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种中心度
- 度中心度:连接数量
- 特征向量中心度:连接质量
- 传播中心度:传播效率
- 中介中心度:连接功能,连接的不可替代性
第1章 引言:网络与人类行为
◎你的网络,就是你的命运。
1 更多的事情在改变
在1492年左右开始的全球化1.0阶段,世界从大尺度走向中等尺度。在给我们带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2.0阶段,世界从中等尺度走向小尺度。到2000年左右的全球化3.0阶段,世界从小尺度走向微型化。
随后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也正是依靠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与移动电话,才得以发动并组织起来
尽管这些通信手段是现代的,但传播消息和愤怒情绪的最终还是人类网络。新的特点在于消息传播的广泛和迅速,以及人们可以联合做出响应。要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仍需弄清楚消息如何在人们之间传递,还有人们的行为如何相互影响。
我们的讨论还将出自两种不同视角:一种是关于网络如何形成,以及为什么展现出某些关键的特征;另一种则是关于这些特征如何决定我们的权势、观点、机遇、行为和成就。
2 亿万人构成的网络
生活其实很简单,但我们非要让它复杂化。
此,该社群中可能出现的朋友网络的数量将是宇宙中恒星数量的许多倍,事实上,它比我们估计的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数量还要多出很多数量级!
人类网络的几个主要特征对于人的行动原因有深刻的解释力
人类网络的普遍特征:具有高度分隔性。网络上半部分的学生很少与网络下半部分的学生结为朋友,而随机网络中的联系则无序地指向所有方向。
为什么在高中的人际网络中出现此类分隔会对上大学的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却跟流感的传染基本没有关系。
本书的出发点是,你在网络中的位置如何决定你的权势和影响力,因为这将对后续的几乎一切讨论都产生作用。
第2章 权势和影响力:网络中的核心位置
有时候,富有理想的人会被整个业界圈子反感,被视为讨好卖乖和追求个人私利。可是,默默无闻的美德只有在天堂才会得到回报。要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你必须让人们知道你。
一个人的位势和影响力可以通过他发动或激励的人数来判断,因为这反映了他的作用范围。
他们有着重要的同盟和朋友,并通过其行动产生的宣传影响更多人
人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变得更加重要——在网络中显得尤其突出——即成为关键的连接点或者说协调人。
1 人气度:中心度
在网络术语中,某个人在特定网络中有多少联系或者链接(关系)被称为此人的“度”(degree)。与之相关的反映某个人在网络中处于何种中心程度的指标被称为“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
我们的朋友平均拥有的朋友人数超出社群中的一般水平,这正是所谓的友谊谬论。
友谊悖论不难理解。最受人喜欢的人会出现在很多人的友人名单中,而朋友极少的人只会现身于少数人的名单。相对于在人群中的占比,有众多朋友的人在大家的友人名单中会被过度代表,而朋友少的人则会代表不足。
人气高的人在决定感知和行为标准方面发挥了超出比例的作用。
学生看不见所有人的情况——他们主要是和有连线的朋友交流。
虽然三分之二的人偏好格子衣服,但由于最受欢迎的学生在大家的朋友关系中被过度代表,最终使三分之二的学生以为选择纯色衣服的人是大多数。
时尚设计师早就看清了让名人穿上他们的各种新款设计走上奥斯卡奖红毯的重要性。
友谊偏差只是“选择性偏差”(selection bias)的情形之一,其含义是,我们的观察往往来自有偏向性的样本,取决于这些样本如何选取。
2 对比
你只要反复拷问数据,大自然总会坦白。
统计数字是用简洁的方式反映有用的信息;不同的统计数字概括了不同的内容;即使有大量的统计指标也可能难以反映它们所描述事物的所有细微之处。
类似的是,当我们观察反映人们网络位置特征的不同统计数据时,也会有不同的人浮现,成为最“中心”的人物。有些人在某些指标下居于非常中心的位置,在其他指标下则不然。
测量中心程度的一个指标——中心度——能帮助解释为什么网络里中心度最高的人有超出比例的影响力。这是第一种“网络效应”。
3 关键是你认识谁——大海捞针
建立关系网是废话,交朋友才是正事儿。
判断某个网页的地位并不是简单计算有多少网页跟它有链接,而是看它是否与某些链接最广泛的网页相连。在许多场合下,拥有“人脉广泛”的朋友比仅仅拥有人数众多的朋友更为重要。
不是只计算朋友的数量,而是计算每个朋友能带来的更多的朋友的数量,跟踪朋友的朋友——我们称其为“二度朋友”(second-degree friends)
某位用户从某个网页起步,跟随该网页的链接随机进入另一个网页,点击每个链接的概率都相等。该用户持续这一操作,以此模式在互联网上随机游走。 积累一定时间后,如果我们要计算该用户登录每个页面的相对时间比例,就是属于特征向量计算。在此情形下,每一步计算使用的权重都与每个页面包含的链接的数量成比例。
