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原始卡片::[[dataview-系统之美]]
我的笔记::[[系统之美-23456969]]
系统三要件
- 要素
- 连接
- 功能/目标
视觉笔记
作者简介
徳内拉•梅多斯
世界上最伟大的系统思考大师之一,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是知名的"世界模型Ⅲ"的主创人员,也是“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
各方赞誉
系统思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驭繁的智慧。决策者唯有深刻领悟系统思考的精髓,才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系统思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驭繁的智慧。
献词 献给世界的复杂性
不论是大系统,还是小系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原理。只有理解了系统的各种行为特征,我们才能顺势而为,正确地引领系统产生持续的变革,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上。
她之所以从报纸上选择案例,是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件。一旦我们开始把各种相关的日常事件联系起来,并且透过事件察觉到背后的某个趋势,而这些趋势又是潜在的系统结构的外在征兆,我们就已经具备了系统思考的能力。
一旦我们开始把各种相关的日常事件联系起来,并且透过事件察觉到背后的某个趋势,而这些趋势又是潜在的系统结构的外在征兆,我们就已经具备了系统思考的能力。
导读 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很多人只是机械地应对,专注于事件层面的响应,而并未触及问题产生的根源;
“系统思考缺乏症”的五种典型症状: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系统思考是“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它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解决复杂问题、制定睿智决策;●推动组织成长、提升组织能力;●激发集体智慧、加速组织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技能。
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为了在复杂的世界里自由遨游,你需要把注意力从短期的事件上移开,看到更长期的行为和系统内在结构,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你需要恰当地划定系统的边界(这一点通常并不容易);●你需要考虑到多重限制性因素以及相对强弱;●你需要理解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你需要清晰地意识到“有限理性”。
因为系统思考是一种思维技能,只做到“知道”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动手练习才是知行合一的关键,而反复练习则是技能水平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前言
即使你的工厂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还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另一家。如果一场革命摧毁了旧政府,但新政府思想和行为的系统模式没有变化,它就仍然难逃再次被推翻的命运。
我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你对系统思考感兴趣;而我的另一个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你具备基本的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的能力——不管你在阅读本书前后是否接受过正式的系统训练。
引言 系统多棱镜
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通常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在由一系列复杂系统构成的动态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不能只是解决问题,而应善于管理混乱的局势。
无处不在的系统
一旦我们看清了结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便能开始了解系统如何运作,为什么会出现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让系统转向符合人们预期的行为模式。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例如人、细胞、分子等。系统可能受外力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而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就是系统的特征。
重塑系统,发现更大的世界
由于复杂系统中存在反馈延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而且更加难以解决。
这种“归罪于外”的思维习惯,几乎不可避免地让我们去责备或怪罪他人,推脱自己的责任,并迷恋于寻找能够摆脱或解决问题的“控制按钮”、“药丸”、产品或技术支持。
只有重新找回人们的直觉,停止相互指责和抱怨,看清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恰恰是问题的根源,找到重塑系统结构的勇气和智慧,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系统的基本运作单元:反馈回路。
系统思考研究者有时将这些常见的、会引发特定行为的系统结构称为“系统基模”(archetypes)
找到属于你的系统之美
不能只通过了解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认识系统整体的行为。
第1章 系统之基础
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因此,一个系统中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统,而它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更大的系统之中,成为那个更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没有任何内在连接或功能的随机组合体就不是一个系统。
对于系统来说,如果你更换了其中的要素,系统就被改变了。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它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组织、自我保护与演进。
因为“一加一等于二”,所以你自认为只要知道“一”,就能知道“二”,但是你忘了,你还必须理解两个“一”之间的关系。
为避免这种情况,你应该从细究要素转向探寻系统内在的连接关系,即研究那些把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关系。
系统中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成功的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个体目标和系统总目标的一致性。
只要不触动系统的内在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的要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是发生缓慢的变化。
