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地区-苏武牧羊故地:西伯利亚的荒漠之旅

#西伯利亚 #蜀霞客

西伯利亚的孤独与自然

地理与气候

  • 西伯利亚从乌拉尔山脉延伸至太平洋海岸,东西横跨八个时区。
  • 贝加尔湖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湖面结冰期长达半年。
  • 西西伯利亚平原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5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5摄氏度。
  • 西伯利亚的寒冷与西风带相关,极地冷空气在此交汇,最低气温可达零下70摄氏度。

河流与森林

  • 阿巴坎河、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构成世界第七大河流系统,滋养2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叶尼塞河流域平均径流量为2万立方米每秒,洪水造就广阔的泰加林。
  • 西伯利亚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的森林,但气候恶劣,难以耕作。

历史与文化

  • 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在贝加尔湖畔,史书记载苏武以野草为食,生存环境艰苦。
  • 西伯利亚广袤无垠,17世纪末人口仅有20万左右。

阿加菲的故事

  • 阿加菲是利科夫家族的最后成员,自出生起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密林中。
  • 她的家人因宗教迫害逃难至阿巴坎河畔,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阿加菲从小在极寒荒野中学习生存技巧,直到1978年被科考队发现。
  • 阿加菲选择继续留在西伯利亚,孤独生活了80年,续写着最后的桃花源记。

全文剪藏

[[西伯利亚]] 苏武牧羊故地:西伯利亚的荒漠之旅

80年意味着什么?它可以是一个国家存续的时间,可以是一个家族兴衰的见证,也可以是你我这样平凡人生的历程。

人们常说,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在闹市还是荒原。让我们把视野移到祖国边疆阿尔泰山脉以外的西伯利亚,那里有一条并不起眼的河流——阿巴坎河,它缓缓向北流淌,穿过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这里的冬季寒冷而漫长,造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

然而,一位名叫阿加菲的80岁老人,自出生起便生活于此。他的小屋坐落在密林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当他第一次被发现时,竟不知有苏联,也不知何为古今,宛如《桃花源记》中的世外之人。

阿加菲生活的地方有山有水,为何会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漠?他又为何生于斯、长于此,孤独生活了80年呢?

今天这期视频将带我们走进地球最后的桃花源——西伯利亚。广义的西伯利亚从乌拉尔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东西横跨八个时区。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曾留下过国人的足迹。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公元前一百年,匈奴人将汉朝使者苏武流放到北方的一片大湖——北海。只有公羊产下羊羔时,苏武才能回到汉朝,这便是著名的苏武牧羊故事。

据史学家考证,苏武牧羊的地点位于今贝加尔湖畔。就地貌景观而言,我们很难将贝加尔湖区与人迹罕至的荒漠联系在一起。这里淡水丰富,林海茫茫,拥有包括雪松、月橘等上千种植物,以及棕熊、森林狼等大型动物。与之前所讲的荒漠相比,这里更像是生命的天堂。

但对于人类而言,气候才是贝加尔湖最致命的武器,也是其人迹罕至的主要原因。从每年10月下旬开始,贝加尔湖地区的气温就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此后,湖面逐渐进入结冰期,直到次年5月才会解冻。

如此寒冷的气候,在土豆胡萝卜传入之前,即使在温和的夏季,这里的土壤也无法耕作。史书记载,苏武在绝境中以野草为食,可见生存环境之艰苦。今天的贝加尔湖正是西伯利亚的一个缩影。

西西伯利亚平原上,源自阿尔泰山脉的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一路向北流淌,共同构成了世界第七大河流系统。整个流域拥有两万三千条支流,滋养着2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然而,从喀拉海海岸到鄂尔齐斯河上游,鄂毕河南北两千多公里的跨度内,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5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更是均低于零下15摄氏度。低温造就了广阔的冻土土壤,因冰岩石混合而变得坚硬,这使得鄂毕河难以在平原上凿出较深的河道。

因此,每当春季冰雪融化,河水便会向两侧平原蔓延,催生出宽达40公里的泛滥区。鄂毕河以东的叶尼塞河流域水温状况同样如此,其平均径流量约为2万立方米每秒,是珠江的两倍,黄河的八倍。如此巨大的流量中,竟有一半来自地表冰雪融水的补给。冬季时,积雪从北冰洋一直延伸到东萨彦岭和贝加尔湖。

到了春季,积雪融化,陡峭的山谷瞬间被洪水淹没。洪水浩浩荡荡,造就了广阔的泰加林,同时也让这里难以耕作,进而形成了广阔的绿色荒漠。1890年,契诃夫途经中西伯利亚时写道,泰加林并不比其他森林茂密,但车夫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当你登上一座山,放眼望去,前方是山,后方仍是连绵的山峦。西伯利亚广袤无垠,从乌拉尔山脉延伸至叶尼塞河流域,仅是荒漠之旅的三分之一。继续向东,是同样荒凉的勒拿河流域和科雷马河流域。这些南北走向的大河,滋养着全球五分之一的森林,却无法抵御恶劣的气候。

