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 [[秦岭]] [[阿尔卑斯山]] 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影响中欧文明的重要山脉。
它拥有34个一级行政区,约14亿人口,这是中国。而欧洲拥有45个主权国家,约7亿人口。虽一个是国家集合体,一个是洲际概念,但中欧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从面积上看,两者陆地总面积分别为960万和1053万平方公里。从区域划分来讲,中国和欧洲都被山脉分割成各自的四大地理单元,中国分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欧洲则有北欧、南欧、东欧、西欧。从历史文化角度,中欧都有着数千年文明史,诞生过孔子、王阳明、苏格拉底、马克思等东西方思想伟人。既然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那么相隔万里、位于亚欧大陆东西两侧的中国和欧洲,是受何种自然之力影响,才孕育出如此璀璨的文明和多彩的文化呢?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和欧洲的“龙脉”,聆听群山的故事。
秦岭 - 阿尔卑斯山,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我们熟知许多重要分界线,如黑河 - 腾冲人口分界线、昆仑山脉 - 横断山脉的一二级阶梯地形分界线,其中秦岭山脉的存在感尤为突出。秦岭西起甘肃省临潭县白石山,绵延900多公里横贯陕西,在河南境内化为北脉崤山、中脉熊耳山、南脉伏牛山。秦岭是中国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分界线,涵盖800mm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等关键地理要素,是我国区域划分的重要依据。
在欧洲大陆,800mm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相交于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西起地中海沿岸的尼斯,向东北绕出大弧线至潘诺尼亚盆地边缘的维也纳。其东西两侧,干燥少雨的大陆性气候和温和多雨的海洋性气候界限分明,南侧广阔的地中海气候区是欧洲文明发祥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摇篮。由此可见,秦岭和阿尔卑斯山是区域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它们的存在使周边有了不同水文气候特征,数千年来持续影响文明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文明之源。在中国,长江、黄河一部分源于高原,一部分与季风密切相关。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季风,将水汽输送至陆地深处,因东部缺乏高大山脉阻挡,季风影响范围可达华北、东北,形成南起爪哇岛、北至库页岛的全球最大季风区。而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横亘于季风北上路径,成为中国降雨湿润区和干旱区的重要参照。例如,四川盆地北部的广元、巴中受季风影响,年降雨量超1000mm,汉中盆地约800mm,但300公里外的关中平原年降雨不足600mm。未越过秦岭的暖湿气流在山间形成降雨并汇聚成河,有的化为南下嘉陵江水,滋养巴蜀文化;有的向东流,成就荆楚大地鱼米之乡。反观秦岭北坡,季风减弱,这里的河流流量小、流程短,如秦岭72峪发育出的沣河、浐河、灞河、泾河等,年平均径流量每秒仅7 - 19立方米,仅为嘉陵江、汉江的1%。但北坡诸河交织于渭河流域,构成“八水绕长安”格局,古秦人借此将关中平原打造成天府之国,公元前231年秦帝国从这里崛起,统一六国,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
欧洲大陆纬度较高,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蒸腾的水汽在西风带动下进入欧洲腹地。当遇到阿尔卑斯山阻挡,水汽或化为山顶积雪,或在山脚形成降雨。多瑙河、莱茵河、波河便诞生于这山河海的交融中。多瑙河流经东欧十多个国家,孕育了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等名城;莱茵河是西欧命脉,全年径流稳定,为德、法、瑞士、荷兰四国提供水源和优质航运条件;阿尔卑斯山南麓的波河自西向东流,流经意大利最富庶平原,米兰城就坐落于此。正是秦岭和阿尔卑斯山的存在,让季风、西风化作各自文明的母亲河,这些河流滋养着四方百姓,孕育出华夏和欧罗巴文明。
群山既能截留暖湿季风或西风的水汽为河流供水,也能在冬季阻挡寒潮,使山两侧冷暖有别。以秦岭为例,秋分后,副热带高压南移,冷空气在西伯利亚聚集形成大陆反气旋,冬季在高空气流引导下,经阿尔泰山、杭爱山向我国南方推进。即使地处热带的岭南地区也能感受到寒意,但这已是削弱后的情况。秦岭北部的陕北榆林1月平均气温约 - 10.2℃,一片萧瑟,而秦岭东南侧的南阳1月平均气温高于0℃。秦岭山脉如抵御冷空气的长城,若没有它的庇护,像2008年春节那样的寒潮可能成为南方冬天常态,当年寒潮致使南方多省雪灾、霜冻,京广线湖南段中断,50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
欧洲西部因北大西洋暖流,冬季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如德国柏林与我国漠河几乎同纬度,但柏林1月平均气温比漠河高出27℃。不过,这种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在阿尔卑斯山脚终止。阿尔卑斯山有128座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阻挡了西风的暖湿气流。其东侧多瑙河流域冬季受大陆气旋控制,寒冷干燥,布达佩斯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更靠北的巴黎1月平均气温约5℃。多瑙河流域东北方的东欧平原延伸至北极圈,气温渐低,莫斯科1月平均气温在 - 10℃以下。阿尔卑斯山南麓的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形成范围广阔的地中海气候区。
著名登山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说:“我们为什么走向群山?因为山就在那里。”如果说河流是文明的母亲,群山就像文明的父亲。它们屹立万年,将自身力量化为滋养生命的流水,抵御侵袭的寒气。在华夏5000年文明史中,高山流水是古人眼中万物的象征,人们歌颂它,将其比作音律最高境界,用笔墨描绘它的雄伟。无数先秦唐宋的文人墨客在历史长河中沉浮,而群山与流水始终在那里,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就是秦岭和阿尔卑斯山的故事。我是蜀霞客,如果您对我的视频感兴趣,不妨点个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 秦岭、阿尔卑斯山,为何能改变中国、欧洲的命运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作者: #蜀霞客 [[蜀霞客]]
- 秦岭:中华文明的脊梁与自然宝库 (0.849)
- 山河四省的兴衰与现代困境 (0.626)
- 江西:经济兴衰的地理与历史因素 (0.626)
- 安徽省会变迁及其地理政治背景解析 (0.626)
- 密西西比河:美国的母亲河与国家发展 (0.626)
- 中国视频网站追逐“中国 YouTube”的历史 (RANDOM -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