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书名

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斐德洛同样见到「良质 Quality」,在这本书的定义中

良质是一种介乎于理性和感性之间,介乎于主观和客观中间,介乎于古典和浪漫之间的东西。他先于认知出现,所以我们无法对良质做出定义。

书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作者:[美]罗伯特·M.波西格

作者按语

不过,不要将其与正统禅宗佛教徒修行的大量相关真实信息等同视之。书中关于摩托车的部分也并非十分准确。

1

我们总是很忙,没有时间好好交谈,结果日复一日地过着无聊的生活,单调得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究竟时间都去哪儿了,同时又遗憾于它的流逝。

“鞋带随时会断。”我一本正经地说,他们笑了,但不是对着彼此笑。

他们的逃避和厌恶只是一种自欺的行为。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你认为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

2

她常常因城市生活的单调乏味而郁郁寡欢,也许这无尽的草原和长风能使她明白,当你接纳了单调和无聊,你就能看到背后另有深意。它就在此地,而我无以名之。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只想去做别的事。

3

暴风雨的云层似乎非常厚实,虽然草原辽阔无边,但是头上这正要袭来的巨大雨云却更令人害怕。现在我们只能看它的脸色行驶。它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下来,我们无法控制,唯一能做的只是看着它越来越近。

“不行。”我摇摇头,这只是一种感觉。但在摩托车上你得相信感觉,于是我就把时速保持在五十五英里。

“你好像看到了鬼一样。”

对于别人所相信的鬼魂,我们很容易傲慢而自负地进行攻击,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心中的鬼魂,我们却非常无知而盲目地信仰着。

4

梭罗的《瓦尔登湖》。(克里斯从来没听过这本书,但我可以读上一百次也不觉得累。通常我会选一本他不懂的书,以备对答之用,我先读一两个句子,然后等他一连串地发问,然后回答他的问题,之后再读一两个句子。用这样的方法读经典作品很有用,它们一定是用这种方式写成的。有的时候,整个晚上我们都在不断阅读、讨论,而往往只读了两三页,这是一个世纪以前的阅读方式……当时肖陶扩非常流行,除非你也这样做,否则你就不知道究竟有多么愉快。)

今天的天气好似秋天,车上沾了不少露珠,没有下雨,但是很冷,大约只有4℃

如果彼此相处太久,个性上的不同是注定要显露出来的。

如果有人不懂心存感激,而你当面告诉他,那么就等于是在骂他,这样你什么事都解决不了。

“这是天底下最难拍的。你需要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广角镜头,你看着这样一片风景,然后看看地上的草,一切都妙不可言。但是一旦你用框子框住,美感就都不见了。”

我不想拥有这些草原,或是把它们拍下来,我也不想改变它们,甚至也不想停下来或是继续走下去。我们只是沿着空旷的路移动着。

5

我做这些的时候,克里斯在旁边看着,但是他有一点不耐烦,这不是个好现象。

不能说它保持得好,只是从来没有被破坏过。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这就是保留区。

我从理性、知识的角度去看这个铝片,其中牵涉到金属的所有科学上的特性。而约翰却从直觉和当下的角度去看待它。我是从内涵着手,而他却是从物的表象开始。我看到的是这个铝片的意义,而他看到的却是这个铝片的外观。

我在明尼苏达州的时候就告诉过思薇雅,当我们走到第二天或第三天的时候,精神会突然变得很差,没想到现在就来了,明尼苏达州——那是什么时候呢?

太阳只剩下了最后的余晖,天色在一个钟头之内就会完全暗下来。我们似乎无法再往前行。我想,我们在拖延吗?