4 小额信贷的扩散
BackRub算法通过从他处到达某个网页的便利程度分析其地位,而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感兴趣的是某个人在触及其他人方面有多大的影响力。
尤努斯的创新是,贷款是基于连带责任——如果某个人未偿还贷款,更多的人也将为此负责。一个人的贷款违约,他的亲朋也会受到牵连。
问题在于,银行对当地的朋友关系网一无所知。它如何能找到最中心的村民呢?这能起作用吗?银行估计,最有利于传播消息的村民应该是教师、店主和自助团体的带头人。 我们姑且把这些人称为“初始种子”。银行当然希望这些种子处在中心的位置,它们考虑的是中心度,对特征向量中心度则毫无概念。
人气较高的人在塑造人们对社会习俗与时尚的感知上很有用,并能直接影响众人。
虽然初始种子的度数似乎完全没起作用,但初始种子的特征向量中心度较高的村子相比之下却有着明显更高的参与率。
5 传播中心度
特征向量中心度可能过度测算了网络中的位置对散布消息的作用。一方面,只看中心度忽视了消息传播不止一个环节的事实。另一方面,特征向量计算方法把传播理解为在网络中无限循环的无休止的过程。现实其实是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的。
我们对小额贷款消息传播的估计是,通常会经过大致三次迭代的传播,不怎么会超出“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范围。
传播中心度(Diffusion centrality)介于中心度与特征向量中心度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如果让迭代次数以及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信息传播概率足够大,那么传播中心度就接近于特征向量中心度。如果只做一次迭代,或者信息传播概率很小,传播中心度将与中心度成比例。
中心度反映直接影响力,特征向量中心度反映一个人的朋友的势力,传播中心度反映一个人在给定时间和兴趣程度下传播或接收信息的范围。
6 美第奇家族的崛起:人际网络的早期案例
美第奇家族的网络涉及两组关键的联系:商业与婚姻。
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的联系比其他任何家族都多,婚姻与商业联系的数量几乎是两个主要竞争对手阿尔比齐家族和斯特罗齐家族各自的两倍。
除联系数量之外,美第奇家族还在他们同盟家族中起到关键联系人的作用,而对立的家族中则没有这样独特的联系人。
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中介中心度反映了其他各对节点之间的最短连线通过该节点的比例。
中介中心度包含我们刚刚分析的两个观念:如果某个节点的两个朋友彼此没有直接联系,他们之间的最短连线就会通过该节点,即该节点位于他们之间。这使得该节点不但能担任经纪人或中间人,而且可以成为其他节点的行动的协调人。
7 “教父效应”:中心度带来中心度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圣经如是说,至今依然。
中心度能带来更多中心度。如果人们新交到的朋友与他们已经有的朋友数量成比例,则朋友的数量就会像复利那样增长。已经处于更中心位置、朋友数更多的人,其中心度分值的增长将快于位置不够中心的人。
友谊悖论在这里有潜在影响:你最容易结识的是那些已经有最多朋友的人。由此会造成富者愈富的现象,居于更中心位置的人更容易参与会面,也更容易结交新的朋友。
如果是通过老朋友结识新朋友,那么你见到某个人的概率就同他们已经有的朋友的数量相关。假如某人的朋友人数是另一人的两倍,你见到他的概率就是另一人的两倍,因为认识他的任何一位朋友,都会给你一次见到他的机会。于是有更多朋友的人会以更快的速度结交新朋友。
网络本身在新的联系形成中作用越大,复利效应就越明显,节点之间联系的不平等越突出。当人们通过现有联系去寻找其他人的时候,可以出现巨大的乘数效应。它不但会增加一个人的度,还会影响特征向量中心度和传播中心度等指标,因为同其他联系广泛的节点增加了联系。
8 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权势的分类
人气度——“中心度”:某人是否有很多朋友、熟人和关注者?在社交媒体中把消息发送给数百万关注者的能力,让一个人拥有了影响大量民众思考和了解什么的力量。人气度高的人受到超出比例的关注,由此可以扭曲人们对趋势和习俗的看法。◎联系(你认识谁)——“特征向量中心度”:某人是否与其他交际广泛的人有联系?朋友数量多可以有帮助,但拥有几个位置绝好的朋友同样有用,甚至更加重要。◎影响范围——“传播中心度”:某人所处的位置在多大程度上利于传播消息或最早得知消息?能否通过网络中有限次数的传播影响很多人?[插图]◎中介桥梁——“中介中心度”:某人是不是高能量的经纪人、关键的中间人,或者处于协调他人的独特位置?其他人之间的相互联络是否必须通过此人开展?某人是不是某个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键桥梁,离开他就无法连接?