一般来说,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标,才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内在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尽管要素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统部分,但它对于定义系统的特点通常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是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连接或目标的改变。
“存量”是所有系统的基础。所谓存量,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系统思考者经常会使用图表来辅助理解系统的动态变化,了解系统行为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或模式,而不只是关注个别的事件。借助行为模式图,我们可以判断系统是否正在趋向某个目标或极限点变化,也可以了解其变化的速度。
人类的大脑似乎更加容易关注存量,而不是流量。更进一步地说,当我们关注流量时,我们更容易倾向于关注流入量,而不是流出量。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速率来实现。请注意,要灌满一个浴缸,不是只有一种方式。
存量的变化需要时间,因为改变它的流量运作需要时间。
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即使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并可以暂时地失衡。
如果库存过高,就会降低价格,或者增加广告或促销方面的预算,以增加销售量,削减库存。
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世界可以被视为各种各样存量的组合,围绕着这些存量,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存量调节机制,而后者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流量。
信息反馈控制系统是所有生物和人类行为的基础,从缓慢的生物进化到最先进的卫星发射……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无论是个人,还是某个行业或社会,都离不开信息反馈控制系统。
长期保持一致的行为模式是反馈回路存在的首要线索。
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相关的流量,继而又反过来改变了存量。
所有系统图,不管其繁简程度如何,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复杂或简化程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这一类反馈回路具有保持存量稳定、趋向一个目标进行调节或校正的作用,我们称之为“调节回路”
不管系统存量的初始值怎样,也不管它是高于或低于“目标”状态,调节回路都会将其引导至目标状态。一开始变化很快,后来逐渐趋缓,直到存量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消失。
这个世界充满了自动复位的调节回路。
在系统中,调节回路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第二类反馈回路的作用是不断放大、增强原有的发展态势,自我复制,像“滚雪球”一样。它们是一个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既可能导致系统不断成长,越来越好;也可能像脱缰的野马,导致局势越来越差,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毁灭。我们将这一类回路称为“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也很常见,当你发现系统中某个要素具有自我复制或繁殖的能力,或者持续增长时,你就能找到推动其增长的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当系统中的存量具有自我强化或复制的能力时,你就能找到推动其增长的增强回路。
对于指数级增长来说,存量翻倍所花费的时间,约等于70除以增长率(以百分数来表示)。
同一个系统中会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反馈回路,它们经常以异常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使某个单一的存量,也有可能同时受到好几个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的影响,它们的力度不同,作用方向迥异。
第2章 系统大观园
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将基本要素尽可能减少和简化,而不是考虑完整地呈现真实的体验。
系统1.1:一个存量、两个相互制衡的调节回路的系统
因此,保温效果更好的房间,热量散失更慢,这样往往比一个保温效果差却装备着一个大火炉的房间更令人感到温暖舒适。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
在类似的系统中,流量的散失和补充过程是持续的、动态变化的,不能静止地看。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存量的目标水平就难以维持。
换句话说,对于类似的系统,你必须考虑到所有重要的流量,否则系统的行为就可能让你大失所望。
系统1.2:一个存量、一个增强回路以及一个调节回路的系统
人口受到一个增强回路和一个调节回路的影响:增强回路决定新出生的人数,受出生率的影响,导致人口数量增长;调节回路影响当期死亡的人数,受死亡率的影响,导致人口数量减少。
虽然系统中经常有好几个相互矛盾的反馈回路同时在运作,但只有那些居于主导地位的回路才能决定系统的行为。
当不同调节回路的相对优势发生改变时,系统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行为,由一个回路主导的某种行为模式会变为另外一种。
动态系统分析的目的通常不是预测会发生什么情况,而是探究在各种驱动因素处于不同状况时,可能会发生什么。
系统动力学模型可探究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让我们进行“如果……会怎么样”这样的思考。
模型的价值不取决于它的驱动情景是否真实(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对此给出肯定的答案),而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行为模式。
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防止资本积累的速度慢于人口增长速度
具有相似反馈结构的系统,也将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
具有相似反馈结构的系统,也会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即使这些系统的外部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系统1.3:含有时间延迟的系统
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迟很可能导致系统的振荡。
在系统中,时间延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它们对系统行为有很强的影响。改变一个延迟的长短,可能会导致系统行为的很大变化,也可能不会,这取决于该延迟的类型以及与其他延迟相比的相对时间长短。
经济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充满了各种调节回路和时间延迟,它们本质上具有波动性。
系统2.1:一个可再生性存量受到另外一个不可再生性存量约束的系统
任何真实的实体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外部环境中都有各种相互关联的事物。
任何物理的、成长的系统,或早或晚都会受到某种形式的制约。这些限制因素通常以调节回路的形式存在,在某些条件下,这些调节回路会取代驱动成长的增强回路成为主导性回路,要么是提高流出量,要么是减少流入量,从而阻碍系统的进一步成长。