她不该这样讲的,但是她当然不知道。一旦你上了他的钩,他就会给你另外一个饵,然后再来一个,直到最后你想打他,这才是他要的。

我努力观察的时候,可以辨认出天上的星星,但是眼前的营火却使它们黯然失色

现在每一个人都能够对别人友好,或者说大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很友好。可是放在很久以前,友好的人都是天生如此,并且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而现在大部分的时候,它只是一种虚伪的态度,就像第一天上课的老师一样。但是那些不是自己人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友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个时候如果我说几句安慰的话,可能会有用,他只是想要对我表示友好,但是这些话因为某些原因就是说不出来。对陌生人或是病人需要说些安慰的话,对自己人就不是了,像这样小小的安慰,并不是他要的,我不知道他想要些什么,或是他在找些什么。

6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人在思考和感觉的时候往往会偏向于某一种形式,而且会误解和看轻另一种形式。然而没有人会放弃自己所看到的真理,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人可以真正融合两者,因为这两者之间根本就找不到交会点。

而他的世界不容易为人观察清楚,并不是因为它太特别,反而是因为它太平凡了。熟悉往往也会使人视而不见。

7

地平线上出现了建筑物的影子,远远看过去有些闪动,我看着地图,

我们把车子停好,车头向外,方便离去的时候开走。

我们几乎不可能全部意识到这些东西,而且把它们记住。那样的话,我们的心里就会充满太多无用的细枝末节,从而无法思考。从这些观察当中,我们必须加以选择,而我们所选择的和所观察到的,永远不一样,因为经由选择而产生了变化。我们从所观察到的无穷景致当中选出一把沙子,然后称这把沙子为世界。

我又说:“如果一个人老是抱怨,只会让别人更难过。他们很有活力,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我整天都在想着说着斐德洛,而他们则一直在想这样的天气真难过,我想这才是真正使他们疲惫不堪的原因。那些令人不快的思想。

现在我是一个开拓之人,正望着应许之地。

8

研究维修摩托车的艺术,就是研究理性艺术的缩影。

但是如果因为它们是系统,就要拆毁一座工厂或是反抗政府,或是不去修理摩托车,那只是攻击它的结果而非它的原因。如果只触及问题的结果,而不知道原因在何处,是不可能有任何改变的。真正的系统、现实的系统,就是我们当前的系统观,也就是理性自身。如果把整个工厂拆毁了,而架构它的理性仍然存在,那么靠着这个理性很容易就可以建造另一座工厂。如果革命能够摧毁一个政府,但是政府背后的理性仍然完整地保存着,那么很快又可以建立同样的政府。我们谈论了这么多有关系统的事,然而对系统了解得仍然不够。

回到前面来,我说:“他要把这些零件组装起来,一定对摩托车有相当的了解。”
比尔笑着说:“这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今天早上他们跟我说话那口气,就好像我一直都住在这里。”

9

要把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起码要兼顾六个方面:(1)问题是什么。(2)假设问题的原因。(3)证实每个假设的实验方法。(4)预测实验的结果。(5)观察实验的结果。(6)由实验得出结论。

或许她在脑海中看到我们的摩托车就好像那个纸箱子一样,在高速公路上一直不断地翻滚着。

10

各种资料、史料、理论和假设不断地大量增加,科学把人从唯一绝对的真理,引向多元、摇摆不定、相对的世界,是造成社会混乱、思想价值混淆的主要元凶。而这一切现象原本是科学要消灭的。许多年前斐德洛在实验室中已经觉察到的结果,如今在这个科学世界中随处可见。科学反而制造出反科学的混乱。

11

我跳下床,拉起百叶窗,让所有的阳光——那些灿烂、清凉、明亮、耀眼的阳光都照进来。

今天早上我们爱上了周遭的一切,去餐厅的一路也都谈着美好的事物,连早餐的蛋、煎饼和咖啡也好像从天而降的一般

这本书提到,西方文化主要从理论角度理解人的存在(这就呼应了斐德洛过去在实验室当中的经验),东方文化则从美感的角度理解人的存在(这呼应了斐德洛在韩国的经验),而这两者似乎不曾碰过面。

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方法本身,就像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所得的结论都是无效的循环论证。所以他问的问题比科学的层次要高。

有些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底下,从来不知道有这么高的地方存在。

12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如今,由于人类知识的范围太过复杂,结果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专家,专业分化越来越严重。如果有人想在各种学问之间自由地游荡,势必会和周围的人疏远。毕竟,连午餐交际都是一门学问。

不了解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最好的学生往往都不及格。每一位好老师都知道这一点。

在所有东方的宗教当中,梵文教义“tat tvam asi”被推崇备至,“彼即汝”,它宣称,你认为你所是的与你认为你所感的是不可分割的。完全认识到它们是一个整体,就是开悟。