第3章 扩散和传染
疾病的传播映射着人类的移动和交际范围。阻止传染的秘诀在于控制“基本再生数”。但由于网络中的外部效应,个人激励并不等于社会最优,根除任何疾病都极其困难,大多数传染病仍会周期性暴发。
现在我们认为,黑死病是从中国沿着丝绸之路传到君士坦丁堡,然后在1347年随着热那亚的商船进入西西里岛,很快消灭了岛上近一半的人口。
黑死病的缓慢传播告诉我们,中世纪时大多数人类的移动和交际范围是多么有限。现代的传染病大不相同,传播极其迅猛,通常在几周甚至几天之内就跨越不同的大陆。
1 传染与网络结构
连接度较高的人可以放大和加快疾病的传播,但对于有着巨型分支的网络而言他们并非必要条件,只需要每个人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就足够了。
2 相变与基本再生数
“相变”(phase transition)这一术语经常用在热力学中,意思指物质形态的改变。[插图] 例如当水变成冰或水蒸气时,我们就说发生了相变。
网络的相变对疾病控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与疾病及可能传播疾病的网络有关的一个关键数字是疾病的“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其含义是一个典型的感染者会让多少其他人受到新的感染。若基本再生数大于1,则疾病会蔓延,若小于1,则疾病会消亡。
疾病的基本再生数取决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传播有多容易,以及每个人有多少人际联系。因为不是每个联系都会传染疾病,基本再生数通常低于网络中的平均度数。再生数根据不同的病种和地点存在差异。
再生数是免疫政策的核心。疫苗并不需要完全有效,或者接种到每个个体,才能阻止疾病的广泛传播,它只需要把再生数降低到1以下即可。
3 外部效应与疫苗接种
一烛燃千烛,一烛寿未减。欢乐与人共,欢乐亦如常。——佛陀
外部效应的概念: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的福利状况
一位在机场咖啡店工作的员工注射流感疫苗,不仅能够帮助他自己保持健康,也会给众多乘客带来好处,防止他们因为这位员工染上流感而受到扩大传染。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自由市场无法把个人激励同社会整体福利协调起来。
疫苗接种政策还有负面反馈效应:疫苗接种工作越成功,疾病的威胁越小,民众对保持警惕的激励就越低。
4 连通却稀疏的联系
人类网络的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在于,许多人能够良好地连通:大多数人处于一个巨型分支之中。
社交网络可以有很好的连通,同时联系却往往很稀疏
脸书网络的潜在连接里只有极小比例真实存在,因此它是极其稀疏的。但就是这个极小比例的真实连接,已足以把几乎全部用户纳入一个巨型分支。
除了将几乎全部用户包含在一个巨型分支外,尽管脸书网络极其稀疏,用户之间的连接路径却非常短。或许令人震惊的是,任何两位活跃用户之间的平均距离只有4.7个连接。 这被称为“小世界”现象
小世界现象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实验做了精美的描述。
5 中心度与传染:人气度的不利一面
人气最高的人可能是首批听到新消息的,但也可能是首批暴露给新的传染病的。
在巨型分支中酝酿广泛传染的基本驱动力是网络总体的平均度。在许多人际网络中,是大多数人的度数高于1的倾向使疾病传染和信息扩散变得无所不在。
6 人类网络的变动与传导性
在疾病或金融困境等危险传染物蔓延时,人们的反应是感到害怕,切断联系,孤立自己的节点,龟缩起来。与之相反,在听到某些重大消息以后,人们会积极地相互联系,增加网络的稠密度,加快喜人信息或猥琐流言的传播。
