境灾难
- 面积和深度的急剧减少
- 萨雷卡梅什湖的形成与毒化
- 盐尘暴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 渔港和加工厂的废弃
- 环境难民的产生
-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的政治危机
拯救咸海的尝试与挑战
- 苏联时期的调水计划
- 从里海引水的设想
- 建立核电站的提议
- 地下水补给的暂时稳定
咸海的未来与教训
- 咸海的残骸与环境崩溃的全球影响
- 咸海作为20世纪环境悲剧的象征
来源: 咸海全面崩溃报告:一头被榨干的牛马【地球知识局】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作者: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湖泊-中国人工湖-从昆明池到丹江口,防洪发电调水,造福百姓。 (1.000)
- 武汉:教育之城的人才流失与历史机遇 (0.554)
- 武汉:多水之城的文化与自然景观 (0.554)
- 武汉:中国的地理与文化巨城 (0.554)
- 江西:古代文化银河与地理经济枢纽的兴衰 (0.554)
- 省份-四川:揭秘四川人嗜辣的根源 (RANDOM - 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