13

这个学校可以称得上是“上课学院”,在这里你不断地上课、上课、上课,完全没有研究的时间,也没有思考的时间,更没有参加校外活动的时间。只是不断地上课、上课、上课,一直上到你的心灵枯竭,创造力也消失了。而你成了一部机器,不断地对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天真学生重复同样枯燥乏味的教材。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你变得这么乏味,因而对你失去了尊敬,还使你恶名昭彰。你不断上课、上课、上课的原因是,这是经营一所学校最经济的方法,会让外界的人误以为学生得到了真正的教育。

学校的认证标准被破坏了,本州曾经立法,禁止学校拒收二十一岁以上的学生,不论他是否有高中文凭。现在他们又通过了一项法律,如有学生不及格,就要罚学校八千美金,也就是说要让所有的学生都通过。

如果你对事情有完全的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的态度。

14

其实不是电话这项科技使人提心吊胆,而是通过用电话所产生的人际关系

他手上拿着一罐啤酒,正在向我们招手。这种情形简直就像旧照片里的情景一样。

我知道尽管说话的就是狄威斯本人,但他如今是一个全新的人物,因为他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自己,所以我得重新认识他才行。

就是想出来到空旷的地方走走。

他们又谈起艺术、音乐还有戏剧方面的现状,我很惊讶,约翰在这方面很能聊。我对这方面并不是非常感兴趣,他很可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从来不曾和我聊过这些。正和摩托车维修的情形相反。我在想,是否现在的我就和谈起连杆和活塞时的他一样目光呆滞。

约翰不知道而狄威斯知道的是,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人住在这里,他的内心燃烧着一股熊熊的创作欲望,他有一种前所未闻的思想,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的不幸,狄威斯既不知道情形,也不知道原因,就连我也不知道。至于气氛僵持不下的原因,是狄威斯觉得那个人又回来了,而我无从向他解释,现在的我并不是那个人。

这里的晚风是从峡谷上方吹下来的,那儿才真正冷呢

狄威斯说:“你变了好多。”他观察着我,由他的表情我知道,他正在迟疑是否可以继续谈这个话题。他知道我无意再谈下去,就说:“我想我们都变了。”

晚饭是夏布利白葡萄酒配鳟鱼,我们随意地坐在客厅的椅子和沙发上。客厅里有整面玻璃墙可以俯视峡谷,然而因为现在外面一片漆黑,落地窗只映着火炉里熊熊的火光,正好和我们因为喝酒吃鱼而燃起的兴奋情绪交相辉映。我们说得不多,只低声地称赞晚餐的美味。

这里太棒了……所有这一切,真让我们不虚此行……现在我们准备好了,可以回到城里再挨上八年。

我批评这种糟糕的交叉引用带来的恼人的混乱,但同时有一种感觉:这并不是狄威斯感到难以理解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它缺乏整体性和顺畅的描述。工程技术人员常使用这种僵硬、破碎又突兀的语言风格,却令狄威斯很难消化。科学工作的内涵是把一个整体分解成条条块块加以研究,而狄威斯的工作则是把本不相关的这一条那一块组合成有意义的整体。他真正希望我批评的是其中缺乏艺术性的连贯,这一向是工程人员最不关心的东西。它和其他与科技相关的事物一样,经常出现在古典和浪漫的对立中。

“事实上,要内心平静并不简单。”我进一步解释说,“那是整件事情的灵魂。维修的好坏就取决于你是否有这种态度。我们所谓的机器运转正常正是内心平静的具体表现。最后考验的往往是你的定力。如果你控制不住,在维修机器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把你个人的问题导入机器之中。”

一旦你只想到肖陶扩,就很难不在不知情的人面前大放厥词。

“我们活在一个价值混淆的时代,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过去的思维模式已经无法应付新的状况。曾经有人这么说,不愤不启,在你冥思苦想而不可得的时候,不要沿着原有的思路继续走下去,你应该停下脚步,放松一段时间,发散自己的思想,直到碰到一些事,能够让你拓展原先知识的根基,才继续前进。每一个人都熟悉这种经验,我想一旦整个文化的根基需要拓展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同的状况。