7 收集思想
避免听说热门消息其实是项艰巨的挑战:要求努力改变我们的习惯,避免接触大量的媒体、谈话和人物。
基础再生数、相变、巨型分支和外部效应在许多类型的扩散和传染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远不止疾病和新闻的传播。
第4章 密而不能倒:金融网络
一旦丧失信心,恐惧和不确定性就会淹没市场,人们会用“凯恩斯选美”的思路去挤兑银行存款。
恐惧与狂欢是决定性力量,而恐惧的力量更是狂欢的许多倍。随着乐观情绪的积累,泡沫非常缓慢地膨胀。然后恐惧出现,泡沫迅速破灭。当我开始凝视这些现象的时候,我感到了某种认识上的冲击。传染是导致事情分崩离析的关键所在。
全球化不只带来了更多的相互连接,还有更分散化的投资与更安全的投资组合
许多重要的金融市场的分散化依然严重不足。这给金融传染提供了一个危险的绝佳发力点:网络在这个点上既有实现广泛传染的充分连通性,又不够分散化,不足以阻止某家机构倒闭产生的连锁效应。
1 对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解剖
因而从网络视角来看,与其让事态扩大、之后再来收拾,在较早的时刻就采取措施阻止传染,总是难度更小、成本更低。
从事后看,放任雷曼兄弟破产是巨大的错误,并导致后续的救助行动付出了高昂得多的成本。
华尔街的崩盘导致德国获得的贷款大幅减少,使它难以支付对一战的赔款。随着德国停止还款,恐慌出现,那里的投资者纷纷停止贷款,从而造成了大范围的企业倒闭和创纪录的经济衰退,政治和经济混乱进一步恶化,使纳粹党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2 金融传染的特殊之处何在?
第一是金融市场有大量的参与者和不同类型的联系。
第二个扭曲是有更多联系并不总会增加金融网络中的“受感染”风险。
发生金融传染的最坏情形是处于中间地带,这里有足够多的联系产生连通网络,把所有企业都直接或间接连接起来。但联系数量又不够多,大部分企业的多数业务都仅限于少数几家伙伴,其中一家破产就可能造成大麻烦。
一旦人们对银行体系普遍丧失了信心,储蓄和投资就会面临真实的危险。在大萧条期间,囤积现金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世界股票市场之所以在2007年末到2009年初损失了50%以上的市值,几年后又出现反弹,这并不是因为企业的实际价值有巨大损失,然后又奇迹般恢复,而是因为哪些企业可能破产、衰退范围会有多广泛和多严重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这些不确定性的恐惧。市场最终稳住了阵脚并不代表一切都圆满结束,因为经济下行过程中出现了就业、产出和消费的巨大损失,基础投资和经济活动出现了连续数年的紊乱。陷入和摆脱不确定性的过程本身代价高昂,令人疲惫不堪
3 自由市场与外部效应
金融的本性在于,除非有明显的杠杆作用,否则是不可能很赚钱的……而只要有债务,就会有破产和蔓延。
金融市场的外部效应表现为一家企业的错误给网络造成的潜在影响。一家企业丧失清偿能力、拖欠还款,会导致其交易对手也丧失清偿能力,带来连锁倒闭与相关成本,这样的损失会非常巨大。
在金融市场上,规模庞大会带来很多优势,因此有些关键企业既属于大而不能倒,又带有密而不能倒的性质。
越大越好”给金融市场造成压力的证据是,银行的数量不断减少,而最大银行的规模持续增长。
最主要的一点,规模能带来品牌和声誉:大而不能倒使大银行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交易对象,因为它有着小银行不可比拟的隐性担保。
4 爆米花还是多米诺?
危机的爆发是否具有网络性取决于一个关键的差异:一场金融危机是爆米花式的还是多米诺式的?