直到17世纪末,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仅有20万左右。那么,究竟是何种自然之力让寒冷笼罩如此广袤的土地,使其成为人类难以征服的荒漠呢?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这是我们对于南北温差的直观感受。然而,地球的气候机制复杂多变,冷暖在时空中交错换位。事实上,北半球一年中最冷的地方往往不在最北的极地,而是出现在西伯利亚的风雪中。

西伯利亚的寒冷本质上与一股西风紧密相关。

由于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在赤道地区较多,而在两极地区较少,赤道地区的暖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向两极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暖空气北上的同时也向东偏转,最终在中纬度高空形成西风带。西风带常年自西向东吹拂,形成一股封闭的纬向气流,它仿佛一堵无形的城墙,将极地而来的冷空气拒之门外。

然而,这股城墙并非无懈可击,最先被突破的地方,恰恰位于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主体是以海水为主的北冰洋南侧,而西伯利亚则是被草原和森林覆盖的陆地。

我们知道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因此当北半球天气转凉时,西伯利亚的气温比北极地区下降得更快,近地面的大气因冷却而下沉。西伯利亚上空会形成一个高压系统,将西风带向南压制,而那些无法突破西风带的极地冷空气则涌向西伯利亚,使得这里的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70摄氏度。

如今,北纬43度至65度,东经70度至90度,被称为寒潮关键区,这里是极地冷空气交汇的大本营。此后,冷空气会随着西风带一路向东向南横扫西伯利亚。至此,面积接近一个半中国大的西伯利亚彻底被冷冬主宰。索尔仁尼琴笔下,西伯利亚的屋子天花板永远由冰霜构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记》中形容,被枪决也好过流放西伯利亚。

那么,阿加菲老奶奶为何选择在这里建造林中小屋,并在孤独的荒漠中生活长达80年之久呢?

1978年,一对苏联地质学家准备前往西萨彦岭。 当直升机穿越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冰天雪地后,一间小木屋赫然出现在密林之中。

当时阿巴坎河流域还是一片无人区,距离小木屋最近的人类定居点超过250公里。这里遍布松树和花树林,西伯利亚棕熊平原狼时有出没。而这间木屋四周,土地平整,有柴火和小路,仿若一处世外桃源。后来,科考队带着食物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阿加菲是利科夫家族最后的成员。他们原本生活在彼尔姆边疆区的农村,受传教士的影响成为了东正教原教旨主义者,也称为旧礼仪派。1930年代,旧礼仪派在苏联受到打压,利科夫家族因害怕遭受迫害,选择了向东逃难。

当时阿加菲还未出生,他的父母带着九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以及一些植物种子,越走越远,最终来到了阿巴坎河畔。**阿加菲的小屋旁有一条清澈冰冷的小溪,可以提供淡水。**云杉和松树的树干则可以作为衣服和取暖的材料。

春季冰雪融化后,他们会前往森林采集月橘覆盆子,并在屋子周围种植土豆、胡萝卜。一家人虽不富足,但怡然自得地生活着。

八年后,这个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孩子——阿加菲。阿加菲成长的世界,陪伴她的只有这片无尽的森林和林中一间孤独的木屋。

她从小在极寒的荒野中摘松子、拾浆果,学习生存的技巧。除了偶尔出没在森林里的猎人,阿加菲和她的家人们并不知道外面爆发了世界大战,也不知道人类何时登上了月球。直到1978年,科考队员发现了他们。虽然此时对旧礼仪派的迫害已经结束,但阿加菲一家早已习惯了野外的生活,他们选择继续留在西伯利亚,留在那片不再神秘、但属于自己的天地。

阿加菲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想起《桃花源记》中的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隐秘世界多么如梦如幻,后世都将远离城市喧嚣、生活安乐的地方称为“世外桃源”。

如今,阿加菲的家人已相继长眠于这片土地。80岁高龄的她,依然孤独地坚守着,续写着这颗星球上最后的桃花源记。本期视频是荒漠系列的第四期节目。

2024年,蜀霞客先后向大家分享了蓝色荒漠——太平洋、白色荒漠——南北极,以及绿色荒漠——西伯利亚的故事。下期,我们将前往地球最辽阔的黄沙之地,讲述一则关于沙丘与文明的往事。

我是蜀霞客,用地理解构万物。如果你对我的视频感兴趣,不妨点个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 独自生活80年!孤独的名字,叫西伯利亚!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作者: #蜀霞客 [[蜀霞客]]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