在温暖的被窝中,我又想了好一阵子山顶的雪和风,还有哥伦布。

15

比如说,这一路上相处的时间有多好,我们很快就会再见。突然间我觉得这样说让人很伤感。因为这样反倒像普通的朋友一样。

而他真正的想法是,这些规则是作品写好之后才归纳出来的,作者不是依照这些原则来写作的。他最后终于确信,这些学生想模仿的作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原则,只是把他们认为对的东西写下来,然后再回头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修辞不妥,可以再修正。

外面的大门关上了,教室里一片沉寂。除了她走后所留下的精神涡流,教室里的氛围完全改变了。而原本我要来看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印刷品复制了艺术,却不是艺术,

另外一件让斐德洛沮丧的事是僵化的文法。这一部分早该作废,但是仍然存在,都是那种“主语错置打手心”的东西。你必须要有正确的拼写、正确的标点以及正确的用词。有数以百计的各种规则为那些喜欢零零碎碎的人而设立。没有人在写作时还会记得那些。这就好像餐桌上的繁文缛节一样,不是从真正的礼貌和人性出发,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像绅士和淑女一样表现的欲望。绅士淑女般良好的餐桌礼仪以及说话、写作的合乎文法,被认为是挤进上流社会的晋身阶。

16

那些成功的人要比别人明白,其实登山并没有唯一或是固定的路线,有多少这样的人就有多少条路。

阳光透过松树林照下来,有如教堂里那圣洁的光芒。

斐德洛也不明白。但是他在散步的时候仔细想了一阵,终于得到了结论。很明显,她就像自己第一天教书的时候,思想一时阻塞,反应不过来。她之所以会卡住,是因为她只想重复听过的事,就像他的第一天,只想重复早已决定要说的内容。她之所以写不出有关博兹曼的事,是因为她想不出博兹曼有什么值得重复写下来的地方。很奇怪,她竟然不知道自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而不要在乎别人说过什么。而把题材缩减到一块砖就突破了她的瓶颈。因为很明显,她必须直接地、不受任何阻碍地观察这块砖。

这种结果让他证实了一个长久以来的直觉:越聪明越认真的学生越不需要分数,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问的本身比较感兴趣。而越懒惰越愚笨的学生则越需要分数,因为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及格了。

17

我知道最后他仍然会站起来继续向上爬,但是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害怕不能继续爬了。

这个时候,克里斯忘记了自己的问题。

这些都是你应该注意的事。只为了未来的某个目标而生活是肤浅的,生命萃聚在山的四面,而不是在山顶,我们脚下才是万物生长之地。

良质是一种思想和陈述的特质,我们不能经由思考的方式了解它,因为下定义是一种严格而规范的思考过程,所以良质无法被定义。”

对没有辨识力的人来说,自我的爬山和无我的爬山看上去可能都一样,都是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呼吸的速度也一样;疲惫的时候都会停下来;休息够了又会继续前行。但是事实上两者多么不同啊!自我的爬山者就像一支失调的乐器,步伐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也可能失去欣赏树梢上的美丽阳光的机会。在他步履蹒跚的时候却不休息,仍然继续前进。有的时候,刚刚观察过前面的情况,他会再看一遍。所以,他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他谈论的话题永远是别的事和别的地方。他的人虽然在此地,他的心却不在。因为他拒绝活在此地,他想赶快爬到山顶,但是即使爬上去了,他却仍然不会快乐,因为那样的话,山顶就变成了“此地”。他追寻的、他想要的,都已经围绕在他的身边,但是他并不要这一切,因为这些“就在他身边”。于是在体力和精神上,他所跨出的每一步都很吃力,因为他总认为自己的目标在远方。

18

你说的或许对,但是你不应该把它说出来。

他的答案,在哲学上可被称为实在论。他说:“要证明一个东西的存在,可以把它从环境中抽离出来,如果原先的环境无法正常运作,那么它就存在。如果我们能证明没有良质的世界运作不正常,那么我们就能证明良质是存在的。不论有没有给它定义。”接着他把良质从我们所知道的这个世界中抽离出来。

我在来回奔走中放下心中的恼怒,我知道,和他比起来,这些辛苦不算什么。如果你把登上山顶作为目标,你会辛苦得多,而这只是名义上的目标,真正的目标,是体验登山的每一分钟,同样是到达山顶,却要愉悦得多。我们慢慢往上爬,不把怨怒背在身上。