网络传染是多米诺式的:一家机构倒闭给其他机构带来麻烦,像多米诺骨牌那样逐一倒下。某些金融危机的特点则像爆米花的爆裂,玉米粒在同样的热油作用下膨胀,最终在相同时间出于相同原因一起爆开,并可能让人误以为爆裂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的。
第5章 同质性:人以群分
托马斯-谢林的“搬家游戏”告诉我们,哪怕是极小的种族偏好,都可能造成事实上的种族隔离这样的重大后果。“斯坦福监狱实验”则说明,人们非常容易接受角色和身份,甚至假想的身份都能导致分裂乃至你死我活的争斗。
1 种姓制度
隔离(segregation)是强者强加于弱者的行为。分隔(separation)则是同等地位的两者的自愿选择。
这种理念把人们当前的种姓看作过去的报应,视为理所当然的结果,因此不应该奢望去改变种姓身份,至少在今生今世是如此。
种姓制度如此牢固的一个原因是它给处于特权地位的人提供了巨大优势,从而使其有激励永远维持该制度。
2 同质性
有格言说,平等带来愉悦……相似产生友谊。
人们喜欢跟自己类似的人打交道的普遍倾向
现在请猜一下美国的普通白人拥有多少黑人朋友——这里所说的朋友是指“经常在一起讨论重要事务”的人。答案为零。是的,至少根据一项涵盖2000多名成年人的调查,三分之二的白人没有任何其他种族的亲密朋友。 在这样严重的社群分隔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某个群体可以基本无视另一个群体的历史、信仰和文化。
3 位置,位置,位置
我们更多与跟自己相似的人交往是出于多种原因,某些是由于自己的选择,还有些则在个人控制范围之外。
除共同利益外,距离相近对人们的友谊也有着重大影响。
携手工作并有着类似技能的人的聚居倾向成为推动同质性现象的另一种作用力。此外,地理位置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放大同质性效应。
4 导致同质性的更多理由
最激动人心的吸引存在于素未谋面的双方之间。
我们更直接地依赖同质性和反复交往来标记自己信任的朋友圈,而不再用地理位置界定所处的社群。
随着群体之间的敌意与怀疑加剧,同质性倾向也会壮大。
人们非常容易接受角色和身份,弄清楚这点能进一步理解各种身份的群体之间的鸿沟——同质性的另一个驱动因素。
5 同质性的某些启示
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国家多属最贫穷之列,政府运转最糟糕。隔离最轻微的则大多是最富裕的国家,有着运转最高效的政府。
这说明隔离程度低并不能保证经济繁荣,但隔离程度高会制约发展。
严重的族群隔离会削弱国民之间的信任,产生大量代表特殊利益集团的各种政党,从而导致政治局势更趋分裂,政府更加低效。
6 同质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驱使人们跟相似特征的人交往的若干力量:定位和交往模式中的偏差,共同的挑战和目标,交流的便利,行为和习俗的可预见性及相互理解,现实或想象的群体间竞争及其带来的偏见和歧视,以及人类需要群体认同的基本社会—心理倾向等。
同质性让我们的生活与周边人的行为变得更容易预测,但也极具分裂性
第6章 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网络反馈和贫困陷阱
美国国会开展的“奔向机会”项目,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证实了“孟母三迁”的英明:邻里社区至关重要。与谁做邻居、同学、战友、同事……将决定你的学业、工作、薪酬乃至整个人生轨迹。无论是应聘CEO(首席执行官),还是做个搬运工,找谁做推荐人都大不相同。
1 社会固化
我们那时才意识到,所有的教育并非生而平等。对来自距离大城市只有一小时的帕朗市的我和瑞恩而言,这个拉斯维加斯男孩是我们永远无法访问的另一个星球的公民。但我们那时并不知道,还有其他很多遥远的星球是我们甚至无法看见的,同时这些星球也看不见我们。
固化的产生是指人们被束缚在他们出生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所植根的人际网络不能提供取得成功所需的信息和机遇。
低学历的父母及其社会网络所培育的子女从出生后在认知交流和教育上就处于弱势,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少得多。
2 固化,不平等,“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
一个孩子在未来的成就与幸福取决于其父母和社群奠定的起点。衡量社会地位的代际粘性的标准做法,是在收入、财富和学历等要素上对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比较。
我意识到所有的数据都在讲述同样的故事:无论是以收入、教育、财富乃至寿命衡量,在父母与子女的关联性方面,如今的美国都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这些指标的高度关联性绝非好事——意味着较高程度的社会固化。