在呈指数级成长的实体系统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增强回路,正是它(或它们)驱动着系统的成长;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调节回路,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地增长下去。
限制性调节回路发源于可再生性资源或者不可再生性资源,是有所区别的。区别不在于成长能否永远持续,而在于成长以何种方式终止。
当一个变量以指数级形式逼近一项约束或限制时,其接近限制的时间会出乎意料地短。
根据资源耗尽的动态行为特性,初级资源存量越大,新的发现越多,驱动成长的增强回路相对于限制性的调节回路的影响力就越强,导致资本的存量越高,开发速率越快;然而,一旦生产高峰过去,经济衰退也开始得更早,速度更快,而且幅度越大。
系统2.2:有两个可再生性存量的系统
不可再生性资源主要受限于存量。所有存量一次到位,然后被逐渐开发使用(流出量)。之所以不能一次性开发,主要是因为资本(和开发条件)的限制。由于存量是不可再生的,开采速度越快,资源的生命周期就越短。
可再生性资源主要受限于流量。只要开发(流出量)的速度等于资源再生(流入量)的速度,它们就可以被无限地开采或捕捞;如果开发的速度快于再生的速度,资源存量最终可能低于某个关键转折点,从而转变为“不可再生性资源”,逐渐耗尽。
对于所有复杂的系统来说,判断系统未来行为走势的诀窍在于,了解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包含哪些可能的行为,以及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触发这些行为。换句话说,如有可能,我们可以调整系统结构和相关条件,从而减少破坏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有利行为出现的概率。
第3章 系统之美:系统的3大特征
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系统之所以会有适应力,是因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很多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正是这些回路相互支撑,即使在系统遭受巨大的扰动时,仍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系统恢复至原有状态。
如果有一组反馈回路,可以修复或重建反馈回路,系统的适应力就比较强,也可称为“元适应力”(meta-resilience)。由具有更高适应力的反馈回路组成的“元元适应力”(metameta-resilience),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系统结构,有更强的复原能力,可以学习、创造、设计和进化。这类系统具有很强的自组织性,也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适应力总是有限度的。有适应力的系统可能是经常动态变化的。相反,一直保持恒定的系统恰恰是不具备适应力的。
适应力与一直保持静止或恒定是不同的。有适应力的系统可能是经常动态变化的。事实上,短期的振荡、阶段性的发作,或者周期性的兴衰、高潮与崩溃,都是正常状况,而适应力可以使其复原。
不能只是关注系统的生产率或稳定性,也要重视其适应力,即自我修复或复位的能力,战胜干扰、恢复机能的能力。
进化看起来并不是只由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贯穿于物种诞生和整个生存历程的一系列意外事件,而是有一定规则的未来;揭示这些规则将是人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系统所具备的这种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被称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
自组织特性会产生出异质性和不可预测性:系统有可能演变成全新的结构,发展出全新的行为模式。它需要自由和试验,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混乱。但是,这些状况可能令人恐慌,或者威胁到现有的权力结构。
系统通常具有自组织的特性,具有塑造自身结构、生成新结构、学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即使是非常复杂的自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产生于相对简单的组织规则。
系统和子系统的这种包含和生成关系,被称为层次性。
如果各个子系统基本上能够维系自身,发挥一定的功能,并服务于一个更大系统的需求,而更大的系统负责调节并强化各个子系统的运作,那么就可以产生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有适应力和效率的结构。
层次性是系统的伟大发明,不只是因为它们使系统更加稳定和有适应力,而且因为它们减少了信息量,使得系统各部分更容易记录和跟进。
层次性原本的目的是帮助各个子系统更好地做好其工作,不幸的是,系统的层次越高或越低,越容易忘记这一目的。因此,很多系统因为层次的功能失调,而不能实现并预定的目标。
当某个子系统的目标而非整个系统的目标占了上风,并牺牲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去实现某个子系统的目标,我们将这样行为的结果称为“次优化”。
系统的层次性表明系统是自下而上进化的,上一层级的目的是服务于较低层级的目的的。
第4章 系统之奇:系统的6大障碍
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确实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但远未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
为了在复杂的世界里自由遨游,你需要把注意力从短期事件上移开,看到更长期的行为,看到系统内在的结构;你需要清晰地界定系统的边界,以及“有限理性”;你需要考虑到各种限制性因素、非线性关系以及时间延迟。如果不能很好地兼顾系统的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等特征,你很可能会误读系统、不当干预或者错误设计。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数据,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以及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这是因为,系统行为的长期趋势为我们理解潜在的系统结构提供了线索,而系统结构又是理解系统会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这些事情的关键,让我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基于行为层面的模型比事件层面的分析更有价值,但它们仍然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首先,它们普遍过分强调了系统流量,而对存量关注不足。经济学家们喜欢追踪流量的行为,因为那是最有趣的变量,也是系统最快表现出来的变化。
系统结构才是系统行为与事件产生和演进的根源所在。
非线性系统通常不可解,不能被拆分和拼装。非线性关系意味着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可以随时改变游戏规则。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非线性关系难以被计算,但它也可以比线性系统产生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行为。
非线性关系是因与果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二者的关系只能用曲线或不规则的线来表示,不能用直线。
非线性关系是发生“主导地位转换”的主要原因,例如从指数级增长模式突然转变为衰退,就是因为非线性关系,导致系统由增强回路占主导转变为调节回路占主导。
系统中的很多关系是非线性的,它们的相对优势变化与存量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反馈系统中的非线性关系导致不同回路之间主导地位的转换,也相应地引起系统行为的复杂变化。
恰恰是边界上的无序、混杂,成为了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