真正了解良质之后就能掌握系统,将它驯服,然后使其为个人所用,让人拥有完全的自由,从而实现他内在的目标。

克里斯看到雨势这么大,反而十分兴奋。我们躺在睡袋上,看雨落下来,听它叮叮咚咚地敲打着帐篷。由于森林里弥漫着浓雾,我们两个都变得不爱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雨打在灌木丛的叶片上。打雷的时候,我们不禁吓了一跳,但心里还是很高兴,周围全都被雨淋湿了,而我们却不受影响。

19

阳光透过松针洒到我的脸上,让我渐渐知道身在何处,驱走了我的睡意。

现在除了倒下的小草之外,就像没有人来过这里一样。

而学校这座理性教堂主要研究的是那些能被定义的事物,所以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神秘学,他就应该去修道院而不是去大学,大学要研究的是能够形之于文字的事物。

一旦你被训练得轻视自己的喜好,那么当然你就会对别人更加顺服——变成好奴隶。一旦你学会不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你就会为系统所接受。

爬到山顶的时候,阳光自然就会透进来。

这表示良质不仅仅是主体和客体相遇所产生的结果,实际上主体和客体的存在是由良质这个事件产生的。良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因,而过去大家误以为主体和客体才是因。

20

你得先有感觉才会去思索原因。

周围的宁静可以让你把事情做得很漂亮。

”他抬起头来看着我,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

“我不知道山也会疲劳。”“不是疲劳而是老化。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圆,越来越平缓。这里的山还没有开始老化。”现在除了山顶,我们的四周都覆盖着一层墨绿色的森林,远远望去,森林好像柔软的天鹅绒一般。

一直下到海里,这样就对了。在那儿,海浪慢慢地翻滚着,你可以听到海涛的怒吼,而你不会摔落到任何地方,因为你已经在底部了。

禅是山谷的精神,而不是山顶。你在山顶发现的禅,是你把它带上去的。

你千辛万苦爬到山顶,得到的却只是一块大石板,上面有一堆戒条。

任何从知识角度所意识到的总是存在于过去,因而都不真实。所以现实总是存在于你看到的那一刹那,而且是在你形成关于它的知识之前。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现实。这种先于知识的现实,就是斐德洛所谓的良质。由于所有可从知识角度定义的事物必须来自于这一先于知识的现实,所以良质是因,是所有主体以及客体的根源。

21

然后我看了看他,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已经接受了下山的事实,所以不必再和他争论了。

山上的泉水是世界上最甘美的。

他心情好的时候也能够体谅别人。

很少有人提到,拓荒者在本性上,一定是麻烦制造者。他们只看见自己高远的目标,而完全忽略自己所制造的各种混乱。

我先踏出一步,然后探索下一步要踏在哪里,然后再踏下一步。

首先,斐德洛说过“良质就是佛陀”,这种断言如果是真的,就能为人类现在分裂的三种经验找到融合的理性基础,这三个方面是宗教、艺术和科学。如果能够证明这三者的中心术语就是良质,而良质只有一种而非许多种,那么这三种分裂的经验就有了互相交流的基础。

22

而最清醒的、最受尊敬的天文学家会告诉人类,如果有一个威力足够的望远镜,看得够远的话,我们所看见的会是自己的后脑勺。

当远方有座高山时,或者哪怕只是山丘,你就拥有了空间。

一个事实越普遍,越是值得珍惜。那些能够多次使用的比很难再次出现的更好。

这条路还尘土飞扬,都是崎岖的小径,但是现在已经铺成一条宽阔的马路,就连转弯的地方也一样宽阔。

向上爬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十分沮丧:我这一生都在沿着这条伐木道努力向上爬。

23

现在我一个人站在一座城的废墟中间,废墟包围着我,一望无际,而我得一个人慢慢地走下去。

24

但是松树林和太阳的魅力远远超过任何梦境,于是这些幻象都消失了,眼前是一片美景。

从窗子望出去,外面的松树下洒了一地斑驳的光影。

“卡住”是最常碰到的一种麻烦。如果你想一下子说太多东西,往往就会这样。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写出来,因为这会使你更写不出东西。你只要先把事情一样一样地区分清楚,然后每次只写一样。如果你一边想要说什么,一边想先说什么,就太复杂了。所以要先把它们区分清楚,列出要说的事,然后再排出先后顺序。