社会固化与不平等有很大部分是来自经济体中不同成分间的比较,因此当某个国家的组成变得更为多样化时,我们理应看到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程度的上升。
3 不平等
人类只要学着囤积物品,对土地行使排他控制权,就开始了积累财富并世代相传的过程。
不平等状况已持续了数千年,但直到工业革命才真正加剧。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率前所未有的增长,由于这一增长,加上对垄断的监管不力,工业化各国中的极少数人积累了难以比拟的高比例财富。
因此我们看到两个极端的劳动力需求都在增长:需要很高技能的设计与管理等工作,以及只需要很低教育和经验的极简单工作。
尽管顶层1%人群获得的收入已达到极高水平,但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中大约三分之二仍属于劳动收入,仅有三分之一是资本回报。
4 教育
如果你是在美国最有竞争力的某所大学(如常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上生物学、经济学或计算机科学的入门课程,身边同学中来自全美最富裕四分之一家庭的概率比来自最贫困四分之一家庭的概率高出约20倍。
教育方面的差距其实早在上大学之前就表现出来了,并且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已经非常显著。
虽然上大学的花费可能很低,但许多高中生及家人对此如何操作却知之甚少。他们有的被想象中的高价给吓退了,有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机会获得丰厚的经费补贴。由于缺乏这些知识,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甚至没有申请本来可能最适合他们的学校。
5 通常的嫌疑人:机构和资本
信息是理解教育差异和社会流动性的关键所在。而信息主要来自父母及其子女生活的社群。
与我们这里的着眼点关系最直接的资本是“社会资本”,也是最新提出的资本概念。[插图] 它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或社会声誉能够获得的好处、资源和信息等。
所有类型的资本都是可继承的,能够从父母传给子女,这一事实对社会固化问题有重大影响。
社群因为收入水平而高度割裂,随着收入差距拉大变得更加恶劣。
6 工作网络与社会资本
人际网络和社会资本在决定谁得到何种工作及何种待遇中的重要性。
无论你喜欢与否,你的命运同自己的朋友都是紧密交织的。他们如果境遇不错,就能给你提供帮助。
拥有更多职业发展良好的朋友能在多个方面给你提供帮助,会增大其中某人听到职位空缺的消息并将其传播过来的概率,继而增加你找到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位的机会。
所以你的朋友越多,不仅找到工作的机遇越大,而且得到好工作和高工资的概率也越高。
仅有六分之一的职位信息是通过紧密的关系传过来的,其余是通过一般或疏远的关系,并且有超过四分之一是通过较疏远的关系。
人际关系与薪酬的相关性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人际关系越广泛则薪酬越高,在男性中表现更为突出。
为什么雇主对推荐那么着迷呢?如果他们能够从所有申请人中选拔最好的人才,则可以消除人际网络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众多扭曲。在更为广泛的申请人群体中肯定有珠玉之才,为什么只限于去招募现任雇员的朋友熟人?
7 反馈与行为模式的持续差异:社会中的拔河现象
传染病可以跨越社会网络中的分明界限,这在封建社会尤其突出。贵族的生活与农民截然不同,在教育、饮食和财富上差异悬殊。
我们的许多决策最终是由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以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主导的。
许多疾病能轻松跨越社会界限,受人际交流强化和推动的行为模式则不然。
社会拔河比赛:人们最终会被拖向大多数朋友站的一边。
8 摆脱:网络分隔、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现象
根深蒂固的同质性现象,以及信息和机遇在人际网络中的流动,是教育投资、社会固化和不平等背后的基本作用力。
市场经济体制在配置产品和服务以及提供创新和增长激励上的巨大优势,意味着大多数人在解决不平等和固化问题时,必须采用不同于消灭私有财产与建立公社的手段。
技术进步将持续取代低技能和中等技能的劳动力,增强高教育和高技能人群的权势和影响力,将其余的工人推向不需要多少专门训练、日益枯燥乏味的岗位。
各国政府总是试图用贸易壁垒和移民政策来支撑国内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但由于导致低技能劳动力被替代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此类政策很难刺激就业,并可能导致灾难性的间接伤害。