每一件事物都来自他处,每一件事物都走向他处,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对于系统思考者来说,认识和把握系统的边界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因为在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划定的边界,而是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去划定。边界划定不当,很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系统。如何划定系统的边界,取决于你的分析目的,也就是我们想问的问题。
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系统来说,最重要的一项输入是限制或约束力度最大的那个因素。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而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如果公司管理者、政府当局、社会人口不能认识到其成长过程所面临的限制,并自觉地对其成长过程加以选择和控制,那么环境也会做出选择,并施加限制。
我意识到,当我们试着创造一个新事物时,我们必须学会等待。我们必须充满耐心地播种,精心浇灌土地,让种子自己发芽、生长,它需要时间。你不可能愚弄植物,你更不可能愚弄历史。
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预见性,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在你的新位置上,你会经历新的信息流、激励和限制因素、目标、差异以及压力——只有发生这种彻底的转变,你才能如此真切地经历和感受到有限理性。
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从而使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尽管存在有限理性,只要系统的结构设计得很精致,仍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合适的反馈,维持着适当的功能。
系统中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
让神赐给我们一颗平静的心,在结构精致的系统中自由地使用我们的有限理性;让神赐给我们勇气,去重塑结构不良的系统;让神赐给我们智慧,去理解其中的差别。
第5章 系统之危与机: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
要想使复杂的系统不再那么让我们出乎意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对复杂性挑战的理解、尊重和利用能力。
我们把产生常见问题行为模式的系统结构称为“基模”(archetypes),
当各个子系统的目标不同或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变革的阻力。
事实上,某一方的成果越大,反方向的抵消力量往往也会越大,导致存量与以前的状况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这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所不希望看到的。
应对“政策阻力”的一种方式是,努力压制它。如果你拥有足够大的权力,你可以行使权力去压制它,但相应的代价可能是招致怨恨(因为可能不符合人们的期望),而一旦权力有所放松,则可能带来爆炸式的反弹。
相对于压制,应对“政策阻力”的另一种方式是,放弃、废止无效的政策,将资源和能量应用于增强和坚持更具建设性的目标。
应对“政策阻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设法将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协调一致,通常是设立一个更大的总体目标,让所有参与者突破各自的有限理性。
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为动力,将所有参与者召集起来,用先前用于维持“政策阻力”的精力,去寻找如何实现所有人的目标,实现“皆大欢喜”,或者重新定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总体目标,让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去实现它。
每个人拼命努力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最终的命运就是集体毁灭。
“公地悲剧”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的消耗与资源的使用者数量增长之间的反馈缺失了,或者时间延迟太长。
一些系统不只是对试图改变它的政策措施具有阻力,竭力维持在一个大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良状态,更为糟糕的是,它们还在持续恶化。这是一种被称为“目标侵蚀”的基模。
感知到的系统状态越差,期望就越低;期望越低,与现状的差距就越小,从而采取更少的修正行为;而修正行为越少,系统的状态也就越差。如果任由这一回路运转下去,将导致系统的绩效不断降低。
对于目标侵蚀,有两个对策: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二是不断地将目标与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
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变化,但由于运转方向不同,便能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做得越来越好。
尽管有时候是破坏性的,竞争升级也可能是平静、礼貌的,涉及效率、精妙、质量等。但是,即使竞争升级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有问题,因为它不容易停下来。
应对这一陷阱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陷入这一结构之中。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的运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规避“富者愈富”基模最明显的方式是,通过设定游戏规则或机制,定期“校正”竞技场,防止一家独大。
戒除上瘾,回到非上瘾的状态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更理想的状况是:提前预防,防止上瘾。
影响系统行为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调整它的目的或目标
第6章 系统之杠杆点: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
一般管理者都能很准确地定义当前的问题,识别这些问题产生的系统结构,并基本能够猜中到哪里去寻找“杠杆点”——也就是说,在系统中的某处施加一个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转变。
12 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
11 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10 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
物理结构对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们很少是杠杆点,因为改变物理结构通常不太容易而且见效慢
9 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既然时间延迟无法消除,那么,放慢系统的增长速度,使得技术和价格可以与增长保持一致,将具有更大的杠杆作用。
8 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调节回路的力量需要与其预定要校正的影响大小相对应,这一点至关重要。可能的影响力量越大,调节回路的实力也需越强,否则就有可能无法发挥校正的作用。