所以不应逃避被卡住的情形,它是达到真正了解之前的心灵状态。要想了解良质,不论是在技术工作上还是其他方面,放下自我,接纳这种被卡住的现象是个关键。无师自通的技术人员就是因为常常被卡住,才比接受过学院训练的人员更了解良质。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处理突发的状况。

我们总是不时地闯入别人的生活,不过却没被发现。

现在我们必须骑过这片像火炉一样热的沙漠,不知前路将通向何方。

25

今天早上,我们已经讨论过传统理性所导致的古典痼疾,也就是“卡住”的问题。现在我们要转向与之相对的浪漫痼疾,也就是传统理性所造成的科技的丑陋。

要解决人类价值和科技需求之间的冲突并不需要逃避科技——这是不可能的。方法在于打破传统的二分法,进而真正了解科技的本质——并不是利用自然,而是把自然与人的精神融合为一,创造出可以超越二者的产物。

当然,这种个人层面的超越并不一定要接触摩托车,单纯到像磨一把菜刀、缝一件衣服或是修理一张坏掉的椅子,它们背后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把它做得很漂亮,或是很丑陋。而你要想有高品质的表现,做得漂亮一点儿,就必须有能力知道什么是好,并且有能力理解实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同时具有对良质的古典和浪漫的认知。

精神的平静,也就是消除杂念,相对来说不太容易做到,但是仍然可以达成。但是价值的平静,也就是一个人没有欲望,只是单纯地过自己的日子,这似乎是最难的。

太阳已经下山了,我有一种强烈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我的精神也随太阳西沉了。

26

如果经常调试、定期翻修,它们就会和你一样长寿,甚至比你寿命更长。这就是所谓的良质。我们骑了这么远,它都没有出过问题。

什么,什么,牧草地狭长经过,一边是田原,一边是荒漠,无论奴仆与苏丹,姓名皆失落,可怜穆罕默德,空有黄金宝座……

夏日到来,催开玫瑰,也催促帝王归于土灰。

特别是今天的肖陶扩,谈论的是进取心。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长久的安静,看见、听见、感受到真正的宇宙,而不是一些八股的思想,他必然会充满进取心。进取心不是某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词的原因。

陷阱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因外在的环境使你放弃了良质,我称之为挫折。第二种是你内在的因素引起的,我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称呼,姑且称之为忧虑。

自己制造不但不会破坏进取心,反而会激励自己。当你骑着运转着你自己加工的零件的摩托车上路时,你会获得一种独特的感受,那是买来的标准件不可能带给你的。

现在我们要谈谈内心因素导致的陷阱。这一部分有三个陷阱。第一个陷阱会限制情感理解,叫作“价值的陷阱”;第二个则会阻碍认知理解,叫作“真理的陷阱”;第三个会阻碍精神运动行为,叫作“肌肉的陷阱”。其中价值的陷阱最严重也最危险。

通常他在家里惹的麻烦,都是在学我,像我对待他一样向别人发号施令,尤其是向他弟弟发号施令。别人当然不会接受他的指令,他不明白别人有不接受他摆布的权利,那个时候,他就会失控。

而摒除烦躁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设定工作时间。尤其是新的工作,需要许多不熟悉的技巧,如果要赶时间,那么把预期时间加倍,然后降低过高的期望。整体目标的重要性要降低些,具体目标则提高些。这需要我们的价值观有弹性。在改变价值观的时候,通常会丧失掉一些进取心,但是这种牺牲是必需的,这总比因为烦躁而引发很多错误,最终导致进取心丧失殆尽要好得多。

或许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一发现陷阱就停下来,仔细研究,然后再去进行手中的工作。

“无”不是表示一无所有,“无”只是说没有等级,不是“一”,不是“零”,不是“是”,也不是“非”。它表示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超越了“是”与“非”的等级,因而它所强调的就是不去问问题。

你真正在维修的车子,其实是“你自己”。外面的那部机器和里面的这个人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会一同亲近良质或者远离良质。

27

你为什么不从黑影里走出来?你究竟长得什么样?你是不是在害怕什么?你害怕些什么呢?