当前的技术变革正在把技能回报推向高得多的层次,这意味着各国应该向更高水平的教育投资,以顺应技术的进步。
与简单地提供某些信息、在这里或那里给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相比,集中力量让群体改变行为模式能产生大得多的杠杆作用。
第7章 集体的智慧及愚蠢
现代社会网络以空前的广度和速度相连,但涉及价值判断的学习过程却高度取决于重复和惯性,同质性和选择性关注把不同人群隔离在不同回声仓里,日益两极分化。
那有什么让人类卓尔不群呢?答案在于我们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并以之与他人沟通。
人类通过理解抽象概念使我们相互学习并协调行动的特有能力,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学到的东西既有事实,也有谎言。
1 集体的智慧
拉丁文“Vox Populi”的含义是“民众的声音”,该现象则被称为“集体的智慧”。
个体的差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被加总抵消。
当人们采用相同技术处理相同数据时,总是容易犯下共同的错误。
对可能发生什么事件或者该做些什么的不同观点进行综合的另一种办法,是通过细致的协商。这正是陪审团的运转逻辑,也用在更大规模的协作上,例如著名的“卡斯帕罗夫对战全世界”的故事。
你需要做信息汇总,你的人际网络将成为关键:你会从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的交流中,以及自己参考和跟踪的各种媒体那里得到各种信息。
这种学习方式——每个人都反复同自己的朋友交换意见,并采用朋友的平均看法——被称为“德格鲁特学习”,以统计学家莫里斯·德格鲁特命名
人们的中心度决定了他们在左右其他人的最终信念上有多大影响力
最终将达成何种共识,则取决于所有节点的初始估计数和中心度。最终形成的共同信念其实可以由一个极其简单的公式给出:把每个人的初始估计数乘以各自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加总即可
德格鲁特学习正是在此处开始展现优势:人们确实容易受到重复计算与回声的影响,简单的德格鲁特模型惊人地准确预测了人们的实际表现,比完全理性和复杂的行为模型的结果要精确得多。
投入的筹码越高,人们就越有动力去主动搜寻和过滤所需的信息,而不是听任别人传播来的观点。
2 改变中的新闻版图
谎言传得飞快,真相蹒跚而行。
互联网给信息如何产生与扩散带来了某些有意思的扭曲。尴尬的是,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对于信息的生产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人们在打包和重组信息上的便利性具有两个重要的效应。
关于某个话题的不可靠消息突然大量出现,相互纠缠的信息源越多,人们就越难了解真相。这些不确实信息可能最终相互抵消,但即使如此,在噪音占比很高的时候,学习过程也会放缓。制造假新闻还能成为政治武器,以挑动各种群体之间的怀疑和仇恨,并动员其采取行动。
当假新闻的内容不像火星人入侵那么荒唐时,要把虚构和事实分清楚会变得更加困难。
总体来看,年轻人对互联网信息的理性处理能力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毫无希望。”
技术变革不仅降低了进入门槛,也提高了传播和更新的速度。
技术革新使新闻报道走向更加短小、更抓眼球和更容易产生,却逐渐远离需要时间和成本收集资料、为民主制度发挥监督作用的功能。
3 极端化:同质性的后果
尽管现代社会在人际联系上具有空前的广度和速度,但我们却没有看到人们的观点和信念的极端化走向减弱的迹象。事实上,有证据显示许多国家的政治观点正走向分化。
4 人类面临的挑战
只有两个东西是没有边界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对前者我并不肯定。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第8章 我们的朋友与局部网络结构的影响
对任意两个脸书用户,通过计算其关注朋友的“嵌入性”和“离散度”,将有60%的概率猜出是否存在恋人关系——我们的生活就是社会网络关系的总和。
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与愚者为伍,必受其累。
我们会有意识地去配合其他人的行为,由此形成了影响网络结构与扩散现象和行为模式的关系的更多规律。
1 蚂蚁与旅鼠
人类与模仿密不可分:一个人完全是通过模仿其他人而成为人。——西奥多·阿多诺,《最低限度的道德:对受损害生活的反思》
模仿他人并做出反应的能力是我们文化与习俗能快速演化的秘诀之一,而不用依赖节奏慢得多的自然选择。
去年有超过84%的被录用者决定加入团队,我诚挚地希望你也成为其中一员。”大约有8%原本会放弃的被录用者在读到此信息后选择了加入。
2 羊群效应、银行挤兑与集体迷失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孔子