7 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调节回路是自我修正的,而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
一般来说,与增大调节回路的力量相比,减少增强回路的产出成果,也就是说放缓增长的速度,可能是更有力的杠杆点,而且其结果比听任增强回路不受约束地运作更好。
6 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信息流的缺失是系统功能不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增加或恢复信息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干预方法,而且通常比重建系统的物理基础设施更为容易、成本低廉。
信息流的缺失是系统功能不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增加或恢复信息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干预方法,而且通常比重建系统的物理基础设施更为容易、成本低廉。
规则定义了系统的范围、边界和自由度。
如果你想了解系统功能失调最深刻的原因,那就特别留意这些规则以及什么人拥有控制规则的权力。
4 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自组织是系统具有最高适应力的表现形式。一个能够自我进化的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各种变化,以维持生存。
3 目标:系统的目的或功能
为什么系统的目标是一个杠杆点,而且要比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更为优先考虑?这是因为,推动人们试图控制、消除多样性的动因,正是系统的目标。
2 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思想的轻微改变将被迅速放大,导致外部事物的显著变化。
范式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的根源。根植于这些范式,产生了系统的目标和信息流、反馈、各种存量和流量,以及系统中的所有东西。系统的目标、结构、规则、时间延迟和各种参数,都受范式的直接影响。
凡是在范式层面上采取干预措施或推动变革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系统。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内心认识到各种范式的存在,并将这一点也视为一种范式,以赤子之心对待整体现实。这样才能进入一种“空”(not-knowing)的状态,进入佛教所讲的“开悟”境界。
杠杆点所处的层次越高,杠杆作用就越大,系统抵制变化的力量也就越强——这就是为什么社会总是会排斥或者消灭那些真正开悟的人。
第7章 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
我们认识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理解了如何修补一个系统和实际动手去修补它,完全是两码事。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它可以被想象,并在人们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系统不可以被控制,但它们可以被设计和重构。
我们无法控制系统,或将其搞清楚,但我们可以与系统共舞!
在你想以任何方式去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
从系统的行为开始,强迫你自己关注于事实,而不是各种理论。同时,这也有助于防止你快速陷进自己的信念、误解或其他类似误区之中。
心智上的灵活性,是你在充满了各种灵活的系统中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包括愿意重新划定系统的边界、注意到系统转换到一种新模式,以及知道如何重新设计系统结构的能力等。
如果决策者缺少信息,他们就无法做出应对;而如果信息不正确,反应也不可能正确;如果信息是滞后的,更不可能及时做出反应。在我看来,系统中的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于信息的偏差、延迟或缺失所致。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就是权力。任何对权力感兴趣的人都会很快认同这一观点。
尊重语言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地保持它的真实、具体和有意义——这和保持信息流的清晰、准确是相同的。第二步是扩展语言,使其能反映我们对系统的理解。
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如果某件事物难以量化,我们往往对其视而不见或者忽略它,这会导致模型不完善。
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增强系统的“内在责任”,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其行为的后果。
系统原理概要
系统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中的很多相互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
●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是它的功能或目标,而这常常是系统行为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结构影响行为)。系统行为是系统随着时间流逝展现出来的一系列事件。
采取干预措施的杠杆点
采取干预措施的杠杆点12.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11.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10.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9.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8.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7.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6.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5.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
系统世界的生存法则
系统世界的生存法则1.跟上系统的节拍。2.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4.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5.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6.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7.追求整体利益。8.聆听系统的智慧。9.界定系统的职责。10.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译者后记
这着实需要持续不断地操练,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达到“全面思考”、“深入思考”、“动态思考”、“整体思考”的境界,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超越一个个孤立的事件看到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来龙去脉,超越本位或局部看到相互关联的整体,对事物运作的内在机理、关键要素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等建立较为清晰的认识。
- 《搞定:无压力工作的艺术》 热门划线 (0.601)
- 中国哲学简史 (0.601)
- 刻意练习 (0.601)
- 资本回报 (0.587)
- 增长黑客 (0.587)
-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RANDOM - 0.508)