28

就好像电影结束了,虽然你知道那不是真实的世界,但是却无法脱身。

船长已死,他们正在汪洋里漂流。

不要抛弃任何东西,永远、永远都不要再抛弃任何东西。

我在公路上慢慢地走着,不想去打扰阳光,这正是早秋的感觉。

怀特海曾经说过:“所有的哲学都只不过是柏拉图的脚注。”

换好之后,我看见油尺上的油滴在阳光照耀下好像清水一样干净,哈!

所以良质不是方法,而是方法所追求的目标。

主席的文章是防卫性的。大量错综复杂的文句编织成一个个迷宫一样的堡垒,使你几乎不可能发现其防卫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情况就像你进入了一个房间,而里面的人刚刚结束一场激烈的辩论,每一个人都静了下来,没有人说话。

在由中世纪经院学者所诠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中,人被视为理性的动物,能够找寻并界定优良生活,而且最终可以实践它。

伟大的学校都是在黑格尔式的争辩中发展壮大的,而不能接受有悖于其基本信条的论文的学校则会一成不变。

但是由于这份工作只是谋生的差使,他不愿把创造性的精力浪费在这里

攻击并不是因为它们与二十世纪无关,反而是因为关系太密切了。研读得越多,他就越相信,没有人知道,不知不觉地接受这些思想,对世界会有多么大的危害。

是神话,是神话疯了,他对此深信不疑。这个神话认为世界的形式是真实的,而世界的良质是虚幻的,这才是疯话!

其实几天后就要把车卖掉,换它可能很傻。

29

再说,我不喜欢带着尽快结束旅程的念头前进,所以还是决定把护罩修理好。

她可能还不了解,有这样一副表情,她很快就不会再寂寞了。

天气冷得让我的思想也冻僵了。

真正的祸首并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所带来的一种趋势,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科技背后截然二分主客体的看法造成了这种现象。

一个好学生会用公正的态度去面对学问,斐德洛却不然。他在磨他的斧子,所以专门挑选能帮他磨斧子的材料,以及挥舞这把斧子的方法,如果有任何东西妨碍他,他会毫不留情地把它砍倒。他对其他人所写的伟大著作不感兴趣,也没时间研究。他之所以在这里,只是想要写出一本属于他自己的伟大著作。他对待亚里士多德的态度有些不公平,就好像亚里士多德对他的前辈不公平一样——因为他们挡住了他的路。

柏拉图深信辩证法是追求真理的唯一方法,唯一的一种。

我记得柯勒律治[插图]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不是柏拉图的信徒,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不能忍受亚里士多德永无止境的分析,必然会喜好柏拉图天马行空的概念。不能忍受柏拉图高远的唯心主义,必然欢迎亚里士多德的实际。柏拉图实质上和佛陀一样,是对终极的追求者,每一代都不断有这样的人出现,殚精竭虑地寻找宇宙存在的源头。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了维修摩托车的技术人员,他喜欢世间万象。

他终于发现有一种邪恶深深地植根在自己身上,就是假装想要去了解爱、美、真理以及智慧。但是它真正的目的不是去了解而是去利用,以让自己登上宝座。辩证法——就是这个篡位者。这就是他所看到的。这个暴发户和所有所谓的美善相斗,想要涵盖它然后加以控制,这就是它的邪恶之处。

“卓越”暗示着对生活的完整或唯一性的尊重,因而不喜欢专门化。它还暗示着对所谓的效率的轻视——它具有更高等级的效率,这种效率并不存在于生命的某一种才能中,而是存在于生命本身。

30

他不知道攻击究竟从何而来,他从来没有遇到过活着的智者,只有死去的智者。

理性教堂就像所有有组织的机构一样,并非建立在个人的优点而是建立在个人的弱点之上。理性教堂要求的并非能力,而是无能。一个无能的人才容易受教。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总会带给别人威胁感。

什么是好,斐德洛,什么又是不好——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吗?