这里出现了外部效应:任何个人做出的选择都给其他人传递了信息。人们出于自己的喜好选择去哪里就餐,结果却影响其他人对餐厅相对品质的推测。仅仅两个人的错误选择就能导致整个人群的迷失。
外部效应并不总是起坏的作用,但它们是双刃剑。
引发挤兑的消息并不需要严重到足以摧毁某家银行,也不需要真实,甚至不需要与这家银行有关。这条消息只需要在储户和债权人心里埋下不确定性的种子,银行就可能出现挤兑。对挤兑的担忧本身足以引发挤兑。
3 博弈论与互补性
你在意让自己的行为与朋友保持协同,这可能导致多种相当稳定的结局。借用博弈论的术语讲,叫作“多重均衡”。彼此的强化效应可以压倒我们个人的倾向性。
腐败实际上是种非常社会化的行为,当周围的其他人无视法律时,我们自己违法的概率会大得多——也是不同社会群体有着不同习俗的一个重要案例。
4 聚集现象与复杂传染和扩散
你的朋友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彼此也是朋友?这个比例被称作你的“聚集系数”。
5 信任与加持
如果人际网络中的两个人(或两个节点)有一个共同的朋友,那我们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加持”(supported)
人们的大多数交往并非基于正式的合同,而是信任。这种信任来自我们与同一批人反复交往的历史和互惠模式,以及有着共同的朋友及社群。
6 关系
在中国,这种被称为“关系”的社会资本是商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的纽带、各种过去的交往以及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可能比成文的正式合同更起作用。这类联系需要时间去建立,需要耐心和长远眼光。分歧和误解往往通过人际网络而非法律诉讼解决
在谈到科学家的行为时,施一公和饶毅说:“在中国,相当比率的研究人员花了过多精力拉关系,却没有足够时间参加学术会议、讨论学术问题、做研究或培养学生……有些人本身已成为这种问题的一部分:他们更多的是基于关系,而非学术优劣来评审经费申请者。”
由加持、关系和其他类型的社会资本带来的偏袒的整体影响比较难判断,因为人与人的联系能促进信任,利于发展生产,但同时也对谁占据哪个位置、花费多少时间来从事社交等造成了扭曲。
7 社会嵌入性
山姆与玛莉亚的关系的“离散度”,指他们共同的朋友在(忽略山姆与玛莉亚之后的)人际网络中的全部距离之和。他们拥有的共同朋友越多,这些朋友之间互相不认识的越多,离散度就越高。
8 要了解自己,得看清朋友
你结交的人会影响你的行为,所以要选那些有好习惯的人做朋友。
一个人会如何对待他人,除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外,还需要考虑他们所属的网络中的其他特征。他们是在同质性分隔线的同一侧还是不同侧?他们是否有许多共同朋友能提供加持、促进彼此信任,并带来互惠帮助的激励?
第9章 全球化:变化中的人类网络
技术进步便于建立和维持远程联系,但也让人更容易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及组织,由此加剧同质性,使不同群体更趋对立。
技术进步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快速的极端贫困人口的减少,但也导致劳动力的重置,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工资溢价,从而加剧了不平等。
1 网络的形成
我的导师与前同事的友谊是我得到那份工作及此后有更多作为的关键。
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信息和通道可能对周围的其他人有价值,而这种好处在我们自己建立和维持关系的决策中并不起主要作用。
个人建立人际联系的激励与社会的最优选择之间存在更为普遍的矛盾。
2 连线:同质性与极端化的加剧
全球化意味着我们必须反复检视自己的某些观念,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其他文化的观念,对它们开放心胸。这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容易。
3 破坏性
除提高连通性和同质性之外,人类网络的变化还可能具有破坏性,例如造成习俗和文化的撕裂。
4 更多的变化
或许只是因为傲慢,才让我们误以为当前正改变自己生活的潮流是真正革命性和独一无二的。
我们需要跟同质性带来的破坏性副作用斗争,强化收集、传播准确而深入的信息的激励,并学会如何更好地过滤噪音。通过对人类网络的深入理解,借助更好的连通性来改善我们的集体智慧和生产率,而不是让社会更加分裂。
- 穷查理宝典 (1.000)
- 《精益数据分析》热门划线 (1.000)
- 《福格行为模型》 热门划线 (1.000)
- 《清单革命》笔记要点和热门划线 (1.000)
- 《认知觉醒》热门划线 (1.000)
- 《底层逻辑》热门划线 (RANDOM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