他又开始奇怪地前后摇摆着,脸埋在手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一种奇怪的、无法形容的摇摆,是一种把别人摒弃在外的自我封闭,像是回到了我不知道的地方……海洋的深处。

这时我感到一种非常沉重的压力。他是在为斐德洛哭泣。他想念的是斐德洛。

31

这时他有一点儿恐惧,这就是他要的。他想恨我,因为我不是“他”。

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暖洋洋的阳光上,对这一点温暖,我已经很感激了。

我觉得好像到了世界的尽头。

“克里斯,我想你自己很清楚问题在哪里。你不想旅行,你讨厌它。然后又不想和任何人住在一起,也不想去任何地方。我提的这些人,不是你讨厌他们,就是他们讨厌你。”

我就是斐德洛,他才是我,他们因为我说出了真理而想把我毁掉。

32

拿掉头盔之后,你就可以恢复平常谈话的音量。这么多天之后,终于可以把头盔拿掉了!

试炼永远不会了结。人只要活着就会发生不愉快的事和不幸的事。

重现经典 编委会 推荐语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翻译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把中国从古老沉重的封建帝国,拉上了现代社会的轨道。

插图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所记录的这段横跨美国大陆的史诗之旅,事实上发生于一九六八年。

关于作者

走近波西格

一九六八年六月,波西格给一百二十二家出版商写信,宣称自己想就精神与技术在生活中彼此割裂的问题写一本书。

与波西格对话

“我们的确需要重新珍惜个人的操守、对自我的信赖以及老式的进取心。”

良质是艺术与技术的共同基础

关于本书

生长的河——波西格和本书首版编辑的通信

这本书,如其名字所说,与禅有关,也与摩托车维修有关,但它也关系到精神感受与技术思维的整合。书中提出,上述二者的分裂是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充斥着不满的深刻根源,并给出了一些非正统的解决之道。

这样的干草垛今天几乎看不到了,然而在北达科他州的这块土地上,你会看到形如巨兽的干草垛像房子一样座座耸立!

如果需要的话,就算整个世界是一场大宴会,我也愿意和你并肩战斗,不改初衷。

十周年纪念版作者手记

在他们看来,未来在他们的背后,而过去则在眼前渐行渐远。

嬉皮士知道他们要什么,并美其名曰“自由”。可是在经过彻底的分析之后,所谓“自由”纯粹是一个消极的目标,是一个很糟糕的词。嬉皮士们没有提出改良的方向,只制造出一些吸引眼球却转瞬即逝的东西,其中有些返璞归真的主张,日渐演变成纯粹的堕落。返璞归真自有其趣味,但是当成严肃的毕生事业就不大可行了。

克里斯去哪儿了?那天早上他刚买了一张机票。银行里有他的账户,抽屉里塞满他的衣服,他有好几架的图书。他是个活生生的人,真真切切地存在过,这个地球上有他的位置,有他生活的轨迹。可是,现在他在哪儿?他从火葬场的烟囱上离开了吗?他在我们捧回的装有他骨殖的小盒子里吗?他正在我们头顶的某块云朵上拨弄黄金的竖琴吗?都是胡思乱想罢了。

现在,克里斯的躯体,作为这个形态的一部分,消失了。而这个形态的整体依然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洞在它中心撕裂开来,那就是我的心疼痛不已的原因。这个形态需要附着于某物却求而不得。丧亲之人在坟茔前久久不愿离去,对亡人的随便什么物件或代表都恋恋不舍,这也许就是原因。这个形态必须找到新的物质实体来获得支撑,延续自身的存在。

我们现在深深地感知到,虽然名字和面孔一代一代都在改变,却有一种让我们相亲相爱的深广形态,始终生生不息。

二十五周年纪念版作者手记

这是一个分裂的人:他有两个心灵,在争夺同一个身体。“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词的原意就是指这种情况。这两个心灵对于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有着不同的价值选择。

斐德洛是被知识价值所支配的人。他根本不在乎别人喜不喜欢他,一门心思追求他认为具有惊世的重要性的真理。这个世界完全不理解他为何奋斗,并且因为他惹出的麻烦想要消灭他。现在,他已经在社会上被消灭——再也不能发声了。但他思想的碎片仍然存留在讲述者的脑中,这就是冲突的根源。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